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强
摘 要:初中理化综合试题不是简单地将物理与化学试题罗列在一起,而是将初中物理知识和初中化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道试题中,缺乏任一一科知识,都不能将试题解答完整.随着综合试题的闪亮登场,学生的偏科现象将有所好转机,本文举例就理化综合试题进行分析解答.
关键词:综合能力;巧妙结合;反应
例1 如图1所示,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悬挂一装有适量水的试管,往烧杯里的水中缓慢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并不断搅拌.请问:试管里的水在加浓硫酸以后,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原因是什么?
解析 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传递给试管使试管内的水的温度显著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因此,试管里的水在加浓硫酸以后,内能增加.
例2 将29.25kg金属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得氢气全部用来充填气球,在0℃和1标准大气压下,氢气球在空气中受浮力为多少?(氢气的密度:0.09kg/m3,空气的密度:1.29kg/m3,g=10N/kg;原子量:H-1,Zn-65)
分析 本题是将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有机而巧妙地结合到一起的试题,这里可以先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的质量,再根据氢气的密度求出氢气的体积,即氢气球所排空气的体积,然后根据物理知识中的求浮力的公式求出氢所球所受的浮力.
所以,氢气球在空气中得到的浮力为:F=ρ空gV=1.29kg/m3×10N/kg×10m3=129N.
答 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为129N.
例3 将一只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圆底烧瓶放进一只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圆底烧瓶处于漂浮状态,浸入水中的体积如图2所示,用细铜丝悬挂一小块石灰石,并小心地将石灰石连同细铜丝一起投入圆底烧瓶里的稀盐酸中,烧瓶浸入水中的体积将比原来(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
解析 未反应前,烧瓶处于漂浮状态,说明烧瓶及烧瓶内所有物质产生的重力与水对烧瓶产生的浮力相等,二者处于平衡状态.放入石灰石并与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后,虽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烧瓶中逸出,但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计算可知进入的石灰石比放出的二氧化碳多,因而重力大于浮力,因此本题应选A.
例4 如图3所示,当从分液漏斗中滴入NaOH浓溶液后,你能看出什么现象?请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将化学反应和压强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是一道综合性与能力性很强的习题,注重加强了对学生主观性试题的解答的考试题,加大了答题的难度.气体会膨起来,因为将CO2和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烧瓶中的CO2气体体积减少,压强急剧减小,以致小于瓶外大气压强,从而使得空气从外界大气相通的导管进入气球,从而使气球膨胀起来.
例5 由上海到杭州,张师傅需要汽油15kg.问:(1)这些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多少焦?(2)若甲车以氢气为燃料代替汽油,完全燃烧,行驶相同路程,需电解水多少千克?(汽油燃烧值:4.6×107J/kg.氢气燃烧值:1.4×108J/k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 本題第(2)问在第(1)问基础上将理化知识结合起来.根据15kg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与氢气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相同,从而求出需要氢气的质量,然后根据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求出所需水的质量即可.
答 (1)这些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6.9×108J.(2)需要电解水44.1kg.
例6 如图4,某同学粗略地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烧杯上方的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能左右滑动的活塞,其左端管内有空气,右端与空气连通,实验前活塞处在刻度5cm位置,
问:(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使水与生石灰石反应的目的是,
(2)在玻璃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__;活塞向__(“左”或“右”)移动;实验结束并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将停在约cm处,结论,
解析 此题将化学的相关知识与物理中的热传递、气体膨胀、大气压等知识联系了起来.分析本题的背景可得出:(1)使生石灰与水反应是为了提供白磷燃烧所需的热量.(2)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且放出的热量,致使玻璃管内剩余的气体迅速膨胀,活塞向右移动.(3)恢复到原温时,因玻璃管内气体减少(消耗了O2),内压减小,外压把活塞向左推移大约4cm位置,这就证明了O2约占空气的1/5(体积).
参考文献:
[1]邢宝昌.中考理综试卷中的物理探究性试题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0(07).
[2]郭金.2008年河北省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3).
[3] 杨仁茂,张镇.理综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及其复习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05).
[4] 张红滨,李井然.论理论试题的命题原则和特点[J].化学教育,200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