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内蒙古中部地区旅游发展思考

2018-03-06 00:41赵临龙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内蒙古

摘 要:在分析内蒙古中部地区旅游优势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中部地区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思考建议:一是依托“一带一路”搭建南北旅游大通道的“草原丝绸之路”的国际旅游精品线;二是突出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在我国旅游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是改善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交通条件,增强通道的辐射作用;四是丰富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的文化内涵,彰显旅游的文化品位;五是提升满都拉城市地位,增强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内蒙古;南北大通道;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159-07

2014年,“丝绸之路”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将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丝绸之路将作为世界旅游文化精品线,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历史上,还存在一条与丝绸之路相关联的“草原丝绸之路”,它是指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交通道路。与丝绸之路相比,草原丝路分布的地域更为广阔,只要有水草的地方,就有草原之路,故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往往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迁。

秦汉时期,匈奴政治中心在漠北草原,以龙城为单于庭(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部),该城为中原文明、西方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地,从龙城到云中(今呼和浩特市),形成连接漠北和漠南的南北草原丝绸之路。南北朝时期,草原丝绸之路向西与传统的长安丝绸之路在甘肃武威附近连为一体。唐代全盛时期,唐太宗被草原各部尊为“天可汗”,从草原经阴山河套一线到长安形成有影响的“参天可汗道”。辽王朝时期,先后两次从东部草原西征到河西走廊,使通往辽朝上京城(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的丝绸古道得以畅通。蒙元时期,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骑兵,沿着草原丝路横扫欧亚大陆,创造了草原丝绸之路最为繁荣的景象。明朝时期,由于战争不断,明朝通过修筑万里长城,设置边关重镇,暂时隔断了草原与中原的联系。清朝时期,土尔扈特蒙古部从伏尔加河流域沿着草原丝绸之路辗转回归;中原边民“闯关东”“走西口”来到草原地區垦殖谋生;从草原丝绸之路北行再西去的山西籍旅蒙丝茶贸易商队,往返于乌兰巴托、科布多和莫斯科之间,使草原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2]。

一、内蒙古中部地区处于我国旅游发展战略线路的突出位置

历史上,从龙城南下直达长安城的古道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今天内蒙古的中部地区包头市(含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南北通道。

(一)内蒙古中部地区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使草原丝绸之路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3]。2014年7月18日,首届“草原丝绸之路交流合作国际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草原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通道之一的古道,是连接中国长城以南地区、北方草原地区与欧亚大陆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在促进丝绸之路的全面繁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

2014年8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共同签订,联合宣言明确指出:“双方加强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措施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尽早满都拉—抗吉口岸扩大为常年开放口岸。”[5]

满都拉—抗吉口岸,在历史上曾经是蒙古国的南、东戈壁省以及其他地区进行民间贸易的活动地,同时也是明末清初化城(现呼和浩特)旅蒙客商通往蒙古、俄罗斯的主要贸易通道,其是呼和浩特和包头到乌兰巴托路程最近的通道,可称为我国第二条“丝绸之路”[6]。

从达茂旗至满都拉—抗吉口岸,正是沿着历史上的古道通向蒙古国的乌兰巴托。在这条草原丝绸之道上,留下了许多驿站,其中最著名的敖伦苏木古城,位于达茂旗百灵庙镇东北约30公里处,是元代(公元1271—1368年)汪古部族的王府遗址,交通四通八达,是草原所需要的粮食、茶叶、食盐、丝绸和瓷器的重要驿站,是欧洲文明从元上都传入东方的第一大城市,是沟通西北蒙古高原和中原之间的要冲[7]。

当今,从呼和浩特和包头公路直通满都拉—抗吉口岸,包头—巴音花铁路开通。2016年4月,巴音花—满都拉段(26.5公里)铁路开工,预计2017年底通车[8],该项目建成后,将与既有的集通、包兰、京包、集二线形成贯通中国北部边疆铁路运输的大通道,该项目计划连通满都拉—抗吉口岸至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届时将缩短乌兰巴托经二连浩特至包头铁路运输距离320公里[9]。

