浅谈小学科学课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8-03-07 11:13:43冯凤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学课动物探究

冯凤英

(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二小学,广东广州 510545)

1 引发质疑猜想,培养兴趣

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因此科学课的教学总是从问题的提出、推测、猜想等活动开始的,因为问题本身充满变化、丰富多彩,容易引起悬念。在学生进行观察、探究活动前,为他们创设一种情境,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猜想,由猜想引出各种结论或争议,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个究竟的欲望。如:在学习《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笔者出示了4瓶水,让学生猜猜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因为4个瓶子的大小不一,容量不同,里面装的水的高度不同,学生较难分辨,猜想的结果都不一样,由于意见不同,产生分歧,有了争议后,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想要用各种的办法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欲望。笔者顺势诱导,让他们进行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最多,能准确比较出水的多少的。因为同学们都想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所以探究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能积极想办法,做实验,作记录等,每个同学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他们发现1号瓶的水最少,2号和4号瓶的水是一样多,3号瓶的水是最多的。当答案被肯定后,猜对的同学都欢呼雀跃,学习的兴趣在猜想验证过程中有效地被激发出来。

2 引导观察实验,养成自主探究

自主探索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亲历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倍增勇气,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经常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在一定的观察积累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且学生经过自己对事物的观察,有了较强的感性基础,使接下来的探究将会更全面、更深入,学习的兴趣就尤然而生。如:在学习《寻访小动物》一课,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到操场和生物园观察,作一个调查记录,同学们可积极了,在操场和生物园的每个角落细细寻找,仔细观察,同学们观察的形态各异,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跪着、有的干脆趴在地上观察,生怕惊动了小动物错过观察机会似的,非常专注投入。又如:在学习《蜗牛》一课,每个小组都弄回了大小不一的蜗牛,对蜗牛的身体、外壳、运动等作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在观察中,每有一个发现,他们都显得特别兴奋,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蜗牛并不少见,但当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认识到蜗牛的结构特征,运动方式等知识时,都会让他们觉得格外新鲜,兴趣甚浓。

在科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搜集有关事实,证明猜想,更让他们积极、自主地提出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我们的小缆车》一课,通过学生提书包、背书包、托书本等活动体验,感受到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拉力或压力,再由老师引导,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重力”这个概念,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运动的实验,由于学生在做实验证明中,就像在玩一样轻松,因此,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经过多次的反复实验后,同学们就轻易发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的结论。虽然对于结论还不能完整地概括,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完全感受到拉力是怎样影响运动的,不用老师说,也不用老师演示,学生们就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理解了抽象的概念,通过实验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如玩一样轻松的活动,这样就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3 增强课外实践,促进拓展创新

科学课的教学,除了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外,更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实践中丰富知识的感性认识,诱发他们进行深入探究。如:教学《寻访小动物》一课,教学前,我发给学生们一个表格,让他们利用周末时间与家长到大自然中去寻访草丛中的小动物,比一比谁找到的小动物最多,回来课堂上给大家交流和展示,这项课外活动孩子与家长都非常积极参与,通过寻访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对各种小动物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兴趣,而且还让他们学会了爱护小动物,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学会自我保护,不在危险的地方活动,课外的寻访活动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进一步探究学习。又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两个单元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找来各种豆、花的种子,自己亲手播种、淋水、施肥和作好观察记录,发给学生一些蚕卵,让他们来孵蚕宝宝和养蚕,在种花、种豆、养蚕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了解植物和蚕的生长过程,每有一个发现都会给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惊喜,在两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都是积极的、自觉的,学习的劲头十足,学习兴趣得以巩固。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去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地重复知识,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知识,拓展学习,并能投入到实践中进行创新和创造。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出创新应用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困难,让学生在获取成功体验中,不断延续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学习《设计制作小赛车》一课,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辆有特色的小车,学生们能自己选择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分好工,设计方案,“合资”买材料,学生们非常涌跃,想出好多点子,互相探讨遇到的问题,力求自己小组制作的赛车能跑得最快最远,在进行各式各样的小车比拼活动中,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兴高采烈。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都自主地应用知识,进行创造活动,并在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延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育实施的一线教师,应当力求课程与教学的改进,多想办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1]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28-129.

[2]徐建英.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J].科普童话,2017(36):25.

[3]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4-01.

猜你喜欢
科学课动物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最萌动物榜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34
动物可笑堂
动物捉迷藏
科学课教学反思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