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常识,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更具实效

2018-03-05 21:25李作梅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李作梅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与感悟。基于此,教师应该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中的常识为情境,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常识;课堂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这样,品德与社会教学才能更具实效。

一、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提高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是教师最关心的话题。学生具有差异性,对于书本教材给出的实例和知识点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状况,对实例和知识点进行解答,因材施教。比如,学习了某个案例之后,教师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话剧排练。再如,学习了有关“家乡”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介绍家乡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观赏到美丽的家乡风景。然后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创设民俗文化情境。这样的方式,不仅打破了教师给学生单向输送知识的死板模式,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也更加感兴趣了。

二、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少不了规范自身的行为。思想品德课程也是为了端正学生的行为规范而产生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学生从小被家人包围着、关爱着,往往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呢?

首先,要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心灵。我们知道,文明礼貌是行为的外在表现,其实质是一个人的内在思想与情感。一个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一定有美好的心灵,文明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

其次,我们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人人夸”时,让学生联系实际,教育学生不隐瞒错误,正确对待错误,努力改正错误,克服缺点。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让学生站起来分享一下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相关事件,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建言献策,共同进步。

三、坚持以生为本,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

新课改理念注重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學。然而,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存在目标虚化、选材庸化、过程简化等缺点,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生活化教学,没有切实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教师需要将课堂的重心放在学生上,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和指导的作用。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开始紧跟课改的脚步,转变观念,认识到自己的引导作用,改变以往单一输出给学生知识的授课模式,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讨论当中来。

以三年级“我的一家”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一些准备作业:要求学生回去找一些自己和家人的合影,回忆一下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情景,并带到课堂上与大家一同分享。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故事,是一项非常受瞩目的行为,他们会享受到小小的成就感和喜悦。

四、实施知行结合,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除了要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之外,课后同样也要关注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放学后组织一场大扫除活动,通过劳动,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过程虽然是辛苦的、劳累的,但是所获得的成果是喜悦的、令人难忘的,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内化道德认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富有生活性的情境把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生活中,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生活,更能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目的。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立足生活常识学习是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与积累经验,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