(二)草原丝绸之路与我国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关联

草原丝绸之道与我国历史古道构成历史文化深厚的南北交通网。从我国中西部地区由北向南,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古道。固阳道,是战国、秦汉时代打通今阴山南北的一条沟谷道路;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修筑的咸阳至包头的重要军事要道;秦楚古道,是秦国翻越秦岭到达楚国之地今安康的交通要道和枢纽;官盐大道,从古盐场巫溪大宁厂向北翻越大巴山至今安康,向南翻越巫山进入武陵山区至于湖南沅江上游洪江市;桂柳运河,秦统一天下后,修筑连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是中原船只直达岭南广州的运粮之道;通天大道,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当年获罪被贬到海南后,发现风景秀丽的天涯海角是一条富有传奇色彩的通天大道[10]。

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以下简称为“南北旅游大通道”),是指位于我国东经110℃的南北中轴线附近,北起内蒙古的满都拉,南至海南岛的天涯海角,途经内蒙古、陕西、重庆、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全长3 000余公里。这条南北旅游大通道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致富线,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南北经济带的形成[11]。

南北旅游大通道处于我国陆地版图的中西部结合处,从北到南与“一带一路”构成纵横的联系,南北旅游大通道通上的北端满都拉作为“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西安作为沙漠丝绸之路和西南茶马古道的起点,湛江曾经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使南北旅游大通道通与“一带一路”形成旅游文化的交通网。endprint

南北旅游大通道作为“一带一路”的延伸线,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结合起来,辐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关中、成都、重庆、长沙、株洲、湘潭、北部湾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直接带动了包头、延安、西安、张家界、凤凰古城、桂林、湛江、海口、三亚等旅游、文化和风景名胜区,对于增强各大城市群、经济圈互动交流,对于促进沿线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扩大群众就业创业极为重要[12]。

2015年3月7日,全国两会提案《关于将包头至海口西部高铁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引起媒体的关注;2016年7月20日,南北旅游大通道“包海”高铁进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年)》[13]。

二、内蒙古中部地区在我国旅游发展战略线路的优势条件

南北旅游大通道上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其旅游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在自治区内起到承东接西的桥梁作用,而且是中国南北旅游大通道通向欧亚大陆延伸的关键点。

(一)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进入各级旅游发展规划之中

在《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北方最佳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形成“四大旅游区域、八个核心旅游圈、若干旅游骨干支线”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在四大旅游区域中,提出以呼包鄂都市核心旅游圈,打造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恩格贝、敕勒川、大召、五当召等精品旅游景区;在八个核心旅游圈中,提出构建呼包鄂都市旅游圈,依托内蒙古旅游那达慕、昭君文化节、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节、成吉思汗旅游文化周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呼包鄂核心旅游圈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培育四条精品旅游线路骨干支线中,提出以呼和浩特、包头、东胜为中心,培育呼和浩特市区—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包头市区—达拉特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准格尔旗—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呼和浩特市区的旅游环线;以包头、呼和浩特为起止点,培育包头市区—固阳县—白云区—达茂旗—武川县—呼和浩特市区的旅游支线;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中心,培育东胜区—伊金霍洛旗—烏审旗—鄂托克前旗—乌海市的旅游支线。

在《呼和浩特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将“倾城之恋、醉美天堂”作为总体旅游形象定位为,将呼和浩特—哈素海—美岱召—五当召—响沙湾—成吉思汗陵作为内蒙古西部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打造。

在《包头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围绕“草原休闲之都”旅游形象定位,形成“三线五带八区”的旅游发展布局。在三线中,提出草原口岸旅游线,包头市区—秦长城—白云鄂博—满都拉口岸—希拉穆仁草原,形成内蒙古中部精品联动线路,呼和浩特市—达茂草原—满都拉口岸—白云稀土矿区—秦长城—五当召—北方兵器城—包头市区—黄河湿地景区—响沙湾—成吉思汗陵;在五带中,提出草原文化旅游带,达茂旗、白云鄂博、固阳县春坤山草原;在“八区”中,提出满都拉口岸旅游区。

