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白 静
(1.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2.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行政区行政,是基于单位行政区域界限的刚性约束,民族国家或国家内部的地方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在一种切割、闭合和有界的状态下形成的政府治理形态。简言之,行政区行政着眼于政区利益的‘各自为政’,主张走向政区间利益的协调。”[1]亦即区域协同发展乃是当代区域行政范式与传统行政区行政的根本性差异所在。区域协同发展“是在区域空间市场一体化不断有效形成和扩大的条件下,区域分工与合作关系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以实现各区域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地区发展差距的可控化,确保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2]。究其特征而言,第一,区域协同发展主要指向一国内部同一区域内政区间协同,但具体实施要考虑国际大背景,并要服务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第二,区域协同发展不仅致力于实现各地经济发展的协同,而且也要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社会福利等社会发展的协同;第三,区域协同发展鼓励破除行政壁垒,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自由开展合作事宜;第四,区域协同发展旨在逐步减少产业同构现象,以地区比较优势为发展引力,实现科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第五,区域协同发展同时要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同发展。
置身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日益深化,在开放的条件下,每个地区的发展都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中,因此,需要增强国内不同地区发展的协同性,共同应对新的国际竞争与挑战”[3]。然则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已经出现明显的膨胀病症状,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仍受落后病的困扰,东北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转型不力而深陷萧条病泥淖”[4]。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不解决,“不仅妨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有悖于社会主义本质,并将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5]。习近平在其从地方到中央的长期工作实践中,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形成和丰富自己的区域协同发展思想,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等议题,并使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时,习近平区域协同发展思想与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辩证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浸透于习近平区域协同发展思想。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系统梳理和认真总结习近平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领下的区域协同发展思想。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即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层面的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指出,基于国内外复杂形势,当下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回顾历史可以总结出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把握发展主动权,为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民族的生命力。习近平多次引用古语“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认为要想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需要审时度势,制定新制度、新策略,破除不合时宜的旧格局,建立改革创新的新常态。
为了加强欧亚各国之间的联系,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探索新的合作治理模式,共同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以市场化为导向,政府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商业环境,破除不必要的行政壁垒,服务于经济发展,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创新理念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新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贸易结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创造条件实现贸易合作,互通有无,将有益于多边经济发展。
2016年7月17日,习近平在谈到如何振新东北老工业基地时指出: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无所作为、束手无措。“扭亏扶富”是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的明路,企业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主体,其经营状况、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力量,挖掘自身潜力,调整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以积极的姿态为工业企业开辟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创新时代。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探索出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可以对全国其它区域协同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习近平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强调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坚持互补原则,建立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正式设立,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部署,可以协助北京解决大城市病等问题。设立雄安新区,既是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的新举措,也是采用“跳出去”建新城来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新探索。
“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总面积大约205万平方公里,横跨东中西部地区,在整个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国内最大的区域发展战略,协同难度较大。习近平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先进理念并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指明方向,要将其建设为“创新驱动带”。发改委等多个组织联合发布《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以创新理念为导向驱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激发社会各界创造力,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中坚持创新理念,不仅需要各区域主动创新更要协同创新;不仅要创新体制机制环境,也要创新市场环境。区域协同发展以创新为导向,为发达地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为欠发达地区探索发展出路;为各区域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路径;推动我国加快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协调发展理念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也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形成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以构建城市群为主体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6]。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同时增强国家硬实力。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促进事物间的协调发展。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既有主观原因,如国家政策设计和战略选择,也有客观原因,如历史和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实现全国范围内各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时刻纵观全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当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已迫在眉睫。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演进,区域合作治理尤为重要。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出了新的国际合作道路与理念,旨在实现跨国之间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为不同国家政府间及非政府组织对话沟通、经济贸易往来提供便捷平台,在互相来往的过程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文化兼容并包,互学共进,开创协调发展新局面。此外,欧洲人开创的全球化发展路线以海洋为主,带动了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贫富差距,而“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西部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为主,在政策上有所倾斜,有助于缓解贫富分化,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实现更大范围的协调发展。截止2017年,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真正实现了由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丰硕成果。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连,具有深厚历史渊源,文化一脉,人缘相亲,具有协同发展的天然优势;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之举,针对雄安新区区域内协调发展,习近平强调:“目前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较大,不能搞齐步走、平面推进,也不能继续扩大差距,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其他地区发展”[7];在十九大报告中,针对雄安新区协调发展问题,习近平同样予以强调,给予指导: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地,要牢牢抓住这一“牛鼻子”做好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在规划建设初期就应该注意同北京城区、城市副中心分工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协调发展。
习近平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国土空间开发的东西轴线,沿长江黄金水道的省市较多,人口密集,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促进经济环境协同发展。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深入改革和持续发展基础上,要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只有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国的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中以协调理念为导向有助于有效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满足全国各地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为全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
