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上凌光超初级中学 梁杰光
一直以来坚持教书育人的正确办学方向,把教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各种教学之中。然而我所工作的是农村中学,在农村中学,受升学率的压力、社会期望效应以及学生家长和群众价值取向偏差的影响,德育工作却鲜有大的起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造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农村中学德育组织机构能设计得很全,德育工作计划也做得很详尽,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实的少;说教的多,实践活动少,德育工作形同虚设,各项德育计划难以得到落实。有些学校的主要德育管理系统仅仅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老师这样单一的管理模式。科任教师虽然名义上有德育的责任,但实际上就是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班级德育活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靠班主任老师一个人来完成。
学校的教育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与社会、家庭联系较少,不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德育工作多为封闭式,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未能有机地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与失败。
面对教育形势的变化,农村中学的部分教师德育观念陈旧、素质不高,影响了德育的实效。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习惯以权威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专制压服学生,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视对学生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尊重,不善于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德育的实施。还有不少教师缺乏终身学习观念和自我提升意识,不能主动把握社会道德动态和道德信息,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不注重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研究。德育能力落后,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新要求。
在一些农村中学,应试观念依旧根深蒂固,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分数就是一切。没有按规定课程开课,有些学校只上主要学科,其余的课少上或另有所用。班会、团队更是名存实亡,不是改为自习课,就是被科任教师占用。
把教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主任、团支部、少先队和班主任等组成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制度,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同时学校的领导班子能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带领全体教职工以实际行动来感染教育学生,通过言传身教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学校十分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坚持教师进村入户的家访制度,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大大增强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除了抓好传统的、常规的德育教育活动外,还举行了很多适合青少年儿童特点的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如: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加强“两史一情”、“爱国主义”等教育;通过每周周一早上升国旗和晨会制度,对学生加强道德礼貌、行为规范、尊师守纪等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生动活泼的团队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知识教育;通过教育学生以时年家族为榜样,从爱入手,爱国、爱民、爱乡;同时,以时年家族创业的曲折、艰辛历程,教育学生明白成功来之不易,必须通过勤奋和拼搏,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师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但有完善的德育系列管理制度,而且贯彻执行制度的具体措施。学校首先抓好初一新生的教育,通过参观学校校史荣誉室和介绍时年家族的创业史及其感人事迹,重点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进行尊师守纪,行为规范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等教育。同时,学校领导、教师还通过言传身教,抓好学生的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我们还重视培优转差工作,通过利用学校宣传栏、文化橱窗、校会、级会、班会等大力表彰先进学生,表扬好人好事,特别是狠抓“文明班”评比活动,使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与班级的荣誉挂钩,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和热爱集体的良好品德。以此推动校风、班风、学风的建设。学校能切实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求教师牢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含意,多关怀、爱护中下层学生,建立后进生帮教档案,落实帮教对象,加强课后跟踪和辅导,使后进生在实现思想转化的同时,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
多年来,我校通过全体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耐心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首先实现了德育目标:近年来,学生的德育优良率达90%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100%,保持违法犯罪率为0,无安全事故。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已初步形成。
当然,德育工作警钟长鸣,我们将不懈努力,发扬成绩,克服困难,争取在新的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