在《鄂尔多斯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围绕“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总体旅游形象,构建“五区二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在“五区”中,提出全力打造东胜—康巴什新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在“二线”中,构建东西方向的北京—鄂尔多斯市—银川旅游线和南北方向的西安—鄂尔多斯市—包头旅游线。对于“一中心”,要求加快以康巴什新区和东胜城区为中心的休闲名城建设。

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进入各级旅游发展规划之中,作为草原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和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北起点,显示出其草原、沙漠旅游的独特优势。

(二)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的旅游资源影响力大

内蒙古中部地区分布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旅游景区数量之多影响力之大。截至2015年底(下同),内蒙古自治区仅有的2个5A景区,即成吉思汗陵、响沙湾都在南北旅游大通道上;内蒙古自治区共有4A景区82个,其中30个(占内蒙古自治区4A景区的近40%)分布在南北旅游大通道上,即内蒙古自治区4A景区近2/5分布在南北旅游大通道上。4A景区分布情况,包头市5个、鄂尔多斯市20个、呼和浩特市5个。

在南北旅游大通道上,内蒙古5A景区的集中度并列8地第一,4A景区的集中度位居8地第四(见表1),显示出内蒙古在南北旅游大通道上的优势。

(三)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大通道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省会城市呼和浩特和中心城市包头、鄂尔多斯都有通往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其公路和铁路更是发达。

公路:从北到南以达茂旗—包头—茂名高速公路为骨架,从达茂旗到满都拉—抗吉口岸全程为150公里的准高速公路(时速可达140公里),其中达茂旗到满都拉—抗吉口岸一级公路正在建设,预计2017年完工通行;铁路:从北到南以包头—西安的列车和西安—海口的列车构成南北通道,从包头—白云鄂博列车、白云鄂博—巴音花列车(暂时未开通客运),再换乘汽车行程约120公里至满都拉—抗吉口岸,其中内蒙古境内的包头—鄂尔多斯开行动车。

满都拉—抗吉口岸作为南北旅游大通道唯一的陆路国际口岸,不仅是中蒙两国边境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边境口岸风情旅游的圣地。游客不仅能尽情欣赏草原风光以及蒙古异国风光,而且在口岸可以看到国门、界碑、边境线等景观。

(四)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的旅游文化特色鲜明

内蒙古南北旅游通道呈现出的“草原文化”“沙漠文化”和伴着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以及独特的语言、风俗、歌曲、舞蹈、马术等,都是我国南北旅游大通道上稀缺的旅游资源,完全不同于“黄土文化”“古都文化”“山地文化”“江河文化”“海洋文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成为人们旅游的向往地。

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的歌舞剧《昭君情缘》、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的大型漫瀚剧《敕勒川的女儿》、鄂尔多斯响沙湾的歌舞剧《鄂尔多斯的婚礼》等,通过音乐、舞蹈、语言、服饰、以及表现独特的草原、沙漠景观和风土人情场面,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蒙古民族的草原雄姿和沙漠柔情,体现的好客奔放、英勇顽强,以及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等完善人格,成为印象内蒙古的极致名片。endprint

三、内蒙古中部地区在我国旅游发展战略线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影响着我国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构建,关乎世界草原丝绸之路旅游精品线的打造。就目前而言,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大通道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的国际化地位未凸显出来

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在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中,涉及到内蒙古区域发展的项目有,在重点建设25个国家旅游风景道中有黄土高原风景道(内蒙古沙漠—陕北黄土地—西安古城);在推进8个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中有草原旅游目的地(鄂尔多斯苏泊罕游牧草原列其中);沙漠旅游目的地(鄂尔多斯响沙湾、库布齐沙漠列其中)。表明内蒙古的草原和沙漠为内蒙古旅游的优势资源,在全国独具代表性。

