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探索

2018-03-05 12:33卢尚建李清臣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学方式培训

卢尚建,李清臣

(1.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浙江 温州 325000;2.周口师范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我国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具有多样性,其中关键的问题就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就是要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何促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种现实的可能途径就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质量。笔者在大量关于农村教师培训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且该方式在培训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内涵与特征

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虽然与其他培训方式存在一定的联系或相关性,但从培训理念、价值诉求和操作方式等方面来看,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特征。

(一)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内涵

为什么提出“参与研究式”这样一个新的培训方式,不是已经有“参与式”培训方式了吗?为什么加“研究”二字?这是因为笔者考察了大量的培训方案,发现许多项目虽然写上“参与式”培训的名称,但是,“参与式”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仅仅停留在教学实践的层次,缺少抽象上升的理性思考阶段。教师培训实质上就是成人学习,因此,教师培训必须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绝大多数农村教师学员是带着自己原有的教学体会和经验来到培训课堂的,有自己固有的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假如仅仅采用理论讲座或讨论的方式告诉农村教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他们往往半信半疑,很难改变他们原来对教育教学的认知。再者,由于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已今非昔比,假如培训仍然以传播知识为主,显然不能满足农村教师的需求,那么,农村教师培训方式势必要转型,农村教师培训应该以教师自己在培训期间构建和创造知识为主。因此,“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便应运而生。所谓“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就是让参加培训的农村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作为某个微型课题研究的设计者、策划者和执行者,农村教师参与和经历了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实施、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以及研究结论的得出等全过程,在这个“参与研究式”培训的全过程中,农村教师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发展了理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地统一起来,构建自己独特的个体知识、创造新知识,同时,农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二)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特征

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价值取向是课堂教学科学化的教学论主张,因此,“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最大的特征是以实证精神贯穿培训始终,不管是培训方式的选择,还是培训内容的真理性判断,均以科学的实证为依据,培训者和学员教师充分发扬科学和民主精神,大家以事实为根据,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搞专家权威“一言堂”。换言之,“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把研究实际问题既作为培训过程,又作为解决实际教学中所遇到问题的一种手段,还作为提升教师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要对某一节课堂教学有效性做出评价,应该考查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因为众所周知,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均在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现实中更多见到的现象是专家评委坐在教室的后面,要么低头记录教师的所写所言,要么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而对真正需要关注的对象——学生,只是面对学生的后脑勺,连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都看不见,一节课下来,专家评委就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教学是否有效的评判,殊不知,这样的评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评判本身不具备科学性而导致的结论失真,有时还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也给广大教师造成了一个错觉——好课是表演出来或磨出来的。据此,就某一节课堂教学有效性来说,“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采取科学严格的测量技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前测”,课后进行“后测”,专家和学员教师在前后测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做出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这样,不管是上课的教师,还是评价的教师,大家均以客观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而不是凭经验说话。这样做的好处很多,特别是可以营造一种崇尚真理、在真理面前没有权威、人人平等的研修氛围,也有利于一个“探究——反思型”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二、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一)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理论依据

1.哲学认识论的原理

常见培训项目的培训方式往往采用“理论——技术——运用——反思”的路径,这种安排初看起来很合理,人的学习顺序从理论开始逐步走向实践,不是刚好可以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吗?其实不尽然,假如从人的认识起源来看,这个顺序违背了哲学认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接着从理性认识又回到实践中进一步丰富感性认识和检验理性认识,然后再螺旋式上升到新的理性认识,这样的模式无限循环上升,人就达到了无限逼近真理的境界。因此,“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让学员作为研究者,学员和专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共同提出问题,并且把提出的问题作为培训的内容,然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培训方式,学员习得的观念、知识及技能等是学员自我建构和探索掌握的,而不是专家强加给学员的,换言之,任何专家都没有办法强塞给学员什么东西。当然,学员在一定的培训期间经过实证研究不一定能够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但是,即使没有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学员也会由此产生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对教学带着审慎和疑问比自以为是要强得多。所以,“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往往采用“案例——理论和技术——实践——反思”的培训路径,把“案例”放在“理论学习”之前,意图就是让学员的学习和研究获得现实意义,让学员在实际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2.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基本观点——认知具身性

认知的具身性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所谓认知的具身性是指,“心智有赖于身体之生理的、神经的结构和活动形式。如果说‘活动’实际上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那么,也可把心智理解为深植于人的身体结构及身体与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1]首先,这里说的“心智”和“认知”是同一概念;其次,身体结构除了人的大脑之外,还包括人的所有其他器官在内,那么,认知不但与大脑有关,还与身体其他器官有密切的关系;最后,认知与人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息息相关,承认了这一点,就是承认了认知与主体经验的密不可分,因为人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相对于人来说,就是经验的获得或者说体验的增加。认知具身性在第一代认知科学中被严重忽略了,其实,认知的具身性思想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认知的具身性强调的是整体思想,与古代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与西方19世纪格式塔学说主张的“现象的经验是一个整体,不可分解为感觉元素,因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总和”[2]的思想一脉相承。

“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遵循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所揭示的人的基本认知机理——认知具身性。农村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事实的观察和数据分析,亲身体会到学生采用“讨论式”和“分组实验”学习方式的有效性,那么,需要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变革的理念就是教师由内而发的想法,农村教师就有可能真正变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现实意义

