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摘 要】本文以高中历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为例,论述全球史观、现代史观、生态史观以及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学生对历史进程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全面解读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与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全球史观 现代史观 生态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125-02
史观指的是人们看待历史的角度与侧重点,是人们正确认识人类发展进程的前提。新课标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概括和阐释,进而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又多样的,最终培养学生开放的世界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史观对学生展开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史观对教材、对历史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历史的发展。本文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为例,运用多元史观对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分析。
一、全球史观的运用
针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教学,首先可以采用与该章节内容最为贴切的全球史观进行分析。在本章节引言中指出,人类历史是从一个分散、局部的逐渐向整体、全球化转变的过程,在工业革命后所形成的世界市场将全球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而二战以后,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更是将各国、各地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而这些内容,将人类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出来,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
因此,运用全球史观对这一章节内容进行分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进行分析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例子:一位美国小伙,在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辆勒曼兹车,而他的这一个购买行为,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的国际贸易。在他所交付至汽车公司的 10000 美金中,大约有 3000 元美金支付给了韩国,以作为劳动与装配等工作的报酬;而 1850 元美金则支付给了日本,作为发动机、驱动桥以及电子设备等部件购买的资金;700 元美金则归德国所有,以作为车辆款式设计工程的报酬;400 元美金支付给了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等,作为小零件购买的资金;另外,还有 250 元美金支付给了英国,以作为广告费和营销服务费等。结合这一则材料,思考现代社会的世界贸易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一个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全球史观对经济全球化展开分析。这一个例子其实与波音飞机的制造相似,通过更详细的补充,更具体地展现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经济由封闭转向开放、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全球史观的主导下,对经济全球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现代化史观的运用
所谓的现代化史观其主要是以“现代化”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现代化角度,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运用现代化史观,能够有效整合近现代史的教学内容,而恰好经济全球化正是处于近现代史这一时期。世界的近现代史可以分为政治、经济与思想三个层面;在政治上处于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则是工业化与市场化,思想上为科学化和理性化,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经济全球化的是在经济市场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运用现代化史观对经济全球化进行解读,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并積极地探索其发展的趋势。
而在运用现代史观对经济全球化进行解读时,教师可以将世界现代化历程根据其阶段性特征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启动阶段—西方国家深入发展阶段—全球扩张阶段。通过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属于现代化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全球扩张阶段。这是在二战以后,现代化浪潮在全世界扩张的主要表现之一。通过现代化史观的解读,能够从纵向挖掘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内涵,促进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和把握。
三、文明史观的运用
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样也可以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类文明发展,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人类文明史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作为一种理念准备向学生传递。所以在每一个文明史的教材中,都会编排相应的专题以此展现该文明领域发展的历史进程。而经济全球化同样属于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史所处的一个阶段。文明史观则主要强调世界各地不同文明类型的交流、影响和融合,其与经济全球化中经济合作而带来的不同文明的碰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故而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进行解读和分析,非常贴切且恰到好处。
因此,教师进行该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文化和老友记中的美剧文化以及美国宪法等为例子,让学生透过这些熟悉的外来文化,充分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所掀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热潮,例如孔子学院的建设、普通话的普及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在世界的影响等,也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好证明。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导入这些常见的文明,让学生从这些文明中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文明史观去理解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横向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散,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历史。
四、生态史观的运用
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节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但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利益的失衡”。这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能够凭借着自身所具有的资金、技术、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而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经济基础薄弱与技术水平低下决定了我们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将一些污染、落后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透过生态史观来分析经济全球化这一文明阶段,我们看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隐藏着深刻的危机。endprint
而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借助《穹顶之下》这一则纪录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片中主要分析了雾霾以及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威胁、弊端;讲述了生态环境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将污染转移至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促进本国发展的同时,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久而久之更会影响全世界经济的发展。让学生透过这部影片,深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在为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五、社会史观的运用
社会史观指的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站在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待经济全球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其距离我们很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唐朝时玄奘西行取经作为例子。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从长安到天竺再回到长安的过程,玄奘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现如今,人們从北京到印度,坐飞机只需要花几个小时即可到达;如果应用电话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则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远程交流。而这些变化都是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沟通、合作形成的。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以往在外国才有的水果和食品,现如今在我国各大超市随处可见;而苹果手机或其他国家的电子产品在我国也可以买到。因此,从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通过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感知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对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拉近学生与经济全球化的距离,进一步优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多元史观展开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对历史进程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解读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与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参考文献】
[1]蒋海燕.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017(17)
[2]郑嘉莉.关于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016(7)
[3]马顺文.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元史观的运用[J].新课程·下旬,2017(9)
[4]胡新民.从一道历史题说起——浅谈历史教学中多元史观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4)
(责编 刘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