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西林区第一中学 赵洪波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一系列“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新形式,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充分、有效地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以创新精神应用新技术,充分发挥这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去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手段在教育上的应用, 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育和通信联系, 是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推动教育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增强教育创新力和生产力的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教育变革。
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更易成为双向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
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个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手段。教学过程中只要紧紧围绕教学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掌握得适时适处,科学合理,就会生动有效。范例选准了,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句,适时施于电教,创造一种最佳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作者用词语表达内容的匠心所在。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赏析词句的训练在学生心中得到凸现,情感得到了升华。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向课外拓展的知识点,小至一个词语,大至时代背景。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优化设计,选取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趣味熏陶的知识点作为课外阅读的主题,再组织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这样,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服务于教材和学生。同时,课外阅读的指向性明确,运用信息技术时能更快捷方便,不至于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信息承载,让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渠道,使有限的课堂和课本得到充实,也为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积极构建网络课外阅读的平台,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
教师不要成为放映员,要切记信息技术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单纯地以色彩缤纷的画面,代替学生的情感朗读和再塑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受课件的牵制,也不能只围着电教平台转,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多花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深入揣摩精彩的语言文字,通过品读、赏读,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学会积累语言。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本末倒置,会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要适时、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从大局出发,对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实施系统性的研究。
我们很多教师热衷于从网络上下载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照搬运用,而不注重自己修正和开发,认为这样省时省力,其结果无疑是“缘木求鱼”,无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不能充实学生的学识。我们教师在运用课件时最好根据需要自己制作,虽然制作课件要花大量的时间,但在制作课件的同进也是熟悉教材、设计教法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也是吃透教材的备课过程。
总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同时更需要教师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了解学生的特质,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作用,只有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最佳融合点,才能让语文教学在新时代的教育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