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功(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6)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场所。体育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占据着一定比例,肩负着塑造健康体魄的责任。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教学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及时改善便会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笔者将分别从:分层教学模式研究、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于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最初起源于孔子中的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加以考虑,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来实施针对性指导,从而推动学生充分发展。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了解,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学生在原本基础上取得进步。
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学生生活背景、年龄层次等因素的影响,在体育方面展现出的潜能存在较大差异,对学生本身个性会产生很重要影响,通过体育教学培育学生个性,借助后天因素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向上的、积极的个性,从而增强学生未来竞争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教学中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手段,实施一刀切的模式,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无法完成难度大的技术动作,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将分层教学运用到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及素质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中可促进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个性差异予以了重视,进一步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这对于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落实奠定了重要基础。基于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师应对学生个性差异加以注意,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强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分层教学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异将其分为不同班级来开展教学,并根据教材、大纲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并给予其不同的辅导手段,使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难度、学习进度来开展教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使传统的授课方式及教学手段得到了创新改革,使以人为本宗旨得以凸显,确保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与个别化,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特点,从本质上来说,分层教学以学生技术水平与知识水平为主,将其分成不同的班级,对各自班级的学习目标进行设定,以此形成一个具有竞争性的平台,使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激发。
综上笔者对分层教学模式定义及实施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就目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时代感欠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笔者将从这些方面展开阐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体育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体育教学理念与方式,根据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丰富体育锻炼活动。经研究发现,我国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教学中通常会采取普通高校、中专院校的体育教材,这一点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好的教材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努力的完善体育教学教材,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措施,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另外原本教材内容相对繁琐,时代感、针对性相对匮乏,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含义,无法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大部分为中职教师担任,教师在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等方面均显现出问题,关于这一问题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一番调整,例如,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运动员来兼职教师,然而这类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经验与技能,导致体育教学效果难以实现。
从体育教学方法、内容及形式方面来看,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沿袭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对“课程中心论”不断强调,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还存在更多问题,为确保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应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对象来分层次教学,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体能差异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讲解运动技术和技能、采取分层次考核方法,详情如下。
为确保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教学对象来设计教学目标,主要分为教学整体目标与课程阶段性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效实现。
基于分层次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与身体能力的差异,对教学目标有效细化,领悟能力强,体能好的学生的学习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学习的内容可以更多一点;相反,体能差,领悟能力弱的学生便可学得慢一些,学得少一点。为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可揠苗助长,应遵照循序渐进相关原则让学生慢慢进步,逐步接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对课程阶段性目标进行设定,从内容理解考核入手,第一个层次为好,100%、第二个层次为中,80%、第三个层次为差,65%。从目标来分析,第一个层次学生更加严格,第二个层次与第三个层次则可将难度适当降低,为确保学生目标的实现,可采取“低起跑、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等原则来开展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体能差异来实施教学分层教学,从学生体能差异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好,第二个层次为中,第三个层次为差。例如:在具体检测中,可选择男性1000米,女生800米来比较,同时增加测肺活量、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等项目,总得分为500分,第一个层次得分为400分以上,第二个层次则为300-400分区间,第三个层次为300分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层次模式并非是固定不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
为了确保单向分类的有效推进,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材内容等情况来安排分组教学,层次逐步调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方式,根据教学难点与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对策,对讲解顺序精心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共同参与问题的研究与观察,确保认知冲突的形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对学生体育技能加以强化,合理安排练习内容,控制练习难度,对不同层次学生科学对待。
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利用高职高专院校生的性格特点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与兴趣为主,利用活动等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完成相应的体育锻炼。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足球比赛,让对足球有兴趣的学生分为两组,互相进行比赛和练习。随后让其他的学生在一旁观看足球比赛;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同时还能够提高其他观看比赛学生的对于足球的兴趣。通过提高学生的足球兴趣,能够使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自发进行足球等体育运动。
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还需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建立、完善符合学校自身教学特征的教学考核体系——分层次考核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课程的考核体系是保障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完善考核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目前,部分体育教师尚未意识到教学考核具有的重要意义,依旧将体育技能、学生素养统一为考核的标准,往往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而这些个性差异会对学生在体育课程的综合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故而,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完善体育教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应将学生的综合能力纳入考虑的范围,制定一套较为灵活的考核体系,彰显教学考核的公平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体育教师通过考核学生的成绩以外,还应将学生的自评、互评环节添加,以多个视角来完成体育教学的考核,以免单一的考核模式对学生发展产生局限性。
综上所述,在发展学生个性化特征的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体育教学目标、学生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不断创新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途径,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自身体育素养,用自身魅力影响、感染学生,深入挖掘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潜能,拓展学生个性化兴趣,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