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众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

2018-03-02 13:20张汝昊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依法治国

张汝昊

摘要: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成果,依法治国更是我国强调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要求大众必须对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相应了解,并且拥有健全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对于高中生群体,其不仅要杜绝自身的违法行为,更要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权益,而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成为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文章围绕大众法律意识现状开展相应的研究,探究提升高中生群体法律意识的合理化对策,以此来奠定我国法治化国家基础。

关键词:法律意识;普法教育;依法治国

一、大众法律意识内涵及功能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中的一种,是个体对法律现象的主观状态,比如高中生群体对法律的认知、对法律的情感和态度等等,鉴于高中生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每一个高中生对于法律的主观态度也存在差异,最终会形成法律意识的差异。大众法律意识则是社会大众对现实法律的态度、心理、认识等,并对法律产生信念、价值、习惯等各类要素的评价总和。

法律意识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认识功能。主要是针对法律的作用、性质、特点产生了解,是法律意识的初级体现;第二,预测功能。主要是指个体会根据法律规范预测事件的合法性,预测行为是否受到法律制裁;第三,调节功能。基于个体对于法律的了解和评价,以法律来调整自身的行为;第四,传播功能。法律意识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进行传播,并且产生相应的正能量,在社会群体中得到发扬。

二、大众法律意识现状解析

(一)我国大众法律意识建设成就

隨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也在急速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社会公众更关注精神素养,并产生相关的法律意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重点进行了普法教育,尤其是针对高中生群体,希望通过教育让高中生群体能够接触法律,了解法律,并运用法律。纵观三十余年的普法教育,21世纪我国公民对于基本的法律常识、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文化已经拥有更深的了解,尤其是高中生群体可以基于法律调整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中生群体的犯罪率已经实现大幅度的降低,这与高中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提升密不可分。同时,目前我国多数社会高中生可以利用法律作为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将法律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之中,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权益。在高中生群体法律意识不断提升的前提下,高中生刑事违法案件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维权案件数量则处于上升状态,高中生群体在法律意识的支配下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也是我国大众法律意识建设的最大成就。

(二)我国大众法律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在法律意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相比其他意识领域的发展,法律意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法律意识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公众法律意识差距较大。在30多年的普法教育中,高中生群体已经产生了法律意识,懂得利用法律作为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但仍有部分高中生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以法律保护自身权益,有的还会出现打架、伤害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其次,法律意识条框化。我国高中生群体法律意识长期受到负面的文化影响,阻碍了现代法律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将高中生群体的法律意识局限在框架内。再次,我国法律意识培养有待提升。虽然我国普法教育开展已经超过30年,但仍存在培养不全面的问题,并且部分法律漏洞过多,尚不健全更给法律意识培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最后,高中生群体法律意识更新缓慢。法律意识是不断变化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进行更新,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但民众的法律意识更新却十分缓慢,法律意识和社会发展差距较大。

三、大众法律意识培养与发展

(一)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我国应逐渐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以经济发展带动法律意识的提升,当大众物质基础得到满足后,精神需求就会实现有效提升。利用良好的市场经济制度,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有助于增强大众的法律意识。一方面,以提高经济水平促进大众法律应用的自觉性。政府及社会应该倡导自由经济,让社会公众广泛的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之中,一旦社会公众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就会面临各类矛盾,并且需要借助法律解决矛盾。此时,相关部门应利用法律途径帮助大众解决矛盾,并引导大众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法律,尤其是高中生群体,直到大众可以熟练的利用法律作为武器保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培养社会公众法律观念形成。市场经济环境要求社会公众拥有权利观念、社会契约观念以及法律观念,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培养法治环境,以明确的法律规章解决现实矛盾,让大众意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政府应抛弃传统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利用法律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也需要依照法律开展相应的经营活动,大众长期处于企业之中,经常利用法律处理问题,法律观念自然会逐渐形成。

(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社会民主制度和大众法律意识具有密切的联系,法治社会不能没有民主,而民主又是法治社会的基础。一方面,完善我国民主制度。民主制度可以有效保证大众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能够保障依照大众的利益制定相应法律规范,允许大众参与制定法律规范,大众会更愿意接受相应法律约束,从而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展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大众的法律意识会得到提升,懂得利用法律来保障民主权利,尤其是具有较高素质的高中生群体。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民主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政府应该创建良好的民主环境,监督权利的应用,避免出现滥用司法权力、执法不公的现象,在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下,大众的法律意识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更加相信民主和法治。

(三)增强大众法律安全感

依法执法、严格执法是增强大众法律安全感的关键,大众法律意识仅是脑海中对于法律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转变成为现实必须依靠严格执法,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利用法律来保障大众的合法权益,能够做到执法严明、执法公正,让大众的合法权益能够受到有效保护,才能增强大众对于法律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一旦大众对于社会法律产生了相应的安全感,信任法律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作用,这种信任将会反作用于法律意识,并促进大众法律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四)完善普法教育机制

普法教育是提高大众法律意识的最直接途径,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一方面,以多元化方式进行普法教育。应充分利用普法教育来提高大众法律意识,尤其是对于高中生群体,利用多渠道、多方式让大众接触到法律知识。不仅要注重传统普法教育渠道的建设,更要利用网络信息渠道进行普法教育,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工具进行法制宣传,让大众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法律教育。另一方面,紧密普法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普法教育应该注重相关法律知识和内容的更新,并且注重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学习普法教育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让大众意识到法律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此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阳李.论我国转型社会的法律意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04).

[2]赵彦辉.浅议法律意识[J].人力资源管理,2017(06).

[3]韩东序.论法律意识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J].法制博览,2014(19).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十五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依法治国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立良法 谋善治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