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生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突出语文教学的双向性,才能为学生学以致用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学生不仅能学到丰富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能学到丰富的文化精神和人文品质,所以语文课程要成为学生接触语言文化的有效“窗口”,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无法实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加强教学改革,开拓新的教学局面。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全身心地参与学习。
一、开放性提问开阔学生的视野
课堂提问始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质量,通过问题合理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还要了解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疑惑或者误区的知识进行点评、讲解。可以说,课堂提问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引线,一方面,教师的提问能精简、有效地阐述教学要点,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教师的提问能促使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不妨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不断发散思维、开阔视野,促使学生的思维朝着纵深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开放性提问并不是教师随意提出的,需要坚持层层深入、从具体到抽象等原则,教师既需要根据课本内容提出基础性问题,又要提出发散性和延伸性的问题。
如在教学《亡羊补牢》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开放性问题:“《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人们采取的补牢方式是否可取?为什么?你们还能提出怎样的解决方式,或者预防性的方案呢?”开放性的提问不仅能使学生明白亡羊补牢的寓意,还能促使学生尝试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既能感受到语文知识的无处不在,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营造易于感知的意象教学氛围
多媒体教学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图片、声音及影像等教学载体,能给学生营造出易于感知意象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性较强的知识,能使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高效地完成学习,学生不仅能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还能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
如在教学《乞巧》时,教师可以播放与民间七夕乞巧节盛况的图片,展示“看碧霄”“渡河桥”等景象,把抽象化的学习场景转变为具体可观性的图片资料。这样,学生能进入古诗的意境,从而感知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提升教学效率。
三、小组讨论活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借助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合理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活动,展示自身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活动中收获丰富的语文知识。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时,教师需要明确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与点拨者,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空间,让学生尽情思考;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确保小组讨论处于有序的状态中,适时点拨学生的思维走向,保证小组讨论能够有的放矢地解决具体问题。
如在教学《我爱你,中国汉字》时,教师可以开展“对中国汉字理解”的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从汉字的历史、现状等方面着手,小组间还可以互相提问与点评,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总之,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开放性提问、多媒体教学及小组讨论三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小布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