1.创新和丰富了教师教育的方式及其理论体系

常见的教师培训方式是专家讲座,学员讨论、交流、参观和实践等,很少采用学员作为研究者对某一问题进行短期的微型研究,从而改变或丰富学员的认知。“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尊重和激发学员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学员在具体情境中获得体验的基础上,经过反思从而实现学员自我创新或建构了自己的个人知识。“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是对我国当下教师培训方式的一种创新和有益探索。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教育的有效性,学界近年来在理论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作为教师教育应该遵循的成人教育特有的规律和教学原则等重要的理论建构问题,显然还远远没有完成,有研究者指出:“建构教师培训的教育学肯定是困难的,但忽视教师培训的教育学,则是可怕的。作为教师培训者而言,如果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意识不到自身行为来自教学法或者说教育学的支撑,则很难说这种教学是有依据的。”[3]对“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无疑是丰富了教师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构架。

2.促进和提升了教师的认知结构及其专业精神

通过“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可以改变农村教师的认知结构从而根本性地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往的农村教师培训效果往往是学员听专家讲座时“感动”,学员讨论发言时“激动”,学员回去后“一动不动”。我国农村教师身处教科研氛围相对淡薄的环境中,当培训结束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往往很快又是依然如故,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因为培训时学习到的内容难以内化为教师的个人知识,假如他们的认知结构没有改变,行为不可能发生自觉地调整。农村教师在“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中习得的知识、技能以及观念,由于是个人参与了建构和创造,受个人经验的支撑,其质量具有内隐性和稳定性,在工作中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利用。此外,“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不仅为学员个人知识的建构和创造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基础,同时,还为学员提供了以往教师培训难以实现的科学精神的熏陶。因为,如果把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问题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测量,这本身就是对农村教师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一种培育,有利于他们改变凭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随意性的评价。有研究者指出:“在教师培训中,最不易实现的目标莫过于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许多培训机构都通过讲座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精神。我们并不否认,那些师德高尚的教师会在培训现场打动受训教师,但这样的培训将参训者置于旁观者的位置,并没有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场景,也就是说没有让他们置身于培训活动之中,因此无法真正触及参训教师的心灵。”[4]因此,只有让农村教师参与研究、获得体验和感悟,他们的专业水平、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才可能得到切实的提升和培育。

三、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基本流程与实施策略

(一)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基本流程

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精髓在于参训教师作为研究者对培训内容采取实证探究式的方式进行学习,其基本操作流程就是围绕“在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反思问题”而展开。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是可以随着培训对象、内容的特点和培训目标做出灵活的设计。此处以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自然科学教师为培训对象,以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培训主题,以“学生讨论”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为培训内容作为案例来说明“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流程框图参见图1。即让农村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作为“学生讨论”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这一微型课题的研究者,分四步操作,图1中的案例研修作为操作的起点:(1)案例研修。学员观摩优秀教师“学生讨论”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引发学员展开讨论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讨论”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等问题,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引出和激发学员对相关理论的学习。(2)理论学习。学员在专家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目标理论、教学测量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理论等。(3)自主设计方案。学员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础上,设计制订某一节自然科学课采用“学生讨论”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案以及针对这两种教学方式有效性问题的教学实证研究方案,包括研制针对教学目标的前测、后测试题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等,学员分组讨论、专家点评和修改自己设计的方案。(4)实施方案及反思。学员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案和实证研究方案,收集前后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等,学员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反思,听取专家分析点评,学员与专家互动,达成对上述核心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共识。

上述四个过程,是农村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做中学、做中体会、做中感悟和做中反思,既掌握了“学生讨论”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操作方式,又能体会到这些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师在日后的课堂里能够自觉地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

图1 “参与研究式”研修方式流程图

(二)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的实施策略

农村教师“参与研究式”培训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策略以提高实施的有效性,其中关键性策略有:(1)分组建设团队策略。该策略要求培训者在学员开展研究之前,把学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内学员处于异质状态为宜,比如性别、年龄、教龄等因素要合理分布,小组要推举一名组长,组长要明确成员的任务分工等。(2)聚焦小问题研究策略。该策略要求各组开展研究的教学问题宜小不宜大,尽可能采用“小切口”研究,因为聚焦在小问题上进行研究,容易在较短时间里获得一定的结论,同时,小问题研究容易进行实验变量的控制。(3)研究方案易操作策略。该策略要求在设计研究方案时尽可能考虑方案可操作的条件是否容易实现,而不是追求研究方案的大而全,因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条件难以与专门的研究机构相媲美,如果追求大而全的研究方案,可能会出现仅仅是制订了研究方案而研究却无法实施,不过,不追求大而全的研究方案不等于放弃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只是追求在小问题研究上有所突破和发现,或者说在现有的条件下得出一定的结论,至于结论的普适性仍然有待于继续探索。(4)研究结果呈现汇报策略。该策略要求每一个小组在研究进行到不同的阶段时,要向全体学员做成果呈现和汇报,同时还汇报研究可能遇到的困难等。(5)质疑和存疑策略。该策略要求各小组在完成成果呈现和汇报工作后务必进行对研究的自我质疑和存疑,同时,还要对其他小组的研究进行质疑和存疑,因为科学研究贵在有疑,这也是形成科学研究氛围和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举措,有利于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1]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 ,2008,40(12):1306-1327.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4.

[3]朱益明.必须重视教师培训的理论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8):11-13.

[4]吴卫东.体验式培训: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Z4):57-60.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教学方式培训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