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焕举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中国高教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和中国教育报主办、中华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支持的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已经举办九届,评选出了一批可亲可敬、可学可鉴的高校优秀辅导员先进典型。本文仅以第九届高校辅导员为参考样本,通过分析他们的优秀事迹和工作做法,指引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朝着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01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0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40名,通过宣传和弘扬优秀辅导员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能更好的明确辅导员队的成长方向。本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均为各高校推荐,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筛选推送的。这些辅导员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做出一个又一个的不平凡事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那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优秀辅导员的?他们的成长故事与工作轨迹有什么突出特点?成长为优秀群体的经验和方式有没有规律可循?他们成功能给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规划自身职业发展带来什么借鉴?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思考和总结。
本研究以201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事迹材料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简介,第二部分是工作事迹概况,第三部分是自进入辅导员工作岗位以来的获奖情况。通过对他们工作事迹的研究中发现,他们都生动地诠释着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马冬昕是“双肩挑”辅导员,发挥学霸优势,做学生朋辈楷模。刘巍跋山涉水,护送少数民族学生平安返乡;云月相伴,他踏上青藏高原开展学生家访,推动实践创新育人,为学生增添成长养分。何小梅凝心聚力,主持省级名师工作室,探索科学高效的全员育人新格局。库来西·依布拉音捍卫民族团结,高举旗帜,誓做学生信仰灯塔,立德树人,诠释教师大爱情怀。张家玮是“网络大V”,用时评引领正气,用画布绘出匠心,用奉献礼赞教育事业,用勤奋践行职业誓言。张琪设计“六位一体”学生辅导体系,倡导中国青年的世界责任,擢升理想信念教育亲和力。范蕊创立校园媒体平台,解答学生疑惑;搭建师生沟通桥梁,陪伴学生成长。徐川创“徐川思政工作法”,用崇高价值引领学生信念,用气韵气度讲好中国故事。靳敏潜心问道,引领职业发展方向,以爱育人,以德施教。简敏奉行实践创新育人,涵养职业能力素养,打造高水平辅导员团队。
从对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的探究中,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着优秀人物所具备的特质,这些是共性,所有辅导员都可以去学习和借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以致用。
(一)树立理想信念,打拼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辅导员年度人物把辅导员工作当作自己终身的事业,在这条道路上他们一走就是十几年甚至是一辈子,他们把职业生命中的美丽青春时光全部奉献给了高校辅导员事业。他们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大学生们成长成才的人生历程与拼搏奋斗中,他们高举着理想信念的明灯,指引大学生追求青春梦想的方向。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1998年从事一线专职辅导员已20年,20年来立德树人,对2142个学生的人生引领,20年来服务学生,对2142个学生的“五心”投入,20年来职业忠诚,对2142个学生的岗位奉献。她说:“我要把辅导员职业当做终身的事业!”,成为了辅导员中的一面旗帜,引导了辅导员们归属感和价值体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放弃了几十万年薪的职位到高校做辅导员,他说:“教育不是我的工作,不是我的职业,它是我这一生要投入情感和精力的事业”。
(二)创建网络新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在本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中,有一部分辅导员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善于、敢于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他们面对学生内心的追求和需要,采取能走进学生心中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创新性。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学生的深刻影响,微博、微信,线上、线下等工作路径成为新时代辅导员的喜欢的工作载体。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十年坚守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他是学生眼中的“电子警察”,因为大学生热衷的网络工具里都有他的身影;他是学生眼中的“网络大V”, 他在中国大学生在线、新浪、腾讯、人人网撰写各类网文550余篇,200余万字;他是学生嘴里的“网红”,利用自己的美术功底,撰写的漫画文章文章经常在朋友圈刷屏。徐川是全国网络正能量榜样,“南航徐川”网络平台服务全国二十万师生,是全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第一原创品牌;他是学生全天候的陪伴者,每年回答学生咨询十万余条,“川哥问答”新浪专栏开通三个月浏览量突破一千万;他是思政工作方法的探索者,创作文章和工作方式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并在全国引发热议,被中央各大媒体集中报道,“徐川思政工作法”在高校推广。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张琪的琪人琪语,走心做思想引领的时代网红。山东大学(威海)辅导员范蕊为学生写下六百多篇文章,近一百万多字;“陌上花开”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近八千人,回答学生提问上万条,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微信影响指数排名中名列前茅。可以说,正是这些优秀辅导员的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念,成为辅导员事业中源源不断的星星之火,他们的创新理念引领学生们也在不断创新学习成长的方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打造辅导员工作室,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是学校为提升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一项新举措。