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市连平县第一小学 何 勇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品德受到教育。”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教师必须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数学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一定要做到严格认真。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审题,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如:在教学文字题“9加3除6,得多少?”我先让学生列式,结果很多学生这样做:9+3÷6。这时我及时提醒学生:“除”和“除以”的意思相同吗?学生通过再审题,发现了问题,纠正了错误。列出了正确的综合式:9+6÷3。又如:在教学应用题“一辆汽车每时行驶80千米,行了50分钟,这辆汽车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开始有较多学生这样列式:80×50=4000(千米)。后来我反复让学生看重点词语:“每时”、“50分钟”,学生终于找出了错因:没有统一单位。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明白,解答应用题必须看清题目相对应的数量单位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必须化成相同单位,再列式计算。以上两个教学中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师只要多提醒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计算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如果有好的计算习惯,就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如:在教学加减乘除一步计算时,我要求学生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进退位、乘法口诀、数学运算符号不能抄错,做后检查。在进行混合运算训练时,我要求学生边审题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以简算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边做边检查,有错的及时改正,同时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另外,要求学生必须书写工整、规范。让学生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合作可以让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用尝试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法有两个环节需要学生合作。第1个环节是带思考题自学课本。学生边自学边思考,自学后共同讨论这些问题。第2个环节是学生尝试练习后,4人小组讨论:谁做得对?为什么?学生通过这些合作学习,解决了新知识的一些问题,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等都是一些对立统一的概念,而小学数学要渗透这些思想观点就是引导学生分析知识间的对立性与统一性,学会用矛盾的观点认识事物。例如:教学小学加减法,我先让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指出用竖式计算时末位数必须对齐,然后提问:小数加减法是不是用竖式计算时末位数也要对齐呢?也就是相同数位必须对齐。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得出结论: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必须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必须对齐,不是末位数对齐。学生自学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了矛盾中的对立性,揭示统一性,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中,我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观点,使学生能以运动变化的眼光来研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例如:在教学“直线、线段、射线”这三个抽象的概念时,我设计了能动能静的投影,让学生主动、形象地获取知识。具体过程如下:先将一条弯曲的橡皮筋映在屏幕上,然后拉紧,以曲衬直,强调直线是直的。接着把拉直的橡皮筋向两边延长,显示出“延长”的动态过程,一直拉到屏幕显示不出来为止,以此说明直线是“无限长”的认识。教学射线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看到的不是静止、抽象的结论,而是一个概念形成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搭配有很多的阅读资料,其中就有介绍了中国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我充分重视,合理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教学圆周长一课时,讲到圆周率,我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有关圆周率的小知识。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经过无数遍的演算,最终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结论。祖冲之是将圆周率精确到第七位的世界第一人,与欧洲相比,早了3100多年。学生学了这课后,深深感到:祖冲之的成就非常了不起,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今后我们要刻苦学习,不断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光。这样真实典型的数学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要善于挖掘,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数学学科的德育教育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