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月萍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鹅湖分院,江苏 无锡 214116)
宫内组织残留是指人工流产术后部分绒毛组织残留,这是人工流产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临床治疗术后宫腔内残留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再次实施清宫术,但是,反复刮宫会对女性的宫腔黏膜和内部组织造成伤害,甚至会引发宫颈粘连或者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给女性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甚至会引起女性难以受孕等情况[2-3]。于是临床努力寻找有效的药物保守治疗方法,最终研究发现米非司酮联合安宫黄体酮能产生理想的效果,本文研究以人工流产宫腔组织残留患者70例为对象,对疗效进行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研究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期间人工流产宫腔组织残留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3.42±1.50)岁;观察组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3.50±1.50)岁。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患者经过B超诊断显示阴道少量出血,宫腔内有异常回声,提示有血流信号,部分残留,面积≤3 cm2。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口服安宫黄体酮(国药准字H20040982,生产单位: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1g)10 mg/次,连续服用10天,同时口服止痛化症胶囊;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联合给予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30673,生产单位: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 mg)治疗,50 mg/次,持续治疗3天,后再服用安宫黄体酮。两组患者出血症状消退之后,均口服益母草胶囊。
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治愈:用药5~7天出血消失,停药后超声诊断宫腔内无残留,血流信号正常,无异常回声;无效:用药5~7天后仍然可见阴道出血,少量残留,停药后超声诊断显示异常回声,需进行清宫术治疗。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 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百分数占比为人数/总人数,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平均年龄、病程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观察组中恶心2例,头晕2例,腹痛1例,总发生率14.29%,对照组中恶心2例,头晕3例,腹痛2例,发生率20.00,组间比较无差异(x2=0.152,P>0.05)。
米非司酮是妇科中用于终止妊娠的一种药物,疗效非常显著,且用药不良反应低,得到临床的认可。米非司酮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患者体内孕酮水平下降,引起宫内粘膜组织变性、坏死、脱落,在对抗早孕上,能影响早孕的生理过程,破坏免疫微环境,提升母体的免疫力,并且能降低转移生长因子-β活性,促进其释放,从而能提升促胎膜分泌前列腺素的大量释放,从而能引发流产[5]。
安宫黄体酮是一种孕激素类药物,主要是用于术后子宫修复,促进子宫恢复的一种药物,但是,单纯使用该药物,不具备雌激素活性,甚至还会引起患者出现撤退性出血。所以,正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米非司酮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后,最后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升高,略低于对照组。这表明,米非司酮联合安宫黄体酮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且配合止痛化症和益母草等药物,能产生益气活血止痛化症的效果,促进子宫收缩,加速残留物的排出。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疗效确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