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足球课程标准的论证与分析
——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

2018-03-04 01:15张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调研

□ 张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1、课程内容简介(课程描述)

1.1、关于体育学科

体育课程是以学生身体锻炼为主要的手段,要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教学及科学的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环节。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学生完整个性的重要途径。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的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健康的知识和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克服困难和经历挫折的过程中,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将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培养良好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的基本常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课程的基本方法,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参与体育运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1.2、关于足球课程

足球是以脚为主支配球的一项球类运动。现代足球运动是世上开展得最广、影响最大的项目,有人称它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运动之王”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学生通过足球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足球的发展、起源及竞赛规则,为掌握及运用技战术、裁判组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使学生可以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足球技、战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和养成团队协作的习惯。

2、外部调研

2.1、国家政策文件指导

(1)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

(2)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提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 (以下简称“校园足球”)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2.2、国内外高校足球课程改革现状调研

(1)优化足球课的教学方法,普通高校足球课上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及积极探索性,转换思维方式,提高思考能力,使其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2)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制定科学的足球课程评价体系,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普通高校足球课程应建立起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3、内部调研

3.1、学校培养目标及各专业培养方案需求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围绕该中心目标,本课程各相关专业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和本科教学工作相关文件要求、专业类及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要求、工程教育认证相关标准要求、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及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发展规划等基础上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学校培养目标及各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明确了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符合国家政策文件要求,符合国内外高校主流发展趋势。明确了学校培养目标及各专业培养方案应作为本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预期学习成果制定的主要依据;本课程标准的制定也应充分支撑各相关专业T-C能力指标中的共性指标。

体育足球课程是促成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进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首先认识到我校学生入学水平符合教育普及化发展趋势,对未来2018级学生情况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进一步坚持“全校一特色,一生一技能”,“三个关注、三个适应”,通过运动项目的学习掌握锻炼方法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培养运动安全意识。同时通过APP跑步平台的运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的改革方略。

4、课程反向设计思路

前期调研为课程改革的定位、目标、理念、战略、战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基于以上调研,明确了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4.1、确定课程目标

结合调研结论,依据各相关系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共性T-C能力指标确定了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预期学习效果和T-C能力指标,使得课程标准充分支撑专业培养方案。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足球课程以促成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动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认知、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达到终身锻炼体育的重要基石,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需激发和保持运动兴趣,才能够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足球课程关注的中心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不断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核心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足球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材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人差异,依据这种差别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意见、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实现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

4.2、课程教学的反向设计

为达成课程目标,确定以OB E-TC理念为指导,以“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为核心思想。

(1)依据“学生中心”确定实施“三个关注、三个适应”的改革方略。

“三个关注、三个适应”: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而不是老师教授了多少;关注创新才能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知识数量的提升;关注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的养成,而不是知识的灌输;适应专业培养目的,适应学生发展需要,适应学生接受能力。

(2)依据“成果导向”以及“三个关注、三个适应”的改革方略对课程教学进行反向设计。

依据OB E-TC“成果导向”的核心思想,教学的出发点不是老师想要教什么,而是要达成最终学习产出需求什么,因此从既定的预期学习目标和对应的T-C能力指标出发,反向设计教学,确定课程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在教学组织上,依据“三个适应”(适应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学生接受能力)实施“分层次、分专业、分需求”的分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根据三个关注(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而不是老师讲授了多少;关注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知识数量的提升;关注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的养成,而不是知识的灌输)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具体的教学反向设计过程,设计的主要依据为“三个关注,三个适应”。

5、调研总结

通过深入学习国家政策文件,一是明确了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应一如既往地继续坚持我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框架。二是明确了足球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我校OB E-TC教育教学改革思想与国家政策文件指挥棒所指一致,应继续坚持。

通过国内外高校高等足球课程改革现状调研,一是看到了目前国内外教学建设观念和建设水平的差异,看到了我校相对于国内其它高校在课程教学建设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二是借鉴了国外部分好的做法,同时也认识到对于国外好的做法不能照搬照抄,而应结合我国和我校实际情况,灵活引入,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西结合的教学改革道路。

通过学校培养目标及各专业培养方案调研,一是明确了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符合国家政策文件要求,符合国内外高校主流发展趋势。二是明确了学校培养目标及各专业培养方案应作为本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预期学习成果制定的主要依据;本课程标准的制定也应充分支撑各相关专业T-C能力指标中的共性指标。

通过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调研,一是认识到我校学生入学水平符合教育普及化发展趋势,并对未来2018级学生情况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进一步坚持“三个关注、三个适应”的改革方略。二是认识到前期的评建整改和OB E-TC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升,本课程标准在对课程具体教学改革措施的制定上也会主要参考前期评建整改和OB E-TC改革措施。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调研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