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构想,并且贯彻落实在全国大区域旅游发展中。在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中,涉及到南北旅游大通道的项目有,黄土高原风景道(内蒙古沙漠—陕北黄土地—西安古城)、大巴山风景道(西安古城—陕南安康—渝东奉节)、长江三峡风景道(渝东奉节—湖北宜昌)、武陵山风景道(湖北神农架—湖南张家界—湖南通道县)、西江风景道(广西三江县—广西柳州—广东肇庆)、海南环岛风景道(海口—三亚),促使南北旅游大通道引领大通道区域旅游发展。

《内蒙古“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廊一脉、四大片区,五大协同发展区”等发展布局,其中在“一廊一脉”中,构建横向交通大通道满洲里—阿拉善的“一廊”、纵向交通大通道福建武夷山—内蒙古—蒙古国—俄罗斯的“万里茶道”。在一脉建设中,加强呼和浩特—包头旅游基地建设,向北重点建设希拉穆仁旅游区、秦长城旅游区、北方兵器城等,将满都拉口岸打造成到达蒙古国、俄罗斯,进而到达欧洲的“万里茶道”的关键节点;加快鄂尔多斯旅游基地建设,向南重点开发天骄圣地、大漠风光等,并且与与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等地区对接,形成满都拉—包头—鄂尔多斯—榆林旅游线路。

《內蒙古“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南北旅游大通道融入到自治区旅游发展规划中,将满都拉口岸向蒙古国—俄罗斯延伸,并且谋划“一路一带”国际旅游节等活动,不断提升旅游影响力。但在国际旅游线路构建中,仅仅谋划开展“一路一带”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并没有将“一路一带”作为引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的战略策略,使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的国际化地位未凸显出来。

(二)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自由行的条件还不完善

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通道基本达到旅游出行的要求,公路沿线设置了旅游景观介绍,提供了休息服务区和卫生间,但在这段行程较长的路途中,主要是穿越人烟稀少的大草原,旅游景点显得较少,没有休闲游览和吃饭活动的地方。在南北旅游大通道上,内蒙古A级景区的集中度列8地之前,但A级景区的绝对数量列8地第六(见表2)。

在“十二五”期间,像旅游收入列8地第一的广东,尽管没有全球影响力极强的世界级的旅游景观,但以其整体的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列8地第一),增加人均旅游消费比重,获得巨大的旅游效益;相反,旅游收入列倒数第二的内蒙古,尽管拥有世界影响力极强的成吉思汗陵人文景观等,但其整体旅游资源禀赋总量列8地的最后3名,人均旅游消费比低,极大影响其旅游收入。因此,挖掘和开发包头市(呼和浩特市)—达茂旗—满都拉口岸沿线的旅游景点,不断提升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品牌,是促进旅游收入提升的根本保证。

(三)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快捷方便的交通条件还未形成

由于从从包头市(呼和浩特市)—满都拉口岸的铁路还没有完全贯通,主要靠公路实现旅行。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通道公路建设按旅游标准要求基本达标,但在这段行程较长的路途中,主要是穿越人烟稀少的大草原,加油站数量偏少,并且沿途旅游辅助项目较少。加之满都拉镇旅游的基础实施尚在建设中,一时还难以接待大规模的旅游者,使吃饭、住宿、游览、购物等存在一些问题。从包头市(呼和浩特市)—满都拉口岸往返近900公里,约9小时的行车时间,需要游客一鼓作气完全旅行程,对一般游客来说难度不小,是一次身体检验和意志锻炼。

在“十二五”期间,湖北旅游资源禀赋排列8地第二,但列8地旅游接待人数第一(见表2),在一定程度上,是湖北交通优势列8地第一的优势(见表3);相反,旅游收入和交通优势都列倒数第二的内蒙古,处于我国的北边关,路程遥远而且交通条件有限,加之受到冬季的影响,制约了内蒙古的旅游发展。但是,2015年内蒙古高速公路历程达到5 000公里,使得旅游收入达到2 257.1亿元,首次超过重庆。因此,加强包头市(呼和浩特市)—满都拉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内蒙古旅游接待人数和提升旅游收入的前提条件。

