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探讨

2018-03-05 17:21何漪滢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衔接教学新课改

何漪滢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一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初高中衔接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入手论述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认为要注意坚持直观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注意学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高中物理的习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从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中。

【关键词】新课改 初高物理 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029-02

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随着进入物理新课标改革,初高中物理的强烈反差使一些高一新生感到高中物理难学,兴趣有所下降,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物理涉及的知识比较直观、形象,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高中物理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过程比较复杂,学生提不起兴趣,并且有时候老师上课时讲的例题听明白了,但是课后自己一做题就做不出来了,所以深受打击。

2.有些学生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在初中时就听说高中物理很难学,在心里埋下了“高中物理难学”的阴影。因而在高一学物理时就有了“对物理学不好”的心理障碍,对物理产生了畏惧感。

3.学习方法与高中学习要求不适应,学生仍采用初中背定义、套公式的方法,不善于分析思考,也不愿意归纳和总结,从而造成学习困难。

4.数学知识不过关,不善于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在高一物理学习中,要经常用到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及其图象知识。这些知识,很多学生在初中时较少接触或者没有学过,这就对学习物理造成了困难。

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在教师方面

(一)高一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直观性原则。初中教材选取的内容浅显而直观形象,在教学上也以直观教学为主。高中物理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复杂,研究的对象大多数是一些物理模型,如质点、轻杆等,而且对象所处的状态也比较复杂,如过程多、受力个数多。所以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往往感到模型抽象,难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如教“自由落体”这一节教学时,通过“牛顿管实验”,让学生看到不同的物体如羽毛、铁片,在空气阻力影响很小时,它们下落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自由落体概念。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2.循序渐进原则。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现状,我们应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降低教学起点,分解认知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相对浅显的内容为起点,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级而上,逐步扩展。如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我们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学生学习完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内容之后,讲受力分析时,只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力的产生条件入手画物体的受力分析图,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子求解问题。第二步,在学生学完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就可以让学生练习处于非平衡状态下的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子求解问题。第三步,只有在对单个物体受力分析掌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即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介绍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中的应用,明确指出在求整体的加速度或整体受到的外力时,用整体法分析;在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用隔离法分析。采取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从较简单的开始,经过多次反复练习,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二)高一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

由于高一学生的数学知识不过关,所以要及时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在运动学中,在讲解位移与时间图象、速度与时间图象时,要补充一次函数和斜率的知识;在讲解物体的追及和相遇问题时,要补充一元二次函数极值的知识;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要补充三角函数知识。在补充数学知识时,要注意用多少就补充多少,不宜讲多讲深。此外,涉及数学运算时,也要有比较详细的演算过程,并教会学生一些技巧。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意到在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能“一视同仁”,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做到让基础差的有进步,基础好的有提高。因此,对基础差的学生,在布置作业时要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目的是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会做基本题,使他们稍稍努力一下,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树立信心,对物理产生兴趣。对基础好的学生,布置作业时则要增加一定难度的作业,或者要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此用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或者多题归一,用来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总之,在作业布置时,不能一刀切,杜绝出现“基础差的吃不了,基础好的吃不好”的现象。

在考试时要尽量让 90% 以上的学生及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更多基础差的学生能够考试及格,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在他们的心目中考试及格就意味着成功,就会有信心,就会对物理产生更多的兴趣,就更有动力去学习物理,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在编制试题时,要控制好难度,题目要容易点,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少一点,最好是一个知识点,最多不超过两个知识点,尽量少出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对基础好的学生,我们可以以附加题的形式出现,要求他们去做,不纳入总分。做得出来,则表扬;做不出来的,也不用批评。如果从高一开始,就让学生去做大量的高考题或高考模拟试题,企图一步到位,那么其结果往往就会适得其反,虽能拔高个别的,但却打倒了一大片,并给学生造成了高中物理难学,学不会的假象。endprint

二、从学生方面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学习方法,之所以有一部分高一同学跟不上,感觉学习物理吃力,跟他们没有正确的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高一一开始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学生明确知道,要把初中阶段的被动学习即“有老师牵着手走”的学习转变为高中阶段的独立学习或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由于高一学习科目多、任务重,所以要指导好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环节时的操作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听课时如何做笔记,告诉学生不要像初中那样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全部记下,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及一些相关说明,字体不需要太漂亮,自己认得就行,甚至可以用一些符号来代替文字。因为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二)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对于物理解题的规范化来说,高考中有明确的要求。如对计算题要求“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从高考的角度来看,高中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我们必须从高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确,解计算题时必须按一定的格式进行书写。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作图要求。力学中要求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画出运动过程图,在电学中要画出电路图,在光学中要画出光路图,要养成画图理解、分析的习惯。

2.字母、符号的要求。比如在受力分析图中,要求用 FN 来表示弹力,用 Ff 来表示摩擦力,用 F 与 F′来表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等。此外在同一题中,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果在同一题中出现多个同类物理量,可用不同的下标来加以区别,如电阻 R1 和 R2,力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 F1 和 F2,初末速度 v1 和 v2,等等。

3.必要的文字说明的要求。比如,在力学计算题中,在采用哪一条公式或定理之前,必须要指明研究对象或运动过程,不能只写公式或定理。此外,如果在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时,要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等等。

4.写表达式的要求。原始的基本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此外写方程式时一定要与题意有联系,如果只写出一般公式而未能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条件联系的,那么是不给分的。比如“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力 F 推质量为 m 的物体向前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Ff,求该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某同学是这样做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合=ma”。这是不符合要求的,它未能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条件联系,这是不给分的。应该是这样列式子,“F-Ff=ma”。

5.运算的要求。计算时一般要先进行代数式的字母运算,推导出有关未知量的代数表达式,然后再代入数据计算。

总之,高一物理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难度也较为集中,其学习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如果能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一定能够从初中物理自然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中,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責编 卢建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衔接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