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成雯
(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墨尔本 3010)
近年来语言学和心理学相交的领域成为词汇习得的重点,其中词汇提取方式对词汇学习的影响是其中的一个热点。词汇提取是指激活存储于人脑心理词库中相关词汇的心理过程。提取方式的研究对于词汇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教材中生词呈现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教师和学习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最早关注词汇提取对生词学习影响的学者是Royer,Royer(1973)采用索引卡的方式对提取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将被试分为三组,其中有两组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生词,一组使用只有英语、土耳其语翻译对应的生词卡,一组使用一面为英语、土耳其语翻译对应,另一面为只提供土耳其语以便提取的生词卡片,在随后的词汇检验测试中,使用两面生词片的被试分数明显高于使用一面生词片的被试。[1]在Barcroft(2007)中,Barcroft采用实证方法证明了基于图片的词汇提取对词汇习得的积极作用,无论是在即时测试,还是两天后、一周后的延时测试中,提取条件下的词汇习得效果均好于控制条件下的词汇习得效果。[2]
在国内的英语学界,对词汇提取对于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也不少,主要是对Barcroft(2007)的复证研究,冯玲(2009)通过以图片为基础的词汇教学实验,探讨了词汇提取的机会对在外语环境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生词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给予学生词汇提取的机会有助于学习者的词汇习得,并且这种影响在长时记忆中更为明显。[3]李仕敏(2012)也同样通过实证研究支持了Barcroft(2007)的实验结果,对词汇提取的机会能够促进生词记忆的理论提供了更进一步的说明。[4]
国内外对于词汇提取对生词记忆的影响研究大多采取实证研究方式,其中Barcroft(2007)的研究最有代表性,国内英语学界对其的复证研究较多,但是对外汉语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本文研究中基于图片和基于翻译的提取分别代表了两种双语词汇模式,基于翻译提取加强母语和二语之间的联系,而基于图片提取更多侧重于母语和概念层的直接联系。
关于双语词汇模式的研究开始较早,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Weinreich(1953)首先提出双语词汇知识的三种组织结构,分别为并列型、复合型和从属型,并列型是指两种语言的概念系统是独立的,复合型是指两种语言共享一个概念系统,从属型是指二语的意义需要通过一语的翻译对等词来建立,此后出现了很多关于此的实证研究。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词汇提取领域的实验设计框架,以马来西亚学生用不同提取方式习得词汇后所做的两次测试为分析资料,探讨不同提取方式对汉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为:(1)在短时记忆中,基于图片提取和基于翻译提取,哪一种提取方式更有利于生词的记忆?(2)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结果是否一致?
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32名马来西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各16名学生,两班为平行班,学习汉语时间均为三年,汉语水平属于中高级。
研究测试被试在两个不同的提取方式下对词汇习得的效果:翻译提取和图片提取。一班学生给在翻译提取方式下学习1—12的生词,然后在图片提取方式下学习13-24的生词。二班学生在图片提取方式下学习1—12 的生词,然后在图片提取方式下学习13-24的生词。
24个目标词都是具体的、易于图片表现的生词。
生词1—24分别为:斑点(Bintik);绑架(Menculik);冰雹(ketulan hujan batu);蜡烛(lilin);雷达(radar);呕吐(muntah);瘫痪(kelumpuhan);陈列(mempamerkan);敞开(terbuka);缠绕(berpusing);废墟(puing);搅拌(mengacau);喇叭(hon);投降(menyerah kalah);弹簧(spring);拐杖(tongkat);别墅(vila);拇指(ibu jari);胎记(tanda lahir);颠倒(terbalik);淹没(membanjiri);笼罩(menyelubungi);巡逻(meronda di);魔术(silap mata)*括号内为马来语。。
(1)所有被试进行提前测试。从60个备选词中选出自己不认识的生词,综合被试选择,选出共同的24个生词。
(2)进行预测后,要求被试以两种不同方式各学习12个汉语生词,共计24个。首先向被试展示24个生词,展示内容包括生词的拼音、马来语翻译、图片,每个生词展示3秒。一班用图片提取方式学习前12个词,先出现图片6秒,然后拼音、马来语翻译、图片一起出现6秒,要求被试在只出现图片的6秒内试图提取生词,然后用翻译提取方式学习后12个词,先马来语翻译出现6秒,然后拼音、马来语翻译、图片一起出现6秒,同样被试要求在只出现马来语翻译的6秒内试图提取生词。二班则用翻译提取方式学习前12个生词,然后用图片提取方式学习后12个生词。
(3)生词学习后立即进行测试,被试根据马来语写出生词对应的拼音。
