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求真、人文向善、艺术唯美。从本质上讲,“真”“善”“美”是人们看待事物的三个方面。科学的求真务实与逻辑思维、人文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归属、艺术的审美品质与创新精神是人的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地理学综合性突出,涉及科学、人文和艺术的相关内容。因此,创生“求真、唯美、向善”的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求真”的地理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探求地理规律并走进真实的世界。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虽然特征迥异,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差异明显,但其发生发展却可能遵循共同的地理原理與规律。如城市风的风向与海陆风不同,不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却都是基于共同的热力环流原理。地理教学如果把握住地理的原理与规律就像唱歌抓住了歌曲的主旋律一样,自由而不离根本,开放而不乏严谨。“求真”的地理教学更要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是地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理教学谈到的原理和规律都来自真实的世界,地理教学传授的手段和措施都指向真实的世界。地理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世界也符合人的认识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基本规律。“求真”的地理教学离不开客观世界,离不开地理实践,脱离了客观世界的体验,地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本充满智趣的地理学习也就成了枯燥的文字游戏和图形解码,原本基于客观世界的逻辑推理也就成了主观的猜想与臆测。因此,让学生放下书本、走进自然、实践体验是创生“求真”地理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唯美”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去发现广袤天地的自然美、领略人与环境的和谐美、体味教学设计的艺术美。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地理教学就是要擦亮学生发现美、领略美、体味美的眼睛。首先,地理教学要帮助学生发现自然之美,发现自然界绚丽缤纷的色彩美、四季轮换的韵律美、山河湖海的格局美等,从地理视角来看,自然之美就是地理环境的整体协调之美、地理区域的个性差异之美、地理空间的分布格局之美、地理时间的发展过程之美。其次,地理教学要引导学生领略人地和谐之美,领略渔舟唱晚的田园劳作之美、移山填海的科技发展之美、退田还湖的生态恢复之美等,人地和谐之美本质上是人类认识规律、遵循规律、适应规律的协调美,是人类选择环境、融入环境、优化环境的智慧美。最后,地理教学要带领学生体味教学的艺术之美。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唯美”的地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大餐,更是精神的盛宴,不仅要带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海洋里发现美和鉴赏美,更要带领学生在地理教学的情境中浸润美和享受美,让枯燥的地理学习鲜活起来,让乏味的学习体验快乐起来。
“向善”的地理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并坚定环境伦理之大善、人地共生之大善的理念。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曾经在北美洲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人们看到羚羊不断遭到狼群的屠杀,于是想办法将草原上的狼群给赶尽杀绝,以此来保护羊群。没有了狼群的攻击,羚羊的数量迅速壮大,但草原植被资源有限,羊群很快就没有了食物,而且没有了狼群的追捕,羚羊们每天都可以慵懒地散步,无需再快速奔跑,这导致羚羊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大量病死。人们哪里会料到当初的小“善”竟然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反而导致更多的羚羊死亡,造成了大“恶”。后来,人们不得不无情地引入狼群去捕杀羚羊,来维持草原的生态平衡。可见,“小善”是道德伦理之善,“大善”是环境伦理之善,地理之“向善”是人地协调共生之“大善”,是人类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价值观念和行动诠释,是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和奋斗目标。
张连彬,吉林省高中地理教研员、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吉林省中学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吉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省培专家库专家,近年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