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着力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过去以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人类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8]383“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8]384人类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然以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力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导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6]。要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建设之间的协同,造福于全国乃至各国人民。
习近平强调我们建设的丝绸之路,是“绿色丝绸之路”,因而,要将高新技术融入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运营模式;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014年,习近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着力扩大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联防联治,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9]雄安新区被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其规划建设初期就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既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亦有助于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示范区。
目前长江流域已经成为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繁荣的区域,然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资源的过渡消耗已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从根本上阻碍着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2016年3月2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务必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环境保护不搞大开发,开辟一条绿色发展道路[10]。区域协同发展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有助于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推进跨域公共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且有助于多个行政单元开展联合治理,建立府际间合作机制;亦有助于促进环境协同治理,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进程。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就是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我国现今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可见,一个民族能否实现发展就在于是否能准确判断时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学习和运用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把握发展主动权。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的开放合作,这是一种多层次的区域开放,即包括国内各省市间的内部开放、相互开放;也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开放合作。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6]。一方面,我们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整个世界犹如一个“地球村”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当下我们也面临着巨大威胁与挑战,恐怖主义大肆蔓延,贫富差距引发民心不安,人心惶惶,社会动荡,经济下行压力大亟待注入新的增长动力等一系列现象表明我们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把握机会带动新的发展,化解面临的挑战都需要各国之间通力合作共谋发展,并非一国之力所能解除威胁,跨国之间的积极对话与区域合作是各国共创美好未来的有力保障。习近平多次在国际会议中指出,“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亚洲要积极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开展合作事宜,互通有无,彼此间相互尊重差异,秉持开放精神,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共谋发展。早在 2013年,习近平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强调中方愿意与其他国家开展对话协商,共同制定大政方针,实现协同发展,这种开放合作是更高层次的国家间区域合作。
就国内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政府主张的分权化改革重塑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积极性同时也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资源低效配置”等消极后果,此外,各地由于历史、资源禀赋等原因共同造成了现如今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2014年,习近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原有思维模式,破除行政阻碍,以开放理念为导向,打造一体化现代交通网,推进产业对接合作,实现资源高效优化配置[9]。此外,他也就上海自贸区发展做出指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力求为全国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要在现有试点基础上,继续发展自由贸易园区,构建开放性经济体制,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借鉴其它贸易区的成功经验,但也要注重发展区域特色[11]。
习近平指出,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等区域的协同发展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和发展任务,不同省市间要秉持开放理念为导向,在开放的前提下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交流,互通有无,同时其合作与协同本身就是开放理念的体现。区域协同发展中贯彻开放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综合国内外形势提出的,其具体布局和战略实施有助于充分发挥发达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东中西交流互助,促进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内外开放水准。
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所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层次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中国历代人民的理想。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依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根据现有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一系列积极有为措施逐步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就国际间区域协同来看,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共享倡议。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而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是开放包容的,而不是封闭的;不是推翻已有和已建的政策倡议,而是在此基础上,倡导沿线国家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出建设性意见,是各国利益的共享地带。”[12]2017年,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不仅促进商业互通有无,而且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提供交流平台,使人心紧密相连,真正达到了共建共享的预期愿景,这也与中方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致,此类举措使得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人类创造力发挥之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方将与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就国内来看,我国不同阶段所实施的有差异的区域发展政策、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等因素导致各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为此,习近平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如“四大板块”,“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力求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充分发挥东部发达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和挖掘中西地区发展潜力,实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习近平曾说过:“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
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促进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欠发达地区,因此推动农村地区致富是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有力保障。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6]。只有做到真正的“精准扶贫”与“全民共享”,才能实现全国各区域协同发展,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然脱贫任务依旧艰巨,如习近平所言:“要做好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14]
共享发展理念以全民共建为基础,以逐步共享为进程,以全民共享为目标。区域协同发展与共享发展理念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仅有助于缩小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
习近平审时度势,提出区域协同发展思想,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进一步发展,相关论述既指向区域内部的协同,也关涉不同区域间的协同,更有国内外的协同,并且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本质上亦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实践中具有重大指导价值,在其指引下,“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纷纷提出,为推进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原则。
习近平区域协同发展思想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导向,有助于建立以创新为驱动力的新发展方式,推动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亦有助于为全球治理探索新道路提供“中国方案”;以协调发展理念为保障,有助于实现全国各区域协调平衡发展乃至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亦有助于加强多个行政单元间的相互合作,提高我国区域行政水平,满足全国各地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层面的多样化多层次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前提,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亦有助于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以开放发展理念为指引,有助于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搭建起对外经济体制主动适应国际新规的桥梁,亦有助于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形成国内外统一市场;以共享发展理念为目标,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为全民共建共享,亦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彰显。归根结底,习近平区域协同发展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助于逐步实现我国各地区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