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互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018-03-06 20:00赵月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年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赵月

摘 要: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中的“读写互动”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要手段。那么这可以通过课堂小练笔、进行批注式阅读、加强口头表述联系等方式来“读写活动”,以“写”来加深对“读”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阅读教学 读写互动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获得审美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情感,和自己对话,和世界对话,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在这种吸收与表达中成长,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的阅读和作文教学虽自成系統,但彼此缺少互动性。实际上,如果能让二者巧妙地互动,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笔者将先来谈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写”来深化对“读”的理解。

一、课堂小练笔,填补空白,加深理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改写、扩写、续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当中,我们如果充分捕捉到课本中可以让学生改写、扩写、续写的点,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讲,都将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

比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我们试着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一些扩写,改写等活动。在教学《所见》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展开想象,在翻译的基础上先扩写这首诗,然后我再让学生进行续写,牧童在“忽然闭口立”之后是怎样“捕鸣蝉”的呢?学生不仅抓住了牧童的神态、动作,还猜测了牧童捕蝉时的心理。下面是一名学生的续写片段:

牧童神不知鬼不觉地跨下了牛背,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柳树下,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蝉,然后往上一扑,但警觉的蝉儿好像发现了他,机灵地飞走了,到另一棵树上去了。牧童的又轻手轻脚地走到蝉边,“吃一堑,长一智”,这回牧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心想:蝉啊蝉,这回就算是你有天大本事,也逃不了了吧。他看准时机,腰一弯,腿一蹬,双手一抓,“抓到了,抓到了,蝉儿被我抓住了。”牧童喜滋滋地看着这只金色的蝉儿,然后把它收入囊中,他的嘴角挂上了一丝胜利的喜悦。牧童骑上黄牛背,又拿起了竹笛,吹了起来,这一曲好像说出了牧童高兴的心情。老黄牛也“哞、哞”地叫着,似乎在为小牧童庆祝胜利。

这一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记忆,填补诗中的空白,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出牧童的可爱、悠闲以及这首诗的童真童趣。同时这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些同学对古诗的看法,在与古人的对话中陶冶情操,爱上古诗,爱上中国特有的古诗词文化。

二、“批注式”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所谓“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用笔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难理解的字、词、句、段做相应的勾画,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等。文本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同一篇文章对于不同的人,可圈可点之处可能大不相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符合新课标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直面文本,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对文本进行纵深挖掘,并在此基础上抒写感言,学生抒发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更好地理解文本本身要传达的意思。与此同时,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积淀的是厚实的语言文字,感受的是文学创作的魅力。至于这种“批注式”阅读法的具体实施,笔者认为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零星式:抓关键词句

一句话中经常会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一篇文章中也经常会有如此重要的句子,这种词语和句子就是所谓的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句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1)抓词句

在教授《艾滋病小斗士》这篇文章时,有一位同学在“6月1日这天,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这句话中的“静静地”圈画了出来,在边上写上了这样的批注:

从‘静静地可以看出小恩科西被艾滋病魔折磨得筋疲力尽了,我能感受到他的痛苦,为他感到惋惜,可这‘静静地也让我感受到了小恩科西面对艾滋病,面对生活的坦然”。

看似简单的一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了主人公恩科西那种顽强的意志力,切合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抓住句中重点词语进行批注,既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进行阅读有效性指导的需要。

(2)抓标点

标点符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韩愈在《师说》里写到:“彼童子之师,授之师而习其句读者”,看来标点符号在古代也是启蒙教育的一部分,现代标点符号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有时候远远要超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

2.整体式:抓重点段落

在教授《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我把重点放在了6、7自然段,让同学们感受“这株柳”生长过程的神奇。一位同学在第6段旁边写下了这样的批注:

将其他柳树苗子与“这株柳”当年的柳树苗子最对比,又将其它的绿色生命与“这株柳”作对比,这一对比、衬托更能体现出“这株柳”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也只有这种精神才符合它那巍巍然撑立着的“神奇”外形。

抓住这一重点段落,对于学生理解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质疑式:惑而不解,记而解之

我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产生疑惑,韩愈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读书贵在有疑”,所以,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将自己的疑惑先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让这些疑惑成为学生学习进步路上的垫脚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如同学们在阅读《船长》一文时,哈尔威船长的一句回答的话引起了学生的质疑,下面是原文:

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endprint

“20分钟。”

“够了。”

情况如此紧张,哈尔威船长怎么还说20分钟“够了”呢?通过回顾前文,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哈尔威船长会斩钉截铁地说“够了”。一位学生批注道:

正是因為情况十分紧急,大家都乱成了一团,哈尔威船长一定要稳定住‘军心,而‘够了两个字如此简洁,如此坚定,正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学生带着质疑去细细品读,这一过程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一种探索的过程。质疑式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怀疑和探究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学生的问题会越来越有深度,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写”会为阅读教学增添一抹亮色,写多让学生读书动笔,不仅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动笔的同时注意力要集中,思维也在运转,思维活跃起来,整个人,整个课堂就“活”了!鲁迅先生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毛主席也以实际行动教导我们勤动笔,他的每一本读过的书上面,都有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圈圈画画,写写评评。

三、 张开口,迈开腿,即兴演一演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表述是“写”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意在“说”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上课的时候围绕文本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让学生说说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概括;说说语言上的体会,咬文嚼字;说说情感上的感悟,内化理解……几乎每篇文章我都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再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某些文本的教学,我也会尽量让学生即兴表演出来,在“说”的基础上提高难度。比如教学《嫦娥奔月》时,书中并没有具体介绍嫦娥是怎样与逢蒙周旋的,为了体会嫦娥的机智聪明和逢蒙的奸诈贪婪,我让学生即兴到台上表演,学生用语言、神态、动作等向我们传达了嫦娥和逢蒙的人物形象。这样一来,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本就有了进一步理解,增加了学习机会,也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读写互动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读”、“写”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教师结合文本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合理地“写”,必然会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年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