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幼儿园 姚林利
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虽然离不开成人的培养,但是主要还是幼儿平时自身的体验和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通过同伴交往来实现。成功的同伴交往能促进幼儿的正确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交往的技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多一分勇敢,少一分怯懦;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豁达,少一分孤独,在交往中展示自己的魅力,感受分享的快乐,健康幸福的成长!
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尽量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当前的“4+2+1”家庭组成模式对幼儿的交往能力也提出了考验,大人们围着孩子转,捧在手里拍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种“爱”的表达方式促就了许多“小皇帝、小公主”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在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表现得情绪变化过快或过于激烈。
家长应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最后,父母对于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应给予大力支持,尽可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
这里列举我工作中遇到的事例:
事例:一天中午午餐后,小朋友们都三三两两结伴游戏,惟有小冉还左顾右盼地坐着。过了一会儿,她拿起一本书,向玩跳棋的小朋友走去。她扬起手里的书大声说:“谁让我玩跳棋,我就把书给他看。”大家玩的正开心,没人理会她。他失望地走开了,又转到娃娃家,面带笑容地说:“如果你们让我也玩,我就把书送给你!小朋友们回答说:“我们不信,这书是老师的,不是你的,你骗人!小冉只好闷闷不乐地走了。
分析原因:从小冉和小朋友单一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她的交往能力有限,不会利用多种技巧与同伴相处,所以吃了几回“闭门羹”。
解决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传授积极的社交方法,引导她用要求、分享、合作、提示、等待等特定的技巧去得到所需要的东西。同时还可着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幼儿同伴交往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与同伴关系的发展。首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第三,要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即我们平时常提到的情绪感染与共鸣。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移情可以使主体内部产生某种感情共鸣,有利于促进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开设课程就是要将幼儿同伴交往方式和能力的教育纳入到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去,使它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活动课程。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到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今后的社会适应打下基础。
遵循一定的准则及社会规范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事实上稍大一点的幼儿在交往中以感觉到这个前提的存在
表达能力是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它当然是我们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孩子多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们说出想说的话,这对提高幼儿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的活动能力十分有限,交往的圈子也小,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去现实生活中接受磨练,而游戏活动则为孩子们提供了这种磨练的机会。这些是他们理解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钥匙。
从幼儿自身的特点来看,一方面他们还很不成熟,很难自立;另一方面,他们有时确有自立能力。这也使我们相信,孩子在未来将会以和谐美好的姿态处理人际关系。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