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
摘 要: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先参加职前培训再就业。社会培训机构众多,而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较少。文章从大学毕业生对职前培训的需求出发,分析了当前社会职前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前培训;培训机构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投入,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就业大军日益庞大,教育部表示,2018年全国约有820万大学毕业生,就業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企业招人难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人力市场供需两旺的表面下,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两难”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职前培训作为目前解决此热点问题的途径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大学生职前培训现状
为了避免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大学生们通常会选择提前通过职前培训接触职场,增加就业实力。职前培训可以使大学生提前接触职场,直面职场规则,有针对性地提高职场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而企业招聘人才也会更加倾向于接受过职前培训的大学生。实践表明,接受过职前培训的大学生会更加自信,在就业求职过程中会更具有竞争力。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职前培训主要有高校自主开设的就业相关课程和社会培训机构两种形式。目前来看,这两种形式的职前培训都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1.1 大学毕业生对职前培训需求旺盛
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往往对职业发展很迷茫,认为就业还是很遥远的事,等快毕业了再准备找工作也不迟。缺乏就业危机意识,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得过且过每一天。等到了毕业才猛然醒悟,该具备的技能还没有学会。面对企业的各种用人标准和要求,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信心不足,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要做什么,缺少职业定位和清晰具体的职业目标。他们通常感觉自己没有或很少有符合用人单位的条件,出现畏难情绪和求职挫败感。因此,很多大学生为了提高专业技能,进一步迎合用人单位需求,通常会选择在就业前进行几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大学毕业生对职前培训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他们往往会选择校外的社会培训机构进行职前培训,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1.2 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有效”性严重不足
目前,基本每所高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中心等类似机构,其主要职能之一为负责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会同教务处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组织工作。基本每所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类课程。然而,根据日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高校自主开设的这类就业规划指导课程就首当其冲被大学生们定义为没有什么学习意义的“水课”。就业规划指导类课程之所以被大学生们定义为“水课”,究其主要原因是这类课程从大一就开始开设,一直到毕业,每年都有且每年课程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没有特色,学生感受不到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学跟没学一个样。久而久之,学生开始排斥这类课程,从而导致了就业指导课程“有效”性严重不足,没有达到为学生就业规划指导的目的。然而高校又不能取消这类课程,只能为了开设而开设,如此恶性循环。
1.3 社会职前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社会上的职前培训机构收费过高,短期的培训课程动辄上万甚至几万,培训费用远远超出了大学的学费,给没有收入的毕业生带来很大经济负担。其次,当前社会职前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往往都是短期速成,在短期内强化某一方面的技能,如果在学校所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则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达不到需要的培训效果。这种填鸭式培训模式使得学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短时间内学会了某些技能,换一个工作场景可能就无所适从了,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再次,培训机构往往打着推荐就业机会甚至包就业的幌子,实则无法给学生推荐真正想要的工作岗位。“不就业就退费”等说法对于还处于对未来的迷惘阶段且迫切希望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有人甚至为了报培训班而莫名背上了贷款。社会培训机构的存在是对高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但这条“缓冲带”只不过是一个获取职场信息的渠道,并不决定学生最终能否顺利入职,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
2.1 校企合作是开展高效职前培训的基础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向社会、向企业输送具有高素质、多技能符合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要达到以上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则必须直接顺应市场变化,与体现市场行业需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让企业走进校园,企业直接参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让校园融入企业,高职院校可借助校企合作这个平台,直接了解企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重新进行优化组合,与企业共同育人,从而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开展校企合作职前培训的高职院校较少。究其原因,(1)校企合作模式还不够成熟,缺少稳定性,合作范围较小。目前学校跟企业仅在课程、实训室、实习场所等几个方面开展合作,合作还不够深入,合作机制还不够完善。(2)双方投入不够,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经费有限,难以支撑深化合作的需要。学校师资资源有限,在人力成本上很难投入更多。另一方面,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是为了在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的同时获取经济利益,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永恒的目标。无利可图企业自然不会投入太多。(3)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校企合作不单单是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问题,它更需要政府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保驾护航才能走得更远。
2.2 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的优势
目前,高校跟企业合作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为顺利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会给高校、企业、学生甚至社会带来更多的惊喜。一方面,对于高校而言,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展职前培训可以让高校自主开设的就业规划指导类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和丰富,从而摆脱“水课”,进一步打造成“金课”。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职前培训可以增加学生对口就业率,可以为学校挣得更高的社会荣誉。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职前培训可以将企业的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既可以缩短企业用人培养周期,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又可以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起到宣传的效果,从而造就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1]。基于校企合作的职前培训的直接受益对象就是大学生。通过职前培训,大学生可以较早地接触社会,接触企业,接触市场。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专业技能和竞争意识,增强就业竞争力。
3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前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双重保障
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是由高校和企业联合举办,由高校和企业一起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首先,学校将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用人单位看重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基本的职业素质贯穿在教學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其次,合作企业除了可以提供企业一线师资来校授课,还可以在不同阶段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实践设备和实践岗位。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增加接触职场的机会,锻炼职场沟通能力,使学生更加“职业化”。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免去了找工作的劳碌奔波,解决了毕业即失业的难题。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前培训具有社会职前培训机构所没有的优势,高校跟企业可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提高职前培训质量[2]。有了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保障,学生们就不会盲目选择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不用担心上当受骗。学生们在学校就可以完成高质量的职前培训,节约了时间和金钱成本。
4 结语
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高校和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学和企业培训融为一体。根据企业真实需求结合市场导向采取适当培训措施和培训策略,可以有效增强职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切实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解决学生就业困境,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作为现阶段有效的培训方式,始终都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好培训规划。校企合作开展职前培训不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的,需要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学平.校企合作的现状及模式研究[J].卷宗,2013(10):165-166.
[2]佚名.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C].郑州:2012河南省有色金属学术年会,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