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群体视角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探讨

2018-03-06 23:54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态度群体价值观

田 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学界广泛兴起了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的研究。目前,已有研究的重点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转移到了践行。然而,行为是一个由人和环境、情境共同决定的函数,某一特定背景下的时间压力和重要他人是情境的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成分能够征服态度的激活。重要他人既包括重要的个人,更包括重要的群体。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且作为一个心智不完全成熟的群体,其行为容易受他人的思想、感受与行为的影响,因而,本文将借助参考群体理论,探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以期促进已有研究,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参考群体理论

参考群体理论诞生于早期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家海曼第一次使用“参考群体”这个术语。该理论认为人们总是以重要他人的标准作为自我评价和行为的参照,构成需要的选择和信息利用的基础,当个体选择了参考群体的时候,其被感知的群体规范就对个体发生了预期社会化作用。参考群体可能是个人,如名人、运动员和政要等,也可能是个体所认同的群体,如摇滚乐队、政党、体育团体等;可以是实体性的群体和个人,也可以是虚拟性的网络群体和个人。

就参考群体的种类而言,国内外有研究者将其分为归属群体和非归属群体,也有研究者按交往方式将其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但更多的国内外研究者将其分为规范性参考群体和对比性参考群体:规范性的参考群体,即由父母、教师,熟人、朋友等角色构成,这种参考群体通过直接的互动过程影响个体的行为规范、态度和价值观;比较性参考群体,这类群体如体育英雄、娱乐明星,这类群体是成功的象征,但这种参考群体的行为只能观察而不能与之进行直接的互动。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的参考群体主要是指大学校园内的各类参考群体,包括各级学生组织等正式群体,也包括各类社团等非正式群体。

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解析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涉及到个体、行为和环境的交互影响,构成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联动。

(一)微观系统:个体认知、情感反应、行为意向以及过去行为的联动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以情感和态度为载体,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而言,涉及到大学生的五种反应类别:第一种是过去行为本身,我们尊敬师长、诚信友善,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第二种是行为意向,指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前的期望和具体的行动计划,这些计划可能不会实施。第三种是指引我们行动的观念,或者我们的认知。他们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认识和应该如何对待它的一些知识和信念。第四种是情感反应,情绪或者直觉,反映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的生理唤醒,包括快感,悲伤等等。最后一种就是态度本身,即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评价。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正是认知、情感反应、行为意向以及过去行为的整体反应构成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系统,也可划分为微观系统。态度系统或微观系统是有组织的系统,改变人的态度的一个方面,经常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且是一种普通型的、弥散性的心理反应。

(二)中观系统:行为能力、意志的联动

行为,更确切的说是那些被认为让行为成为可能的能力,以及自己在行为过程中体现的思考和感受(意志),共同构成了一个行为系统。在马克思看来,“实践观念”、“认识”并不是实践的逻辑起点,也不是实践的历史起点。实践的首要的和根本的含义是生存论的本体论方面的,因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1]这就是说,“生存意志”才是实践的逻辑起点,“生存能力”才是实践的现实起点。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而言,也同样需要大学生行为能力和行为意志的联动。具体而言,大学生行为能力包括智力(化无形为有形、化一般为特殊)和体力智能,即大学生通过能动性、创造性的劳动促进客体价值被有效开发、利用的过程。“如果一个人连他想做的事情都做不好,那么,他想做却做不好的事情是否合乎规范实际上就变得相对不重要”[2]。大学生行为意志的外部表现形式是大学生克服实践困难,整合资源,不惜一切代价地发挥理智的作用,连续而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部表现形式是行为意志不断支配和调节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过程。

2013年,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心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夯实党建工作为基础、凝聚团队为主线、服务群众为导向,围绕公司核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居民客户优质服务工程”建设中;在“中国梦·国网情”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上;在迎峰度夏“保安全、保稳定、保优质服务”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广大党员发扬了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带领广大群众,在各类重大保电、优质服务、反窃电降损、营业普查、采集系统建设等工作中,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三)宏观系统:环境刺激与情境氛围的联动

