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彩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空前重视,职业教育得到了良好发展,但职业教育中的中职教育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中职学校存在部分行为偏差学生。在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紧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心理、思想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行为偏差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中职班主任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既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还是学校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个班级中全体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中职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全面发展。与普通中学班主任相比,中职班主任面对的学生文化基础不扎实、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强,因此工作更加复杂、烦琐,更具有挑战性。许多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总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1)中职学生思维活跃,但辩证推理能力不强,缺乏判断力,易受不健康思想的影响。此外,其自卑感强且心理不成熟,不易控制情绪。
(2)中职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后没有考入高中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能力比较差。在选择中职教育后,依然保持初中的不良学习习惯,文化基础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强。
(3)部分中职学生存在行为偏差。中职学生行为偏差一般包括不正常的行为、不良适应行为、问题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其具体为:在思想道德层面违反规范、纪律的行为以及对社会危害性较大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因此,中职班主任应正确看待行为偏差学生,并给予针对性教育,使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全面健康发展。
(1)大部分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年龄大多处于15~20岁。心智及为人处世等方面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和感情用事。(2)中职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大多由其家长决定,因此学生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此外,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还保持初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能力不强,在学习上不断受到挫折,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常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想通过种种行为偏差宣泄自己的“不满”。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或者以消极态度对待。(3)中职学生是初中的“后进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及关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有的学生希望通过行为偏差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成为同学与教师关注的焦点,以增强自己的存在感。
(1)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父母迫于生计离开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学生留在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短。学生未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再加上他们处于青春期,思想不成熟,缺乏判断力,极易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产生偏差行为。(2)一方面,中职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易产生逆反心理。学生抵触家长的教育方式与理念,易采用偏差行为和父母作对;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父母大多学历不高,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没有很好地进行沟通教育。(3)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死亡。家庭的不完整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缺少完整的父母之爱,这些学生性格孤僻、自卑内向,不愿与人沟通。长此以往,易导致学生产生偏差行为。
(1)部分班主任或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单方面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想通过教育的方式达到自己的要求,希望能够杜绝违纪事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育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希望通过违纪行为进行报复。部分班主任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现在的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如果教育观念没有及时跟上,教育结果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偏差行为越发严重。(2)校领导班子对学生管理工作和专业知识教育工作有所偏重,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校大局的稳定。但是对于个别行为偏差学生来说,如果只是一味按照校规强制教育会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对于这些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再对症下药,同时需要加强人文关怀,更需要班主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当今社会是科技时代,学生接触的科技产品越来越多。社会上各种新闻、报道通过手机、报纸等媒介传递给学生,其中不排除具有暴力倾向、色情的内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判断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行为偏差。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的“犯错误效应”认为,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白璧微瑕比洁白无瑕更令人喜爱。“犯错误效应”在教育中也经常发生着微妙的作用,当教师犯了一些错误或暂时处于被动地位的时候,学生自然会放下情感包袱,获得心理安全感,可以消除被批评时的紧张情绪。因此,中职班主任在面对行为偏差学生时,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以及程度[1]。因为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错误或违纪行为就否定学生。在谈话中为消除学生的情感负担、顾虑,班主任可以适当制造条件故意犯下小小的错误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谈话教育得以顺利进行。
所谓“自己人效应”是指把与自己有相似特点的人归为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加信赖、更容易接受的心理现象,启示教师:要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观点,就要放下教师架子,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戒心。
面对中职行为偏差学生,如果班主任采取强制性谈话教育或严厉处罚,短时间内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首先,班主任要找到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学生认为教师是“自己人”,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其明白此次谈话教育的目的。其次,努力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量制订针对此次偏差行为的具体改进措施。在处理问题时多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内心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中职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面对行为偏差学生,班主任不能够一味批评和否定,或者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惩罚学生。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有部分学生出现偏差行为只是为寻找存在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多表扬鼓励他们。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后,学生就会想办法朝着教师的期望努力,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然后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由于部分中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家庭教育缺失,思想不成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很好地交流配合等原因容易导致其产生偏差违纪行为。对这部分学生,应正确看待其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从学生角度出发,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