工作室紧密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工作的学术研究、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努力形成一批专业性、实效性强的工作模式和理论成果,同时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树立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辅导员名师,打造一批专家型辅导员骨干,使“辅导员工作室”成为展示辅导员风采的窗口、创新育人理念方法的平台和孵化辅导员名师的摇篮,推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品牌化。武汉理工大学辅导员靳敏成立了学校的首个辅导员工作室——“敏行工作室”。工作室坚持问题导向,以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引领,紧密围绕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两个维度进行目标定位,着力打造辅导员的学习加油站和问题观测站。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何小梅成立广东省高校名辅导员“何小梅工作室”。工作室秉持“立足轻工,面向职教,建设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核心理念,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开展理论研究,培养人才队伍,搭建交流平台,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以绵薄之力推动我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凝练集体智慧,形成可推广的示范性学生工作模式。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更多是做事务性的工作,对学生工作进行提炼和升华的研究和探索较少。从第九届辅导员年度人物中看,很多辅导员一直在探索学生工作发展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式,把工作中的想法和观念进行整合,进而建立自己的工作体系。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素养
辅导员通过对工作中事务性实践性工作的经验积累和理性思考,可以形成辅导员自身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工作实践中,每位辅导员都会对工作有一些看法、认识和总结,但大部分辅导员仅仅停留在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上,工作内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非常零散,并没有把事务性工作做的好的地方进行有效的整合、提炼、归纳、总结。因此,辅导员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对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和提炼,进而形成自己系统完整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体系。比如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张琪老师的深度辅导“六位一体”的组织体系,“面向全体、面向群体、面向个体”的工作体系与“引领型、焦点型、教练型”的内容体系,提升了深度辅导的科学化水平,创新了深度辅导的模式。他设计的“N+1”过程式学业辅导,从学业习惯养成、学业水平提升、学业信心树立三个维度,做到学业困难学生的精准辅导。南京航空航天学徐川老师开创的传统文化与思政工作耦合的探索之路,他把文化普及形象地比喻为“送礼物”,要让学生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和价值;同时与思政教育联系起来,既要让文化可亲可感,又要精心设计讲课的内容和语言,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送给学生。
2.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网络高度发展的时代,网络载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自控力较弱,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大,针对这种现实状况,辅导员必须深入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依靠网络平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纵观辅导员年度人物工作开展的手段,都是打造学生们喜爱的网络平台,撰写吸引学生的网络文章,从线下转到线上的教育改变,更能直入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网络中的微信公众号是辅导员推广学生工作的主要平台。比如徐川老师的“南航徐川”,上海交通大学梁钦的“辅导员娘亲”,山东大学(威海)的范蕊老师的“陌上花开”,广西科技大学朱广生老师的“第一辅导员”,天津师范大学张家玮老师的“家画佳话”,北京交通大学张琪老师的“琪人琪语”、大连海事大学的曲建武老师的“仍然在路上”等等。
3.打造学习共同体,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机制
辅导员学习共同体以“合作、探究、开放、和谐”为特点,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山东的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北京林业大学的辅导员支撑团队计划、华中科技大学的辅导员之家、四川大学的辅导员联盟。还有浙江大学应伟清老师的辅导员工作坊;北京师范大学任雅才老师、武汉理工大学辅导员靳敏老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何小梅老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辅导员陈小花老师等的个人辅导员工作室等等,都是辅导员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因此,营造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工作环境、打造优秀的专业合作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论坛研讨活动、完善同伴学习借鉴的运行机制,让辅导员在不断学习、不断聆听、不断交流中形成自己的育人理念和工作风格。
应用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培育优秀辅导员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从国家到学校,从领导到老师,都能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为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最终实现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型、专家型方向跨越。
参考文献:
[1]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事迹材料http://special.univs.cn/fdy/2017316/index.shtml
[2]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35.
[3]尧传虹.高校优秀辅导员的群体特征及培育对策探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5(36):129-131.
[4]陈淑娇,宋超.基于戴明环的高校优秀辅导员培育机制探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7):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