虽然我们意识到了态度系统在决定行为时的基础性,也理解行为系统在行为时的关键性,但我们更关心能够超越人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人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相同反应的宏观系统,即由外界环境刺激和情境氛围共同构成的环境系统。因为,当我们还没有完全明白在特定情境中什么是恰当的行为,而又希望做出恰当的行为时,我们中止了惯有的反应模式,容许情境中突出的线索来引导我们的行为。我们服从征兆、规则和似乎为共识性的反应,这些征兆、规则包括奖励、社会压力、对不同请求的巧妙并置以及许多其他情境性因素。而良好情境氛围的营造还有赖于良好文化氛围的养成,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自动激活强烈而清晰的态度,这是获得态度-行为一致性的关键。

三、参照群体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一)实施信息性影响,作用于微观系统

信息性影响是指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大学生将从参照群体那里接受的信息作为其决策的依据。从横向上看,这种信息性影响包括大学生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影响,从纵向上看,这种影响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的曝光、注意、理解和接纳等多个环节。正是信息横向和纵向影响构成了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化加工,将会产生更多的认知反应,而这些认知反应会使作为结果的态度“被仔细地思索”并与信念、价值观和知识形成“紧密链接”,同时清楚这一态度暗示了什么样的行为。当然,实施信息性影响的基础则是参照群体能与大学生建构平等而开放的对话、沟通,破除交互主体之间的思想壁垒和障碍,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充分、全面而真实的理解。同时,由于接受主体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认识过程的复杂性,这一信息性影响过程也具有反复性。另外,这种信息性影响还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会强调当前态度的个人关联性,促进态度-行为一致性的尽快发生。

(二)实施价值表达性影响,作用于中观系统

价值表达性影响是指个体希望提升自己在参照群体的影响,即参照群体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表现为大学生在行动之前通过观察其他人并从其他人外在的行为举止、责任意识的表达、能力生产的路径、真善美等道德价值的示范等,并模仿他人的行为和个人发展路径实现认同和提高自身形象的需求。“无可置疑,品性教育(包括践行)之成功不能完全靠‘说教’,而必须靠‘身教’”[3]。参考群体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在通过观察、模仿完成每一次满足后,产生更多更强的新的发展需求,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素质的发展,即包括人的身体素质、知识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表达性影响除了需求的激发,还包括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促进。参考群体通过持续的活动辐射,强化大学生的共同认识和感受,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找到合理的行为方式、方法,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和意志。

(三)实施功利性影响,作用于宏观系统

功利性影响是指个体在认为自己的参照群体会考察自己的实践行为并对此进行相应的奖惩,于是会按照群体的期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这些期望不仅仅发生在“好坏之争”中,更多的是发生在“好与好之争”中,而这些奖惩更大程度上是社会性的,而不是物质性或有形的奖惩,包括群体接纳、群体认同和群体激励等。同时,我们也发现,大学生赞同参考群体可以获得的强化不是一种,而是两种:社会认可和正确感。正是这种社会认可和正确性需要的推动,人们开始去注意参考群体的信念和行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决不能回避他们的利益诉求,因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规范作为一种约束,它必定迫使我们的自由本性做出某种让步,出让某些权利、权力和利益,如果不是因为规范所带来的好处大于规范所造成的损失,人们绝对不可能需要规范”[5]。因此,参考群体正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实施功利性影响,作用于宏观系统。

四、参照群体理论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大气候”离不开一个个“小气候”的形成与配合。参考群体理论下的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即加强大学校园各类群体建设。