(四)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文化亮点没有完全融入旅游品牌中

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正是我国历史的“秦直道”和“固阳道”构成的古道。在这些古道上,承载和传说着厚重的历史。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为消除边患,遂使秦将蒙恬将兵30万北击匈奴,取得阴山以南疆域,并且在秦昭王旧城,赵、燕长城的基础上新筑长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使蒙恬修筑秦直道与新修的长城连接,加强了秦都关中与北方河套地区的联系,使得匈奴不敢轻易南下进犯。

汉武帝后,西汉王朝北部疆域已扩展到阴山北部现今内蒙古达茂旗、乌拉特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和额济纳旗境内。为巩固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统治,汉武帝时,曾两次在该地区修筑长城(史称“外长城”)。在修筑长城同时,又筑沟通阴山南北的固阳道。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胸[15]。

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历史上著名的胡汉和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就是由长安出发,转走固阳道双双归单于庭,演绎了人类史上和谐相处的传世佳话[16]。endprint

秦直道和固阳道是秦汉王朝为抵御匈奴势力,维护国家和平,而新筑的“和平之道”。南北旅游通道的“和平之道”,既是战争的需要,也是民众生计的需求,还是国家稳定的期盼。其经济之道,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商道”作用相同,促使通道地域的经济繁荣和人员和谐相处。

但大草原上的外长城和历史重镇多数成为历史废墟,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上的人文景点的缺失,使得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和平之道”文化没有成为通道的旅游品牌。因此,加强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上的人文景观挖掘和开发,将“和平之道”文化内涵融入到旅游景点中,是提升南北旅游大通道文化品位的重要工作。

(五)南北旅游大通道北起点满都拉—抗吉国际旅游口岸还未建成

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北起点满都拉—抗吉口岸,已进入人们视野,逐步成为旅客的旅游向往的目的地。来自达茂旗政府网站信息:2015年,满都拉口岸累计进出口货物23.92万吨,同比增加13.38%;货物总值5 019.38万元,同比增加42.87%;累计出入境人员71 724人(次),同比增加95.99%;出入境车辆21 854辆(次),同比增加51.81%[17]。

5015年11月29日,满都拉—抗吉口岸正式升级为国际口岸,使人们可以自由行地走出国门游览异国风情[18]。但从全国任何地方(包括内蒙古境内)没有直达满都拉—抗吉口岸的列车和客运汽车,一般人无法到满都拉旅行;另外,满都拉镇总人口只有1 700多人,虽然近几年在交通、经济、文化、旅游等建设方面获得快速发展,而旅游业实属刚刚起步,难以到达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要求,使满都拉—抗吉口岸暂时无法成为观光旅游的国际口岸。因此,加快满都拉国际旅游口岸建设,可以扩大南北旅游大通道的知名度,促进南北旅游大通道国家旅游精品线的形成。

四、内蒙古中部地区围绕我国旅游发展战略线路的思考

2014年,我们对内蒙古中部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進行实地调研,并且先后与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等地的旅游局专家领导进行座谈讨论,受到极大启发。现对内蒙古中部地区围绕南北旅游大通道和草原丝绸之路发展,提出思考建议。

(一)依托“一带一路”搭建南北旅游大通道的“草原丝绸之路”的国际旅游精品线

南北旅游大通道作为“一带一路”的延伸线,是国际友人深入中国内地,深层次认识中国的重要通道,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也是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构建难得机遇,应该依托“一带一路”将南北旅游大通道推向世界。

“一带一路”既是发展战略也是旅游之策,“一带一路”的新丝绸之路长达7 000公里,涉及国家近30个,世界知名旅游景点达100处之多[19];南北旅游大通道长达3 000公里,贯穿中国中部的南北,世界知名旅游景点和中国国家4A以上景点达260处之多(截至2015年)[14]。这为游客在丝绸之路及南北旅游大通道上旅行,提供了良好的选择。因此,将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南北旅游通道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南北旅游大通道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国际旅游精品线的对接,推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发展。

