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

2018-03-03 15:50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翠绿小学胡丽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探究性创设情境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翠绿小学 胡丽华

探究性学习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亲自得出结论,从而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还包括探究性活动,这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意识,可整堂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可对教学的某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和结果并重,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才能有所提高,那么如何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呢?

一、设置教学情境,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探索兴趣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在教学伊始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情境,提出一定容量和开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此问题,并对此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如:展示图形、实物、照片、漫画、做游戏或进行角色扮演等。提供的这些教学实例和材料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便达到了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机械地呈现给学生,学生感受不到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或价值,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发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对问题的发现也就谈不上对问题的探究,而问题往往产生于学生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来探索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创设情境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创设情境的形式要多样化,可结合生活创设情景、借助演示或操作创设情景、通过讲述故事或事件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现场表演创设情景等。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

二、探究性学习策略

(一)创设探究的环境、素材和机会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活动的。因此,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智能水平,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发现科学知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去。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数学课堂变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尽可能经历合作与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共同参与、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增强学习信心。

(二)明确问题,展开探索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明确问题,展开探索就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在这一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尽量做到: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尝试操作、自学等形式,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当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引导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三)注重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部分学生只跟在别人思维后面走,没有独立见解,很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这有待于教师及时地发现、调节、解决。另外,小组合作要限时限地,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地乐于合作。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

三、开展实践,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生活中的事物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与快乐,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师可布置一些贴近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自去探究各种解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知道了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加快了学生的实践意识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就能更好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猜你喜欢
探究性创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历史开放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技巧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