人们生活在一个言语的、主观体验的世界中,特别是语言,它使极度复杂和微妙的沟通成为可能,是最强大、有效和普遍的媒介物之一,正是通过语言我们彼此互相影响。阿尔呼吁来一场“第二次认知革命”,因为,无论从先验角度,还是从物质角度,都不能说明人的认知,只能从话语的角度来说明[6]。理性行为理论认为,在任何一个特定场合中,态度能否引导行为取决于主体规范是否赞同行为,取决于主体规范或态度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从这一视角出发,如果以语言为载体的信息能够塑造个体对信息主题的信念,能够塑造个体对重要他人及社会团体如何考虑这一信息主体的信念,以及他们会如何对这一主题做出反应等的信念,那么这个说服性的信息就最有可能引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7]。因而,高校要筑牢第一课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基础阵地”地位,注重教学话语方式的创新转化。应把文件式、书面化的话语表达转化为适应大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有吸引力的话语表达,特别还要做好日常话语向网络话语的转化,做到兼容对接。同时,高校要加强对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的整合与建设,形成不同媒介传播在群体话语体系建构中的合力,发挥其作为意识形态话语合法诠释者、主导者的职责。

(二)加强大学生各类参考群体实践平台的搭建

无论是作为态度的微观系统、作为行为的中观系统还是作为环境的宏观系统都不会自发起作用,更不会在参考群体中自发生成,特别是当参考群体的行为是非自发的时候,则需要以下3个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态度-行为联系因素的满足:关于态度客体的知识、态度客体的清晰度、对态度客体的直接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直接经验,其缺乏将直接引起实践体验不足、实践范式不成熟,从而进一步导致实践意志、能力的不足,阻断态度与行为的联系。因而,高校要积极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实践平台的搭建,优化实践机制,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严格实践活动的全程、全员管理,帮助参考群体及更多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志、自觉性、责任感和能力,自觉、常态化、科学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培育更多的模范参照群体

在我国古代,孔子就告诉弟子们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当今社会,榜样教育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挖掘和发现学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使培育和推出践行模范工作走向常态化,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在“行”中悟、在“做”中学,在学生自我实践体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由示范效应强化实践体验,突破“知行脱节”的主体接受瓶颈。诚然,模范参考群体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然而,培育什么样的模范参考群体、如何让模范参考群体起作用才是关键。从纯粹理论合法性上说,模范参考群体的培育是因为大学生共同以上品质和行为规范才构成的,而不是先给定一个群体,然后大家不得不认可某种规范,这个先后顺序非常重要。同时,大学生也具有选择参考群体的权利。非艾森斯塔特在移居以色列的移民中发现,参考群体的选择主要是由某些群体“根据社会的制度结构赋予某种威望”的能力所制约[8]。这意味着我们还要重点做好模范参考群体的宣传与推广,在校园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重点表彰优秀班级、文明寝室、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学干部、学生党员、奖学金获得者、学习标兵等,营造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社会舆论,并对学习榜样的行为给予肯定。

(四)发挥网络参考群体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实践,根本还要情景交融,营造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一致的校园环境。当今的90后大学生几乎每一天都与互联网、手机、视频、动漫等新媒体为伍,可谓是与网络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群体也应运而生。用海德格尔的话讲,网络教育场就是各种现实的信息资源被现代网络数字技术“集聚”的产物,它包括有组织的、正式的网络教育场和随时随地的、非正式的网络教育场[9]。网络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信息传播的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决定了信息的良莠不齐。高校应指导大学生网络群体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发展理念;提升高校各类群体意见领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素质;在内容与形式上融合网络群体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创新网络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智昌.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2016(2).

[2][5]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111,108.

[3]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7):19.

[4]刘磊,朱志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双因素影响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6][英]伊恩.伯基特著,李康译,社会性自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75.

[7][美]津巴多、利佩著,邓羽、肖莉、唐小艳译.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1):171.

[8][美]罗伯特.K.默顿著,唐少杰、齐心译.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2):484.

[9]韩永红.论网络教育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6).

猜你喜欢
态度群体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