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联合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2018-03-06 01:54:00刘光烔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乌司肺气肿呼吸衰竭

王 锋,李 林,刘 璐,刘光烔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呼吸内科(成都 610041);2.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广元 628017)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为临床常见多发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中晚期患者常因气道阻力增加及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存在,加之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随之下降,易合并呼吸衰竭等心肺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长期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常规疗法临床效果不佳,而无创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中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使用率及病死率的有效方法[2];既往研究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进展及恶化与机体炎症反应紧密相关[3],而乌司他丁被证实有明确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4],因此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BIPAP呼吸机治疗期间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能存在一定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5];2)入院后经X线片检查确诊;3)纳入研究前无昏迷及消化道出血及面部畸形;4)纳入研究前无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5)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2)因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3)无相关治疗适应证。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n=45例)及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乌司他丁治疗,n=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 年龄(69.57±10.27)岁(50~80岁),病程(10.58±5.87)年(1~18年);联合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70.98±10.57)岁(52~80岁),病程(11.08±5.93)年(1~20年)。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及平喘祛痰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选用American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呼吸机,其通气模式为S/T,初始吸气压力设置为6~8 cm H2O,并逐渐升至12~18 cm H2O,初始呼气压力设置为4 cm H2O,随后升至4~6 cm H2O,吸氧浓度设定为35%~45%,第一天治疗时间≥20 h,随后依据患者病情变化酌情调节时间,持续治疗1周。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患者BIPAP呼吸机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另给予患者乌司他丁(生产单位: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06)治疗,将10万U乌司他丁注入100 mL生理盐水混匀后静脉滴注,2次/d,持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血清环氧合酶-2(COX-2)、磷脂酶A2(PLA-2)]比较。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5 mL,常规离心分离血浆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COX-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LA-2,所有仪器及试剂均购自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2)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变化。治疗前后采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变化。3)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吸量(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变化。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型号:CHESTAC-8800;产于日本)测定并计算FVC、FEV1、MVV分别占预测值的百分比。4)治疗后两组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治疗后比较两组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并于治疗后1年统计并比较两组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定性资料采取例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COX-2、PL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X-2、PLA-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的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H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而治疗后联合组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FVC、FEV1、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MV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联合组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4 治疗后两组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

表4 治疗后两组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本病患者常表现为气流受限、气道阻力增加、肺过度充足,从而较难满足正常通气,并发呼吸衰竭。本病早期治疗以常规药物支持为主,然而长期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常规疗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临床症状,但在改善患者通气状况方面效果较差,因此,近年来辅助性呼吸支持已成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首选治疗手段[6]。最初的气管内插管方法虽可明显改善患者通气效果,但由其产生的气道损伤不容忽视。此外传统通气方法通气时间较长,存在较高的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风险,给治疗增加一定难度。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逐渐广泛,被证实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既往有研究[7]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恶化与细胞炎症反应紧密相关,COX-2、PLA-2两者被证实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炎症过程;而近期一项研究[8]指出,乌司他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有一定积极作用,因此临床可考虑在本病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能在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为此笔者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另展开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在降低COX-2、PLA-2方面较对照组更具优势,且治疗后联合组在调节患者PaO2、PaCO2、pH值方面较对照组更明显,而治疗后联合组改善患者肺功能较对照组更明显,此外治疗后联合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初步证实了BIPAP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在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炎症相关指标及肺功能方面较单一BIPAP呼吸机治疗更具优势。此外BIPAP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更佳。BIPAP呼吸机被证实具有无创性、感染率低、损伤小及并发症少、操作便利等优势[9],BIPAP呼吸机治疗过程主要是通过鼻罩将患者与呼吸机连接,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可自主呼吸,从而保持气道畅通,为患者气道提供一定压力水平以抵抗小气道塌陷,改善患者血气并减轻患者呼吸衰竭,因而治疗后两组在改善患者血气、肺功能方面取得较好疗效[10]。早期有研究[11]采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进行治疗,发现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大鼠炎症反应,达到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乌司他丁为一种可抑制多种酶的糖蛋白,可明显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及白细胞之间的作用有一定影响,能够有效减轻白细胞被激活后对组织损伤,继而减轻炎症反应所引起的肺功能损害,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降低病死率。本研究中联合组采取BIPAP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后在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面较对照组更具优势,与既往研究[12]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积极作用显著,联合方案在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调节血气及改善肺功能方面较单一BIPAP呼吸机疗法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海英, 王新卫, 刘新年, 等.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与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2): 45-48.

[2]宁学聪, 王志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患者BiP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 2016, 37(23): 3575-3577.

[3]殷兆芳, 李惠萍. 细颗粒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5, 14(1): 110-113.

[4]吉训琦, 冯小伟, 陈玉雯. 乌司他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儿童ARDS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5, 26(18): 2704-2706.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3): 254-261.

[6]王晓月, 黄茂, 孙培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及治疗进展[J]. 国际呼吸杂志, 2015, 35(15): 1193-1196.

[7]刘印红, 陈明伟, 张扬, 等. 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OX-2,PLA-2及肺功能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31): 6069-6071.

[8]曹彦, 丁宁. 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4): 670-673.

[9]董芳, 郝雅芳, 白相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国际呼吸杂志, 2015, 35(1): 22-24.

[10] 秦超, 刘叶文, 胡敏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的疗效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 27(8): 944-946.

[11] 龙晓莉, 邹凡文, 冉茂娟, 等. 乌司他丁在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对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5, 36(6): 496-502.

[12] 张飔雪. 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3): 32-35.

猜你喜欢
乌司肺气肿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已出版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