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数学课堂的三个层次
——懂·通·透

2018-03-03 02:00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李晓琴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反比例平分线等腰三角

☉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李晓琴

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是真正高效的?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认知水平的三个层次进行衡量.初级层次——学生在课堂上对学习的知识是否懂了;中级层次——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能够举一反三;高级层次——上升到学习的三维目标层面,学生是否对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及其呈现规律有了透彻的认识.总之,高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到通,再从通到透的拓展过程.

一、懂

对数学概念、定律、公式、法则等懂了,不仅能道出它的内涵,还能指出其外延,从而理解其在数学中存在的意义.在现实中有许多学生总是讲:“老师课上讲的内容我都懂了,还做了工整的笔记,但做练习时却无从下手.”到底何为懂了?靠死记硬背记住的知识内容不能算懂了.真正懂了具体表现为:第一,能够将概念、规律和定理等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来,能找到知识的关键;第二,能够将知识理解了,练习时不陌生.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该如何去教,学生才会懂了呢?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摸透学生的学情,不能用停滞的目光去审视学生,在备课时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设计到位.数学是较为抽象的,首先必须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或事实的情境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具体生活经验中去抽象概括出新的数学知识,通过实验实践、动手操作来体验这些数学原理,才能真正懂了.

案例1在图1中,M是某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一点,以M点为一个角的顶点,与x轴和y轴组成一个长方形,其面积是8,因此可得出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_______.

以下是摘录课堂师生互动画面片段.

图1

师:①什么是反比例函数?举例说明.

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是怎样的?

生:①如果两个变量的每一组对应值的乘积是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剪一个面积为20cm2的长方形,长与宽的关系是反比例函数关系……

让同学们将本题的解题步骤写在纸片上(要规范步骤).3分钟后让小组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解题纸片;教师进行筛选,通过电子白板投影方式将解题展示出来.

师:请学生乙上台说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这两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孰对孰错?请同学们画出反比例函数或草图,看看情况吧.

师:通过作图对比(图略),能够理解k>0和k<0的图像形式了吧,第一次展示出来的解题步骤中存在的问题是:甲同学没有结合到图像信息,没有考虑双曲线在第Ⅱ、Ⅳ象限,也就是没有认识到反比例函数中的k<0.

点评:倘若教师与学生一样对数学问题模棱两可,那么教学就失败了.怎样才能确诊学生是否真懂了呢?从案例可以窥见一斑,从他们能否对数学概念、定律、公式、法则等各种做出正确表述,并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当然,从教学实践表面看,题海战术能够强化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在应试中获得高分,然而,题海战术必然让学生在繁重的练习中对数学学习望而止步,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与现代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通

“通”就是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懂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综合,能够在新情境下举一反三.“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必须亲历同步题的解疑、实验技能的锤炼和思维拓展的构建,让他们养成换位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在剖析案例时,要点明不能忽视的关键词,用规范的解题步骤做示范,让学生能清晰地看清楚例题的解题思路,从而达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该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初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模仿性,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必须先内化所学知识.因此,一道典型例题的剖析之后,需要用三道左右的变式练习进行仿照,按照教师的示范过程进行下去,达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

案例2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的课堂实录片段.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学生丙说说你判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方法吧!

生: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角平分线是角对边上的高……

师:该学生所讲的在等腰三角形中的两条边相等与两个角相等,边和角是什么关系呢?

生:边所对的角、角所对的边是一一对应的.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知道了在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生:对称图形的方法.

师:说得对!倘若三角形的边不相等或者是角不相等,边所对的角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形的纸片用对称的方法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1:在△ABC中,如果AB>AC,可以得出∠C>∠B吗?

生:(实践探究)先找一个△ABC纸片,在角上标识字母,使得AB>AC,如图2,然后将△ABC沿∠A的平分线AM折叠,C点落在AB边上的点C′处,可知AC′=AC,这样得到∠AC′M=∠C.又由于∠AC′M是△BMC′的外角,故∠AC′M>∠B,即∠C>∠B.

图2

点评:对称图形的操作是一种有效的几何证明方法,其对称方法是角平分线,这是从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得到的启示.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驱动了学习兴趣,轻松地得出“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等,大边所对的角较大”的结论.

问题2:在△ABC中,如果∠C>∠B,可以得出AB>AC吗?

学生如果能够折叠出图3,就可以证明问题2,这里就忽略练习步骤了.

点评:对称图形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边的垂直平分线也是一种对称轴.学生没有动手实践,就不可能理解“对称”的含义,也就无从得出“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等,大角所对的边较大”的结论.

这就是将“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进行拓展,问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什么,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只有清楚了对称轴,才能进行拓展.

图3

三、透

“透”是透过对事物的现象抓住其本质,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对数学的“双基”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无论是剖析数学概念、定律、公式、法则等,还是进行解题演练,其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解决某类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这里的“方法”是自己的,而不是“技巧”,“技巧”是别人的方法.要学会触类旁通,明辨是非,这才是懂了、通了,学会“以渔而得鱼”,这才是透了.透了才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三个层次的设置是循序渐进的,如果没有对数学概念、定律、公式、法则等的“懂”,就不可能对知识融会贯通,更不会触类旁通,没有“通”,也不可能吃透知识,终生受益.教学是无定法的,而学习必须有法.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懂了、通了、透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有推广价值的.

1.张红生.变式教学让数学高效课堂更精彩[J].中学数学(下),2011(9).

2.陈明钟.实施过程性教学模式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学数学(下),2016(8).

3.陈唐明.本质的角度·思想的高度·思维的效度——高效数学课堂的三个基本维度 [J].数学教学研究,2014(5).H

猜你喜欢
反比例平分线等腰三角
上期《〈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玩转角的平分线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两圆一线”巧算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潜伏”在平行四边形中的等腰三角形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