(二)突出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在我国旅游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随着包头—海口西部高铁的确定,以及巴音花—满都拉铁路开工建设,加之满都拉由季节性口岸扩展到常年开放的国际口岸,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将进入国际旅游线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我国南北旅游大通道精品线之中,并且使其旅游优势凸显出来,满都拉—抗吉口岸不仅是内蒙古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到蒙古国和俄罗斯最近的陆路通道,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出境到蒙古国和俄罗斯,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旅客深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

内蒙古自治区要凸显其中部地区的旅游优势,将内蒙古中部南北旅游通道:满都拉—包头—鄂尔多斯—榆林,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以“一带一路”将草原丝绸之路和南北旅游大通道连接起来,提升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在我国旅游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引领内蒙古中部地区旅游的快速发展,并且带动内蒙古东部、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以及辐射到周边省市和蒙古国,促使南北旅游大通道延伸的“草原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精品线的形成。

(三)改善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交通条件,增强通道的辐射作用

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交通条件改善中,将修建的巴音花—满都拉铁路延伸到蒙古国的珠恩巴音车站(213公里),即可直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使满都拉—抗吉口岸成为连接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与中国内蒙古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的最近旅游口岸,推动国内旅游向国外延伸,开展到蒙古国东戈壁省赛音山达市一日游,以及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三日游;同时,吸引蒙古游客沿草原丝绸之路和中国南北旅游大通道深入到中国内地,领略不同的自然风光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内涵,使草原丝绸之路与我国南北旅游大通道对接,形成世界级的旅游精品线。

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应将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融入国际丝绸之路和中国南北旅游大通道之中,充分发挥南北旅游通道的辐射功能,推动整个自治区旅游整体发展。

在自治区内,以南北旅游大通道为轴线,利用铁路优势向东西两地辐射,形成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旅游大环线: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二连浩特—满都拉—达茂旗—包头—呼和浩特,包头—达茂旗—满都拉—甘其毛都—包头;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包头等。

在全国区域内,充分发挥交通快速干道的优势,将内蒙古中部地区与相邻省市连接起来,形成东西方向的古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北京—河北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海—宁夏银川,山西大同—准格尔旗—鄂尔多斯—杭锦旗—鄂托克旗—乌海—宁夏石嘴山等。

(四)丰富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的文化内涵,彰显旅游的文化品位endprint

当前,急需要研究和挖掘从达茂旗至满都拉—抗吉口岸长达150公里行程的人文资源,并且逐步将它们打造成旅游景观,使旅客在长途旅行中,轻松自由的在领略草原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草原文化的感召力。

其实,从包头经达茂旗至满都拉—抗吉口岸,正是沿着历史上的驼道通向蒙古国的乌兰巴托。驼道—商道—草原丝绸之道,沿途的驿站不仅是商人休息和交流的场所,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像著名的敖伦苏木古城,是蒙古高原上仅次于元上都的第二大城池,既是欧洲文明从元上都传入东方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原文明经元上都传入中亚的重要城市,具有独特的旅游文化价值[7]。另外,还有历史上的民族部落战争,所形成的历代长城和界壕,都是值得研究和利用的旅游文化景观等,这些都是丰富这条旅游通道文化内涵的重要游览景点。

南北旅游大通道:驼道—商道—茶道,草原牧民的“饮食文化”的肉食和奶茶特殊食品,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的大餐,使茶成为草原牧民的生命之泉。历史上,曾出现中原1两茶换回草原1匹马的贸易交换。因此,今天完全可以給南北旅游大通道赋予“茶商古道”的文化内涵,推行“走茶商古道,感受草原风光,畅饮古奶茶,体验蒙古包”的旅行。

南北旅游大通道:战争之道—和平之道。历史上,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为实现中原汉民族与草原蒙古民族的和解,自愿出塞和亲构建和谐安定社会,成为民族大团结的传世经典,对于今天构建中华民族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因此,完全可以开展“寻找昭君出塞之路,共建和谐社会大业”的旅行活动。

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丰富内蒙古南北旅游通道的文化内涵,使南北旅游大通道成为人们向往的传奇之道。

