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王庄中学 王裕龙
规律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其中的几何规律探究题是较为常见的一类,主要考查学生的图形观察力和探究推广能力,通常涵盖了正方形、三角形、矩形、函数、直角坐标等知识,题型复杂,变化多样,对于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掌握合理的解题思路是高效求解的关键.
题目 (2017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卷第15题)如图1所示,把n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
图1
(1)试计算tan∠BA4C的值;
(2)按此规律推导,写出tan∠BAnC的值(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1)求tan∠BA4C的值,过点C可作BA4的垂线CH,垂足为H,则利用面积法可求CH,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A4H.(2)对于tan∠BAnC,采用规律总结的方式,分析上述几个正切值,将n作为正切序号,总结等号右边的规律即可.
解:(1)作CH⊥BA4,垂足为H,如图2,则利用勾股定理求得所以
图2
(2)依上述正切式子可知,等号右边分母存在如下规律:1=12-1+1,3=22-2+1,7=32-3+1,13=42-4+1,所以可推得tan
本题目为几何规律题,主要考查正切、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数形结合、模型思想渗透于试题之中.求解过程以正切值在直角三角形中表示作为突破口,并从中挖掘正切值的变化规律,对图形的直观感知是解题的关键,垂线的应用实现了求解的具体化,对基本图形的探究及对相关数据的简单推理、适度拓展实现了问题从特殊到一般化推进.对于几何规律题,图形识别、性质把握是基础,细化计算是重要途径,合理猜想、归纳总结则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几何规律探究题作为中考的常见题型往往呈现出多样化,经常将直角三角形、一次函数、直角坐标系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解答该类题目不仅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还需要采用合理的解题思路.首先需要从文本入手,利用原始条件分析图形,然后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提取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适度延伸、规律联想才会相对可靠,辅以一定的数据验证则可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试题1:(2015年达州市中考卷第16题)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1与y轴交于点A,按图3方式作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点A1,A2,A3,…在直线y=x+1上,点C1,C2,C3,…在x轴上,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记为S1,S2,S3,…,Sn,求Sn的值(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
图3
分析:本题目涉及函数的几何规律题,首先可根据直线解析式y=x+1求出OA1=1,即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得A2B1=A1B1=1,则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求得A3B2=A2B2=2,则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2,求得A4B3=A3B3=22,得出规律,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n的值.
解:直线y=x+1,当x=0时,y=1;当y=0时,x=-1,所以OA1=1,OD=1,∠ODA1=∠A2A1B1=45°,则A2B1=A1B1=1,所以因,所以,所以同理可得,所以
试题2:如图4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1连接AB,过AB的中点C1分别作x轴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A1、B1,连接A1B1,再过A1B1的中点C2作x轴和y轴的垂线,照此规律依次作下去,求点Cn的坐标.
图4
分析:本题目为涉及坐标系的几何规律题,考查矩形、相似三角形、点的坐标等知识,首先需要从图形条件以及文本条件中求出点C1,C2的坐标,△AOB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得AB的长,过AB的中点C1作出x轴和y轴的垂线,则C1A和C1B是△AOB的中位线,则可求得C1B1和C1A1的长,进一步延伸可求得C2B2和C2A2,则点C1和C2的坐标可求,且存在关联性,进而可猜想CnBn和CnAn,从而可确定点Cn的坐标.
解:△AOB为直角三角形,因OA=1则AB=2,C1A和C1B是△AOB的中位线,所以进一步推知则点Cn的坐标由CnBn、CnAn的长确定,根据规律可知则Cn的坐标为
上述两题均为涉及直角坐标系的几何规律题,求解时依托直角坐标系来定位几何元素,结合几何性质进行特定分析,由此开展的规律联想更为精确.试题1利用一次函数,结合直角坐标系求解正方形的边长,利用几何知识求三角形的面积,探求规律,从中总结出Sn的值;试题2则是利用直角三角形及中位线定理来求解相关点的坐标,并从图形中总结出相关边的数量关系,进而实现求解.对基本图形的充分把握是解题的基础,合理利用几何性质,关注求解过程中的几何关系可实现最终的规律推演.
上述几何规律题涉及了直角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勾股定理、中位线定理等几何知识,问题的求解均是通过对基本几何问题的逐个解决来实现的,基础知识的合理利用依然是解决综合问题的关键,尤其是对于中考知识点高度融合的新题型.因此在中考的备考阶段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学习,学习习题的通性、通法,克服题海战术的功利性策略,回归到最原始、最有效的教材学习中,通过对教材的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讲解,帮助学生强化知识,利用对接课本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数学概念产生本质上的理解.
规律探究题是以基础数据的规律变化为主,数据的变化暗含在几何中,几何元素之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例如点的坐标、边长、角度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几何信息,把握几何关联性是解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拓展推演才更为合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的关联性,可以设置一定的障碍来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特定的情景来培养学生情景判断、图形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规律探寻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创新探究能力是规律探究题的命题出发点,解决规律探究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汇总、结论猜想的过程,需要学生对数据进行筛选,除去其中不相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融合,大胆猜想,创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品质.对于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需要从思维层面开展,让学生摒弃死记硬背、单纯套公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点,让学生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可以采取探究的教学模式,用科学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几何规律探究题是中考难度较高的题型,对于该类题型需要充分理解文本信息和图形信息,把握几何元素的特殊关系,通过对特例的拓展分析来发现其中暗含的规律.在教学中而应该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设置特定的情形来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的关联性,让学生逐步掌握规律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1.邰群燕.从2016年全国中考题看规律类问题从何入手[J].中学数学(下),2016(11).
2.陈家武.对一道课本规律题的探索归纳和推广[J].中学数学(下),2017(4).
3.卫拴科.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发现和探索数学规律[J].数学教学通讯,2016(26).
4.陈善信.初中数学基础训练的有效策略探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7(2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