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聊城八角鼓的传承现状

2018-03-01 10:22于秀慧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传承人思考现状

于秀慧

【摘 要】中国民间音乐中,不论是民歌、器乐、曲艺还是戏曲,都将面临着如何将传统的民间音乐传承下去的诸多问题。聊城八角鼓这一流传在鲁西南的曲艺曲种,这一曾在清代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的曲种,如今也面临着传承即将中断的尴尬局面。如何才能保留住这一重要的曲艺曲种,本人就目前传承现状及传承问题有了几点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现状;传承人;思考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048-01

一、聊城八角鼓的传承现状

聊城八角鼓是由清代沿京杭大运河,从北京流传到聊城的一種曲艺曲种,原是受北京八角鼓、单弦牌子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吸收当地的民歌、方言,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性的曲艺曲种。聊城八角鼓从北京传入后,就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曾一度被当地百姓认为会唱八角鼓的都是“能人”①因此,也出现了很多拜师学艺的传承人。如第一代传承人褚连登、李文明、刘广成;第二代传承人吴化洽、展永福、窦占玉、汪子鸿;第三代传承人逯本荣、史广义、胡学清、刘庚寅;第四代传承人逯焕斌。以及以团体形式出现的——聊城经济开发区冯庄。

(一)唯一传承人——逯焕斌

笔者做田野得知,目前只有第四代传承人逯焕斌尚还健在,逯焕斌是唯一在世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也已是82岁高龄,身体欠佳,需坐轮椅。据逯老介绍,他是因为非常喜爱聊城八角鼓才愿意学的,喜欢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而他的师傅就是第三代传承人逯本荣,天生聪慧加上他本身喜爱,因此深受师傅的喜爱,同时对他也是非常的严格,一句唱词要演唱数十遍甚至百遍才能通过。所谓严师出高徒,逯老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学会了三十多首曲牌,几十首长短篇剧目。在采访中,逯老为了满足笔者不虚此行,特意小声哼唱了两句剧目《小秃闹房》中的曲牌“鼓子头”,尽管气息已经跟不上了,但是还是能听出逯老的曲牌韵味一如当年。聊城市文化馆为了保留住逯老的演唱,曾在逯老年轻时为逯老特意将他所会演唱的曲牌和剧目全部以录音的形式录制了下来,这也是传承的一种方式。只是遗憾的是逯老后面没有了学习的徒弟,也没有正式的传承人,只有他的音频资料成为了给后人学习的珍贵资料。

(二)唯一传承团体——冯庄

冯庄,是地处聊城经济开发区北部的一个村庄,因当年第四代传承人逯本荣在文革时期去冯庄避难,又因当地百姓极其喜欢聊城八角鼓,因此逯本荣在生存的同时,教唱冯庄热爱八角鼓的百姓演唱,同时也出现了伴奏团体,也正是如此才成就了后来的冯庄文艺宣传队。琴师侯逾越,主唱侯香荣是目前冯庄聊城八角鼓的主要成员;但遗憾的是琴师侯逾越也在笔者采访完不久因生病去世了。他的去世也导致了聊城八角鼓传承路上又少了一位传承人。冯庄,会演唱聊城八角鼓的人相对较多,但在曲牌的演唱上与传承人逯焕斌有异曲同工之处,冯庄的演唱更具有即兴性,原因是学演唱的人众多,师傅是以群教的方式进行教授,而逯焕斌则师傅是一对一,口口相传的方式教授,因此有所区别;另一原因是琴师的影响,在冯庄,聊城八角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八角鼓和三弦,因三弦为主要旋律伴奏,琴师的即兴演奏也是导致演唱者与逯焕斌不同之处的主要原因。由此得出,聊城八角鼓的另外一种功能就是即兴性较强。

二、由传承现状引发的思考

聊城八角鼓的传承现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承人老龄化,传承团体日益解散化,这种局面对于这种曲艺曲种的保护传承是非常不利的。该如何去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呢?又该如何以什么样的方式得以将之继续传承保留下来呢?虽然有传承人的音频资料,但是一直将它在馆内保存着,甚至是保藏着,又如何去传承呢?这也正是值得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传承不仅仅是用文字或口头去写写、说说而已,应是把它落到实处。民间歌舞、器乐作品可以在高校的课堂上拿来演唱,演奏,那为何这种曲艺曲种不可以呢?高校课堂的传播是传承曲艺曲种,特别是地方曲艺曲种的一个重要场所和媒介。大学生不应只知道现今最流行的音乐,更应该掌握本土的地方性音乐,这也是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

建立传承基地,也是当下迫在眉睫的一个举措,特别是在高校建立传承基地,将在世的、会演唱聊城八角鼓的传承人及传承团体亲自教授学生演唱,或让学生根据记录的谱例演唱,也是一种必要的传承方式。将传统曲艺曲种走进高校课堂,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能直观地去感受书本上的知识直接能亲自学习演唱,达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相结合。另一方面,在传承本土音乐的这条路上,也将老艺人及传承人几十年的技艺得以延续,不至于将它就此中断。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下,尽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及学生不太喜欢聊城八角鼓这种传统的曲艺音乐,但是了解传统曲艺音乐是每个学生和每个年轻人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基本要求。传承,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也不管经历多少坎坷,始终都要将它传承下去,因为它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音乐,也是一个地方标志性的象征。

注释:

①“能人”聊城当地方言语言,意思为由本事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宇琪.“八角鼓族系”曲种的界定和成因[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1).

[2]王宇琪.八角鼓曲种系统音乐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6(1).

[3]张林燕.聊城八角鼓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大观,2013(7).

猜你喜欢
传承人思考现状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