(五)提升满都拉—抗吉城市地位,增强内蒙古中部地区南北旅游通道的国际影响力

满都拉—抗吉口岸作为国际旅游口岸,获批为2A旅游景区,其出行条件已具备,现在是要按照国际旅游口岸标准,将它尽快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口岸,成为草原丝绸之路和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重要节点。

作为只有1 700多人的满都拉镇,要使满都拉—抗吉口岸成为国际旅游口岸,首先要解决旅游服务实施等基础条件,以及提升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扩大城市人员数量,保障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为此,建议将包头市的满都拉镇(2 000人)与巴音花镇(3 000人)以及县级矿区白云鄂博(26 000人)合并组建一个新的(副)县级市—满都拉市,以提升满都拉城市的地位和吸引力,通过招商引资和出台吸引人的相关优惠政策,逐步将“满都拉市”扩充为小县城的规模,常住人口达到4万~6万人,使满都拉城成为满都拉—抗吉国际旅游口岸的集散地,促使满都拉—抗吉口岸成内蒙古又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新口岸[20]。

参考文献:

[1] 赵临龙.丝绸之路引领下的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构建的思考[C]//陕西改革发展研究会.陕西改革和新丝绸之路新城镇建

设研究,2014年优秀论文集,2014.

[2] 王大方.论草原丝绸之路[J].前沿,2005,(9):14-17.

[3] 杜尚泽,丁伟,黄文帝.弘扬人民友谊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

[4] 董乐.内蒙古举行首届草原丝绸之路国际论坛[EB/OL].中国新闻网,2014-07-18.

[5] 王佳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EB/OL].新华网,2014-08-22.

[6] 刘懿德.内蒙古满都拉——抗吉口岸2014年实行全年临时开放[EB/OL].新华网内蒙古频道,2014-02-27.

[7] 周清澍.敖伦苏木古城的若干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0.

[8] 魏莉.达茂旗确保紧跟全市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包头日报,2016-01-21.

[9] 杨培霞.包满铁路三期即将开工 计划连通满都拉口岸和蒙古国首都[N].内蒙古晨报,2014-04-29.

[10] 赵临龙.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南段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6,(9):70-75.

[11] 赵临龙.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构建的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17-124.

[12] 宋红梅.包海西部高铁建议方案引关注[N].陕西日报,2015-03-08.

[13] 孙博洋,夏晓伦.发改委:《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首提建成现代高速铁路网[EB/OL].人民网—财经频道,2016-07-20.

[14] 赵临龙.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8省市自治区“十二五”旅游效益的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6,(4):73-77.

[15] 王文楚.从内蒙古昆都仑沟几个古城遗址看汉至北魏时期阴山涸阳道交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S1):113-117.

[16] 笑端.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的发展与■阳道的畅通——包头地方史讲座第四讲:西汉时期的包头[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0,(1):97-103.

[17] 达茂旗政府.2015年满都拉—抗吉口岸过货量达到23.92万吨[EB/OL].达茂旗政府网站,2016-01-05.

[18] 郑颖,辛澍钰.中蒙满都拉—抗吉口岸正式宣布扩大对外开放[EB/OL].央广网,2015-11-29.

[19] 崔路路,丁宁.“一带一路”战略的SWOT分析[J].中国市场,2015,(6):200-204

[20] 赵临龙.基于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满都拉国际旅游口岸建设的建议[J].西部资源,2016,(5):199-203.endprint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ourism advantage conditions of the central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Province,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tourism in the central area of Inner Mongolia province,put forward suggestions:1.based on the The Belt and Road built north-south travel channel prairie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Tourist line;2.highlight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central Inner Mongolia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hina;3.to improve the radiation effect of traffic conditions on the traffic condition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central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4.enrich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north and South tourism channel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to show the cultural taste of tourism;5.improve the status of the city tourism channel Mandula enhanced north and south central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Key words:Inner Mongolia;south north passage;tourism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 李晓群]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内蒙古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闫锡聪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内蒙古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