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十二环”区域地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2018-03-06 12:32韩加强
地理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生本教育案例教学

韩加强

摘 要: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适应新高考要求出发,文章构建了“三步十二环”的区域地理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案例为载体,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教学实践证明,“三步十二环”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核心素养;生本教育;合作学习

根据《2018年全国高考统一招生考试说明(地理)》的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近几年新课标下的地理试题,体现出如下特点:强调试题材料真实化和情境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加强了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特别是综合思维素养的要求。

新课标卷重点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而传统的高三区域地理复习侧重区域地理知识的讲解和记忆,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应对新高考的需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适应新高考的要求,笔者以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区域地理教学特点,构建“三步十二环”高三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应用、考题命制和真题演练等活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该模式与作者提出的“三步九环节”[1]模式相辅相成,构成高三地理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教学范式。经过长期实践,该模式对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应对新高考的能力均有较好的效果。

一、“三步十二环”区域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1.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活动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多样,共性是在教学环节中包含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身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生本教育理念。郭思乐教授最早提出生本教育的概念,并把生本教育理解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3]。他指出:在教育中,从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转变到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即实行生本教育。

(3)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4]。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依据。

2.“三步十二环” 区域地理教学模式

三步指“案例应用”“考题命制”“真题演练”。“十二环”指“案例应用”四环节,包括“自主研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和方法总结”;“考题命制”四环节,包括“自主命题、组内完善、展示交流和提炼成果”;“真题演练”四环节,包括“真题练习、组内互改、展示交流和总结提升”(图1)。

二、实施“三步十二环”区域地理教学模式的准备过程

“三步十二环”区域地理教学模式需要做精心的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包括素材选择、命制试题和活动设计三个部分。以“东南亚”为例,详细介绍“三步十二环”模式的教学准备过程。

1.精选素材

(1)选择素材的原则。好的素材是“三步十二环”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素材的选择应该遵循四个原则:①真实性。选择的地理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地理事物。②时事性。地理环境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時事地理素材,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③生活性。选择的案例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提升学生的生活和生存能力。④科学性。地理教育兼顾传授地理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的功能。因此,选取的案例必须经过严格地科学论证,保证案例的科学性。

(2)素材的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准备案例应用、自主命题和真题演练三类素材。

*案例应用素材

材料一:随着天气转冷,国人“暖冬旅游”热情高涨。温暖宜人的东南亚、热带海岛成为出境游热门目的地。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近一周的出境游订单中,东南亚的下龙湾、巴厘岛、苏梅岛等海岛较为热门。

材料二:下龙湾(约106°E,21°N)是越南北方的一个海湾,位于北部湾西部,风光秀丽迷人,闻名遐迩。因其喀斯特景观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因此被称为“海上桂林”。下龙湾的海水咸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31‰~34.5‰不等。

*自主命题素材

材料三:2017年11月21~27日,巴厘岛(约8°S)阿贡火山活跃强度不断增强并多次喷发出大量火山灰。受火山灰影响,巴厘岛伍拉莱国际机场临时关闭,所有进出港航班全部取消。

材料四:美食是旅游的必备品,泰国的大米不仅单产高,而且品质优,深受中国游客喜爱。

*真题演练素材

(2016·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五: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六:图2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3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3中气候资料②与图2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3分)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________,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________,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________月份。(3分)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4分)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4分)

2.巧命试题

(1)命制试题应遵循的原则。巧命试题是案例应用成败的关键,好的试题既可以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命制试题应该满足以下三个原则:①科学性。问题的命制和答案的设计都必须认真研究,充分查阅科学资料,确保问题和答案的科学性。②系统性。为了帮助学生比较系统的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师设置的问题尽量围绕某一主线,涵盖该区域核心的地理特征。③层次性。设置的问题需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问题之间除了难易程度的差别,还应有逻辑联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2)试题设置。根据准备的材料和教学需要,设置如下几道试题。

问题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东南亚成为我国“暖冬旅游”热门地的原因。(6分)

问题2.指出下龙湾的气候类型,并解释气候成因。(8分)

问题3.推测下龙湾的旅游淡季和旺季,并从气候的角度解释原因。(12分)

问题4.推测下龙湾海水咸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6分)

3.精设活动

三步教学活动(案例应用、自主命题和真題演练)的核心是案例应用,因此,案例研究过程需要做好方法指导,特别是综合题答题过程的方法指导。

综合题答题的顺序包括四步:①分析问题,抓住考点;②回忆知识,列出模板;③阅读材料,寻找依据;④理清思路,精炼答案。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师将答题区做了设计,引导学生有序作答(表1)。

三、“三步十二环”区域地理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三步十二环”教学模式包括案例应用、考题命制和真题演练三个主要部分。案例应用重在培训学生提取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考题命制重在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真题演练重在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高考的实战能力。

1.案例应用

案例应用是区域复习的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通过案例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区域分析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1)自主研究。自主研究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安排在课前,也可以安排在课上。该环节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学生独立研究完成后,教师回收学生的任务单,了解学生的回答情况,找出回答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后期的教学做好准备。

(2)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环节在课上完成。该环节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5人,选出小组组长和发言人。组长负责小组讨论的组织,发言人负责汇报小组成果(发言人最好轮流担任,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学生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开展小组讨论,完善自己的研究结果。通过小组的思维碰撞,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该环节,各小组需要对所有问题进行讨论完善,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重点讨论的题目,这个重点讨论的题目就是该小组需要汇报的内容。学生讨论环节,教师需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一方面确保所有小组均在认真讨论试题,另一方面可以对部分小组的疑难问题做出解答。

(3)展示交流。展示交流环节分为三个流程。第一,小组代表展示小组重点讨论的试题,包括分析思路、分析过程和分析结论。第二,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表现和结论进行评价和打分。第三,教师点评。教师点评的内容包括学生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分析过程的严密性、结果表述的准确性。特别要订正学生答案的不规范性,引导学生做到答案的规范、准确和精炼。

(4)方法总结。每一个问题的展示交流结束后,给学生留2~3分钟的时间自主总结。主要包括分析思路总结、区域知识总结、答题技巧及答题规范性总结等。根据总结结果,及时设计改进方案。该环节是案例应用的关键,是整个过程的升华和内化,教师要做好总结方法的指导,并监督学生及时完成。

2.考题命制

考题命制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技能,利用教师准备的素材自主设计一组考题。这个过程的能力要求较高,主要检查和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环节需要学生独立利用教师提供的时事素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发现素材中呈现的地理问题,设计符合地理学规范的地理问题,并写出参考答案。

该环节学生可以翻看地理书籍,但不能寻求他人帮助,必须保证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需巡视学生的设计情况,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后期的点评做好准备。

(2)组内完善。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有所差异,设计的问题也会存在差异,同一个问题的表述方式和参考答案也可能不同。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可以融合组内的成果,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地理问题和答案。

该环节需小组对组内各成员的试题进行修改,并选出组内最具代表性的试题进行汇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需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提醒各小组认真开展讨论,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3)展示交流。展示交流环节分为三个流程。第一,小组代表展示该小组命制的最具代表性的试题和参考答案。第二,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试题进行评价和打分,并提出改进建议。第三,教师点评。教师点评的内容包括试题的亮点、不足和改进建议。

(4)提炼成果。提炼成果环节需要学生整理自己命制的试题,形成最终的试题成果。教师收集学生的试题,做进一步修改,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对于比较优秀的试题,教师可以作为日常练习或考题,既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还能让出题学生找到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生本教育案例教学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