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做题作用

2018-03-02 08:00章凤美
新课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页数探索性水塘

章凤美

(浙江省杭州市省府路小学)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做题。做题有什么作用呢?

一、做题为了寻找规律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探索性练习,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从而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用一根20厘米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宽都是整厘米数),计算它的面积。长和宽之差的变化与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道开放题,给学生提供较多思维空间。学生首先自主探索,思考怎样确定长方形的长和宽。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在演算,有的在做表。过一会儿,一些学生开始举手,急于汇报。不难看出,学生已经探索出其中的奥秘。学生在黑板上把表画出来了。

周长(厘米) 长(厘米) 宽(厘米) 长与宽之差 面积(平方厘米)20 9 1 8 9 20 8 2 6 16 20 7 3 4 21 20 6 4 2 24 20 5 5 0 25

根据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长和宽之差的变化与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积极寻找规律,踊跃发表见解,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二、做题为了理解生活

在一个水塘五个不同的地方测出它的水深如下:1.4米、1.65米、1.55米、1.8米、1.35米,这个水塘的平均水深大约是多少米?(先估算,再计算)

读题后,大部分学生估计在1.5米左右,通过计算,得到精确数值。这个题目给六年级学生做,太容易。为了加强数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我问:“从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方式分析现实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这时我用多媒体展示题目中的画面,并及时动态连线提示水深,一位1.55米左右的小男孩向水塘走去。画面定格在1.8米的位置,传来画外音:这个小男孩不会游泳。一个性急的学生说:“危险,不能到这个水塘洗澡。”学生根据这幅画面和计算数据,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懂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做题为了把握事物本质

小红看一本200页的书,前4天看了总页数的40%,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书还要多少天?

这道题目并不难,学生陆续拿出了自己的解法。

解法一:(200-200×40%)÷(200×40%÷4)

解法二:200×(1-40%)÷(40%÷4×200)

解法三:200÷(200×40%÷4)-4

这些解法都是求出具体的量,一种是根据“剩下的页数÷每天看的页数=还要多少天”而求出;另一种是根据“总页数÷每天看的页数-已看的页数=还要多少天”而求出。这是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可是有个别学生则用极其简便的方法算出得数:4÷40%-4=6(天)。这种解法关键是透过全书的40%这个表象,进一步理解为看完全书一共用的时间的40%是4天。即看完全书的40%用4天,那么看完全书则用4÷40%=10(天)。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了解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做题为了启迪智慧

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2008年7月第2版)第24页有这样一道题目:

有的学生这样解答:

答: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

解题思路是:把苹果移1箱给香蕉,这样都是8箱;把每箱都看作最高质量35千克,则35×8×3。三种水果最多是840千克,比1吨少,所以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得通。这种解法比先求出三种水果的总质量,再与货车的载重量(1吨)比较,来得更简便。学生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启迪了智慧。

猜你喜欢
页数探索性水塘
水塘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语文建设》(下半月)2020年1—12月总目录
醉在水塘
应该从第几页看起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荒漠水塘
多角度思考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