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琴,谭震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繁荣兴盛,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各种类型的志愿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得以涌现。理清志愿组织内外部关系,使其更趋规范化运行,已成为志愿服务领域内的共识,也是未来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大势。[1]目前,社区志愿行动已成为增加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发展的助推器,在整个社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体育志愿服务行为虽只是农村社区里众多志愿服务中的一种,但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江阴市以体育为媒介、纽带的各类体育志愿组织近几年里呈现百花齐放的势态。这些体育志愿服务组织对深化全民健身工程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引领着农村社区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笔者通过对江阴市农村社区较有特点的7个活跃体育志愿组织实施调研,梳理他们的运行机制,以期为农村社区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和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以江阴市7个有代表性的农村社区体育志愿组织为观察样本,以农村社区体育志愿组织运行机制作为研究对象。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体育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论文与专著,并搜集整理各级各类通知、文件,所获得的资料构成本文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1.2.2访谈法对各类志愿组织的负责人或核心人物以及民政局、文明办、体育局、社区等相关领导进行了正式或非正式访谈,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江阴市农村社区体育志愿组织的运行机制。
1.2.3实地调查法对目前江阴市农村社区较有特点的7个体育志愿组织(华士镇华西村龙溪广场舞队、徐霞客镇任九房村健身气功志愿队、璜土镇花港苑村石锁协会、“爱在临港”、天华健身俱乐部志愿队、江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江阴市体育志愿者协会组织架构)进行实地调研,对他们的运行机制进行梳理。
1.2.4逻辑分析法通过运用比较、归纳等逻辑方法,结合体育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对农村社区体育志愿组织提出一套可行的运行机制,搭建可持续性发展的体育志愿组织网络平台,为农村社区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和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出建议。
农村体育志愿组织一般都是自发性的。大多是受到城市正规志愿组织的影响,逐步走向正规化。近年来随着全国文明城市的评比、志愿服务影响的不断扩大,农村志愿组织合法注册与系统管理成为趋势。一个正式在民政局合法登记注册的体育志愿组织一般都要经过四个阶段(见图1)。而很多民间志愿组织(没有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一般可发展到第二、三阶段,或保持现有状态继续运行,或消失于江湖。
图1体育志愿组织的发展阶段
组织欲保持有条不紊的运作状态,良好的组织架构是必不可少的。[2]目前,江阴市体育志愿组织可概括为三大类:一是民间体育志愿不注册组织(社区居民通过结社成立各种体育组织,为各组织内成员开展体育健身技能传授、健康知识宣传与咨询、体育活动策划等各类互助和自助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3]);二是民间体育志愿准备注册组织;三是已经注册的正式体育志愿组织。
2.2.1民间体育志愿不注册组织这类组织的特点是以运动兴趣结缘,发起人或核心人物是组织的关键因素。从事与运动兴趣紧密联系的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服务了自己,一举多得,使很多人乐意在这样的团队里长期待下去。一群人的坚持比一个人的坚持更容易,并且群体的坚持可满足了每个人不同的愿望。这类组织有明确的服务项目,也有短期的服务计划,但没有长远的规划,是属于走一步看一步的集体。很多的民间不注册体育志愿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架构,但也能正常运行。如:华士镇华西村龙溪广场舞队。
2.2.2民间体育志愿准备注册组织这类组织的关键因素已经不是发起人或是核心人物,而是一群人的共同目标,并且已经有了组织架构的雏形,有明确的人员安排和活动计划,乃至组织的发展规划。有的组织甚至已经有成文的制度。如:徐霞客镇任九房村健身气功志愿队、璜土镇花港苑村石锁协会。
2.2.3已经注册的正式体育志愿组织在调查的7个有代表性的农村社区体育志愿组织中,“爱在临港”“天华健身俱乐部”“江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江阴市体育志愿者协会”都是已经注册的正式体育志愿组织。其中“爱在临港”组织架构像一张铺开的大网,分布于江阴市西片各个乡镇社区点。该组织不仅有项目、有内容、有专职人员,而且组织运行良好,与政府、社会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但也有一些组织如“天华健身俱乐部”与“爱在临港”组织结构显得比较单薄。其表现一是志愿服务专一,仅限于体育活动;二是其志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民间模式。尽管如此,但也在农村起到了引领民营企业回报社会的先锋作用,已成为农村体育志愿组织的新鲜血液。调查还发现,“江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组织架构带有政府行为特色,虽然表面上看各个社区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站点,但真正发挥站点作用的还是靠单项运动协会。相比较而言,“江阴市体育志愿者协会”组织架构比较规范,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政府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其组织架构更趋完善(详见图2、图3、图4)。
图2 “爱在临港”志愿组织架构
图3 天华健身俱乐部志愿队组织架构
图4江阴市体育志愿者协会组织架构
2.3.1人员管理制度任何一个志愿组织如果没有人就无从谈发展、谈制度;任何一个志愿者都是志愿组织运转的基本保证、基本元素。因此,招募志愿者是一个志愿组织的基本制度。其人员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注册、志愿者参与活动以及志愿者退出等多方面的管理制度。
2.3.2财务管理制度体育志愿组组经费的筹措靠个人赞助或AA制平摊。该模式虽可培养成员对组织的忠诚,但不利于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公益。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志愿服务是一种不为报酬而自愿参与的活动,应该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在国外比较普遍的是靠捐款,但在国内比较困难,这已成为制约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瓶颈”。[4]志愿组织财务的基本特征是非营利性,所以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收支分明,二是账款分离。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公益资金的公益用途的保障,也是确保志愿组织正常运行的保障。
2.3.3物资管理制度合格的体育志愿组织必须要有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这也是组织顺利运行的保障。体育志愿组织经常会接受政府、社会企业赞助或捐赠的物件,因此做好物资登记管理也是确保组织正常运行的保障。
2.3.4其他相关管理制度如宣传制度、激励制度等,不仅会对志愿组织良性运行起到作用,也会对志愿者坚持长期从事体育志愿服务起到促进作用。
2.4.1城乡统筹江阴市体育志愿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城乡共存、融合发展的态势。但要达到真正完全融合还需要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让政府在“草根志愿”和“规范志愿”两种组织间真正起到桥梁和协调作用,让专业的体育人才和专业的志愿人才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实现城乡人才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政府等公共部门要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要持续、常态化地进行投入,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5]
2.4.2个人、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发力一个志愿组织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多方面的共同发力。政府行政机关的介入可为志愿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而社会力量的内生性发展则是关键。作为经济百强县的江阴市,民营企业家们的自觉加盟可成为体育自愿组织的活水源头。如果将这些社会力量引入体育志愿服务的行列,就可以弥补前两种志愿模式的不足,形成个人、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合力,为农村社区体育志愿组织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个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建立“自我塑造——输血——造血”机制,如有源之水,生机无限。政府的主动介入、主动参与、主动作为,为体育志愿组织提供政策和统筹保障;民政部门、文明办、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为民间体育自愿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体育志愿组织内部也应强化管理、增强活力。如此才可保证体育志愿组织持久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