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伟琴
摘 要:由于小学生阶段身心变化快、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所遇心理问题,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树立学生自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使得学生健康成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问题;原因;家长;学校;小学生
近年来,心理疾病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忽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学校和家长、社会普遍存在的误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笔者将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常见问题、形成原因、如何开展、家长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五个方面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具体阐述。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常常出现的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多是由于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导致的,因此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阶段是各种心理品质发展的起步阶段,生理、心理都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教师要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勿要错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机,消除不良影响,使得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二)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相应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日趋增多。而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心理动荡进一步加剧,传统的说教式、公式化的德育已经难以解决,唯有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和抑制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保证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需要
积极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得不平衡状态和不健康状态的学生恢复正常,由此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与异常行为,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会自我防治和消除心理疾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精神,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使得学校、社会治安和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学生家庭的幸福。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一)厌学逃学的问题
厌学是对学习缺乏兴趣,感到苦闷、抑郁、烦躁,信心不足,注意力下降,他们因成绩不好,从而成为老师、同学及家长眼中的学困生,越被区别对待,对学习越是失去兴趣。或是家长和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积极性。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甚至从厌学转变为逃学。
(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为任性、依赖性强的特点,要么自私狭隘,常为小事闹矛盾,斤斤计较;要么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不尊重他人,且受挫能力差。还有一部分是自卑怯懦型。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孤僻,不善交际,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寻找自信,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敞开心扉,达到人际和谐。
(三)过度依赖和心理承受能力弱等问题
家中长辈的溺爱使得许多小学生无自理、自立能力,若失去了权威人的保护,便会出现自责心理;遇到困难时,意志力变得薄弱;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会因为缺少母爱或父爱导致心理失衡,或是由于溺爱,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弱。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薄弱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自我意识薄弱,缺乏独立性,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自觉性与幼稚性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又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不起外界诱惑,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小学生的自身弱点是形成不良心态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二)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忽略
家庭因素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不良的家庭因素容易造成心理行为的异常,家庭教育不当是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家長或忙于喝酒应酬,或忙于积累物质财富,给孩子最优异的物质生活。或者对孩子娇生惯养,遇到挫折出现偏激行为或者心理失衡,对孩子的感情、思想、品行、养成教育等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
学校长期以来将升学指标作为重中之重,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甚至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学校和家庭双方对学业的不断强调和重复加重了小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学生精神焦虑、考试紧张、记忆力下降等等。同学们每日沉浸在学习中,集体活动时间被掠夺,同学之间缺少沟通,厌学、孤独、焦虑、嫉妒等问题不断涌现。
(四)社会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
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都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会腐蚀少年儿童的心灵,纯洁的教育内容与社会现状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小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状态,从而产生思想混乱和情绪波动。由此,社会消极因素也是小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
四、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
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筑牢学生的心理健康防线,打开学生的心扉,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需要多方面主体齐心协力。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学校应以积极、温暖的心理文化为引领,以心理课程和学生活动为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利用发展性教育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利用补救性教育使得心理处于不良状态的学生恢复正常状态,促使学生用宽阔的胸怀和阳光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校还应加大对心理辅导的投入,加强对广大老师心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深受学生欢迎的心理老师队伍,拒绝只是停留在嘴皮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落实行动,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和系统化。只有校园心理健康辅导得到有效保证,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戾气才不会爆发盛行。
(二)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班主任首先要在观念和意识上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学生仔细观察,揣摩其心理,与学生亲切沟通,精心钻研学生心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施教。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应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运用渗透式的心理教育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日常工作完美融合,多多举办集体活动,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作教育的重点,使学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中茁壮成长。班主任还要从自身做起,用心去教育每位学生。
(三)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还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利器,因此各个学科教师应在备课阶段积极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陶冶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等等。语文课堂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和优秀人物作为心理教育资源,在阅读、写作、交流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辩论会、诗词比赛等语文课外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数学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通过幽默性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学生的浮躁心理;英语课堂课前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准备,积极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小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音乐、美术、体育课堂中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音乐教学中在不同的音乐类型中渗透,在竞争的课堂机制下渗透,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渗透;美术教学中倾注真诚的师爱,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力,在体育比赛中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真、善、美,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教师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也会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发展自身心理健康,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成因和应对措施,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全面渗透到课堂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师生共同构筑心理健康阵线。
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重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应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家庭是小学生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许多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认识的片面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说谎、自卑、不合群等行為认识不够,甚至熟视无睹,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创设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开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家长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家长平时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最后,家长要有极大的忍耐力和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才能避免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切勿将孩子当成倾诉发火的工具,学会用心与孩子们交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靠的不是一朝一夕,靠的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日复一日的播种,年复一年的耕耘;靠的是家庭、社会、学校紧密联系、通力合作,以“生”为本,“育人先育心”,让心理健康教育扎根校园,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让每名学子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共同希冀。
参考文献:
[1]赵广,汪振德.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251.
[2]刘桂荣.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187.
[3]于金芝.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培训,2015(18):26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