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点”:平行四边形起始课教学与思考

2018-03-03 01:59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周晓秋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四边形预设平行四边形

☉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周晓秋

平行四边形的起始课教学一直是各级教研热点课题,很多地区赛课、研讨课、示范课常常选此课题,很多期刊上也有这节课的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笔者近期有机会开设该课的教学研讨课,参考了一些文献、或网络(QQ群)、或网上视频课,并融入自己的一些思考,本文梳理该课的教学流程,并跟进思考,提供研讨.

一、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旧知:我们学习平面几何有一段时间了,最熟悉的是什么图形?除了一般的三角形,我们还学习了特殊的三角形,有哪些特殊三角形呢?以等腰三角形为例,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内容?通过三角形的学习,积累了经验与方法.学习了三角形之后,你们认为应该学习什么图形?除了一般的四边形还要学习什么?

教学预设:在提问上述旧知时,随着学生的互动对话,学生对三角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以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为例,引导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学习经历,明确几何图形的研究思路:定义——性质——判定——应用.引导学生类比三角形的特殊化,学生容易想到特殊的四边形.在黑板上渐次生成如下板书:

展示图片: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特殊四边形(如图1、2),认真观察,如果把图形抽象出来,是什么图形?

图1

图2

教学预设:教师展示图片,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激发学习兴趣;确定本节课研究对象为平行四边形,引出本课课题“平行四边形”.

教学环节2:画图活动,给出定义

给出定义:小学的时候,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怎样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呢?

教学预设:学生回忆小学所学平行四边形知识,教师板书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画图活动:你能根据定义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演作图(如图3).

图3

教学预设:教师类比三角形,指出平行四边形的记法和读法.刚才我们用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表示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也可以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要素:邻边、对边、邻角、对角、对角线.

回顾小学阶段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图感知平行四边形.

追问: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接下来我们应该继续学习什么呢?

教学预设: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记法、读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间进行相互转化.体会定义的双重性,既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又可以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据.

教学环节3:猜想发现,证明性质

提问: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呢?观察刚才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具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独立思考,并写出你猜想的结论.类比等腰三角形,确定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方向,从定义出发,再研究性质.

教学预设:图形性质是研究图形的构成要素——边、角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边的位置关系在定义中已有所体现,重点研究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度量,提出猜想,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教师及时参与并指导.然后展示猜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容易用到度量操作验证、对称操作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教具展示对称操作验证的过程,说明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由于上述问题比较开放,教师需要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这条猜想进行推理论证的教学预设是:如果学生提出连接对角线,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连接对角线?如果学生找不到证明思路,教师引导学生由结论(证明线段相等)出发,分析达到目标的方法(通过三角形全等证明边、角相等),需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在初步形成证明思路之后,学生独立推理证明,适当安排学生上台板书,并规范证明过程.讲评时,鼓励学生展示他们证明角相等时的不同方法,并跟进反思“殊途何以同归”.

教学环节4:性质应用,例题讲评

例1 如图4,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若∠B=50°,则∠A=___°,∠C=___°,∠D=___°.

(2) 若AB=2cm,BC=3cm,则▱ABCD的周长为_____cm.

图4

图5

例2 如图5,在▱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E=DF.

求证:AE=CF.

教学预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展示,说明理由,巩固性质.对于例2,学生独立思考,先行证明,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然后再找一位同学展示证明思路与证明过程,鼓励不同做法,最后总结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除了全等三角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又一重要工具.

教学环节5:课堂小结,梳理反思

预设如下小结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探究性质经历了哪些过程?体会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3)对于平行四边形,你认为还要研究哪些内容?

教学组织:让学生回顾思考,积极交流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类比等腰三角形的学习,按照“定义——性质——判定——应用”的研究思路,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的研究方法,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类比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有力手段.在师生小结的基础上,完善形成板书(见下面“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一、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例题讲评区】研究思路:定义-性质-判定-应用A D B研究方法:四边形类比转C化三角形记作:▱ABCD二、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思想方法:观察-猜想-验证

二、教学思考

1.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找准知识生长点

备课之初,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包括全面研习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不同版本的教材上这部分内容的素材,以及对平行四边形第1课时的内容划分.比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平行四边形,但初中学段对平行四边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按张奠宙先生所说“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是‘消费’数学,而到了中学,就要开始‘还债’,追问理由,进行推理论证”.这也是平面几何学习的价值或精神所在.找准知识生长点之后,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片(富含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引入新课,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从定义出发画图直观感受并猜想和证明相关性质.成为这节课新知引入和探索的逻辑链条.

2.精准研究班情学情,明确教学用力点

经常借班上课的老师会有这样的感受: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即学情不同)上出来的效果往往相差甚大.可见精准研究班级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明确教学用力点是十分关键的.在上文课例中,我们针对本班学情,“舍弃”了有些教材上在第1课时学习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个知识点,而用力点放在师生互动对话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让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与思想方法的感悟得到了时间保证.

3.选配典型例题习题,聚焦训练发力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共两课时,第1课时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第2课时研究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从边、角两方面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积累几何图形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在探究中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对于培养演绎推理、训练数学思维、积累活动经验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本课在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上所需教学时间较多,所以例题教学环节就不宜选配太难的习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平行四边形起始课、新授课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要突出本课的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性质).顺便提及,当下有些“习题单”式的导学案,混淆了新授课、起始课、习题课的教学目标,在学习一个新概念、新性质的起始阶段,就选配了很多“好题、难题”,反而“败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把本来很简单、美妙的数学概念或性质,变成“面目可憎”的难题的习题教学.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1.刘东升,沈红艳.经营转场:折纸串起平行四边形起始课教学[J].中学数学(下),2016(10).

2.郑毓信.“开放的数学教学”新探[J].中学数学月刊,2007(7).

3.章建跃.构建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J].数学通报,2013(6).H

猜你喜欢
四边形预设平行四边形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四边形逆袭记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