(4)生词学习四周后进行测试,被试根据马来语写出生词对应的拼音,并要求在测试中标明是否在学习中接触过该生词。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在这四周内并未对这些生词进行复习,且并未告知学生有此次测试存在。
测试的得分不同与以往提取实验的评分标准,因为汉语拼音涉及到声调问题,由于本文测试的生词为双音节词,一个生词完成正确为1分,所以每个音节0.5分,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将每个音节划分为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部分,每个部分0.1分,计算出每个被试的分数。1-12个词的总分和13-24个词的总分完全分开计算,这样是为了每个被试分别提供在基于图片和翻译两种提取方式下的习得效果,避免被试水平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偏差。
在图片和翻译提取条件下的测试分数如表一所示。即时测试中,基于图片提取的平均分高于基于翻译提取的平均分。四周后,两种方式提取下的平均分都在下降,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基于图片提取的平均分略低于基于翻译提取的平均分。
表一
利用主题方差分析(ANOVA),计算出提取方式是否对短时记忆中词汇习得的效果有影响,即时测试结果如表二所示。即时测试中,P值为0.043,在0.01和0.05之间,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有相关性,即在测试中不同提取方式对生词记忆有一定的影响,基于图片提取的习得效果略好。
表二
利用主题方差分析(ANOVA),计算出提取方式是否对长时记忆中词汇习得的效果有影响,四周后测试结果如表三所示。从表二可以看出四周后测试中,P值为0.813,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提取方式对生词记忆的影响逐渐减弱。
表三
通过SPSS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短时记忆中,基于图片提取的词汇习得效果更好,而在长时记忆中,提取方式对词汇习得的效果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在短时一种中,相对于基于翻译提取,基于图片提取的效果更好。
从短时记忆理论来看,短时记忆中的编码阶段和提取阶段都需要较多注意资源,且提取所需的注意资源比编码更多些。所以基于图片的提取可以提供更多的注意资源,图片上的内容对于视觉的刺激更加明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更有利于词汇的习得。
Kroll & Stewart(1994)提出的修正等级模型,解释了双语者记忆系统中所产生的“发展性变化”,在二语学习的高级阶段,二语词汇和概念之间的连接会增强。[5]在本实验中,被试的汉语水平为中高级,基于图片的提取更有利于他们将二语词汇和概念之间直接建立联系,所以他们在即时测试中的表现更好,间接支持了该模型。
本研究发现,在长时记忆中,提取方式对词汇习得的效果并没有显著影响。
认知心理学认为,长时记忆着眼于内部加工,重视信息的内部特征和组织,基于翻译的提取更侧重于抽象字母的记忆,被试在提取过程中在马来语和汉语拼音之间建立抽象的联系,而这种抽象的联系经过分析再加工的,而基于图片提取中的容量更大,图片中的干扰因素过多,建立了很多无效连接,不利于长时记忆。
从Kroll & Stewart(1994)所提出的修正等级模型来看,双语者最初依赖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在形式层上发生联结,这种联结强度很深,远远深于二语和概念层的直接联结,所以在短时记忆中,受到图片的刺激,这种联结可能会被激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迟,这种联结的强度明显弱于母语和二语之间。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有助于词汇的习得。在设计课堂活动中,教师加入适当的提取环节,如词卡采用索引卡的形式等。在提供提取机会的时候,选取最有效的呈现方式,在学习生词环节,更倾向于采用基于图片提取,在阶段性复习环节,更倾向于使用基于翻译提取。在教材的编写中,对于生词的呈现和释义尽量采取图文并茂,当堂的词汇练习采用看图写词,而在生词表的处理上采用翻译释义,排版的设计也要偏于学生进行自我提取练习。
本文的测试内容为拼音,并不是汉字,但是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方面,对于汉字的提取所考虑的变量更多,此外,年龄是此类实验中的重要变量,本研究的被试年龄在18岁以上,对于其他年龄层的被试来说结果可能不一样,希望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1]Royer, J.M.记忆效应试验如事件在习得外语词汇[J].心理报告,1973,(32):195-198.
[2]Barcroft,J.词汇检索在第二语言词汇学习中的作用[J].语言学习,2007,(3):35-56.
[3]冯玲.词汇提取对于外语环境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生词记忆的影响[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9.
[4]李仕敏.词汇提取对于中国高职英语学习者记忆生词的影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01):110-113.
[5]Kroll, J. F.,Stewart, E.翻译和图片命名的范畴干扰:双语记忆表征之间不对称连接的证据[J].记忆和语言,1994,(33):14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