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剧又新演,宛如初相见

2018-03-01 10:22谢立伟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婺剧南戏创新

谢立伟

【摘 要】新编婺剧《白兔记》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之一。该剧由编剧谭志湘在南戏《白兔记》基础上进行改编。故事更加简短,语言更為通俗,其中有诸多创新之处。首先情节简练清晰,主人公刘知远一改之前的“负心汉”形象,导演在舞美设计上独具匠心;其次表演上“文戏武做、武戏文做”的特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此剧与越剧等版本的《白兔记》既相似又相异。“似”是故事情节,“异”是表现形式。总而言之,婺剧《白兔记》让观众在旧故事中看出了新花样。

【关键词】婺剧;南戏;白兔记;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017-03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演出的新编婺剧《白兔记》,改编自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刘知远在其兄嫂逼迫下犯下罪行,无奈离家投军。兄嫂逼其妻李三娘改嫁,被拒。兄嫂恼怒,罚李三娘“日担水、夜推磨”一日晚,李三娘磨房分娩无人接生,用牙咬断脐带,生下“咬脐郎”,也就是后来的刘天佑。狠心的兄嫂又要加害咬脐郎,幸被窦公相救,并将婴儿送往刘知远投军处,从此一别16年。刘天佑长大成人,一日带兵围猎,追赶野兔与生母李三娘井边相遇,但各自不知对方身份。刘天佑同情三娘,愿为她传信寻夫,后刘知远连夜赶路救刘三娘,家人团圆。

新编婺剧《白兔记》,其情节梗概与南戏剧本基本一致,但在细节处编剧做了修改。一些改动有创新意义,然而一些改动是存在着小瑕疵的。在这之前越剧等剧种对《白兔记》进行过演绎。虽然是同一个故事但不同剧种呈现出来的作品却各有千秋。此次婺剧《白兔记》与之前的越剧既有异曲同工之处,又有独具一格之地。

一、故事情节推陈出新

宋元南戏《白兔记》在我国戏曲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白兔记》中的刘知远是后汉开国皇帝,其事迹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广为流传。《白兔记》故事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翁敏华在《刘知远白兔记纵横表里谈》一文中介绍道:刘知远的故事流传的形式是十分多样的,比较主要的有:一、《五代史平话·汉史》,二、《刘知远诸宫调》,三、南戏白兔记,四、元刘唐卿所编杂剧《李三娘麻地捧印》。其他如明传奇《红袍记》,无名氏《后白兔》、皮黄、宝卷、滩簧等十余种,历数百年而传唱不衰。①朱恒夫在《刘知远故事流变考论》一文中也持有相似的观点:最早描写刘知远故事的是《五代汉史平话》,《刘知远诸宫调》将故事重心移至家庭,重塑了人物形象,《刘知远白兔记》纳入婚变戏的类型中, 刘知远成为负心汉形象。②由此看出《白兔记》是一部源于史实,历经多次改编的传统剧目。

新编婺剧《白兔记》对传统故事进行了现代化改编。一是情节的删减。南戏《白兔记》共三十三出,前十二出主要讲述刘知远耗尽继父家业,被赶出门,“日间在赌坊中搜求贯百,夜宿马鸣王庙安身”。一日,正逢李文奎到庙里祭赛,刘知远饥饿难耐,遂偷取了福鸡。李文奎看到五爪金龙抓去福鸡,认为刘知远出身奇异,于是留他在庄上牧牛放马。后来,李文奎听到刘知远“鼻息如雷振也,气如吐虹”, 又见其“蛇穿七窍”,意识到他乃“大贵人”也,遂招他为婿。然好景不长,刘知远、李三娘婚后不久,李文奎病逝,三娘的哥嫂李洪一、张丑奴对他们百般刁难。《逼书》《说计》《看瓜》三出就详细描写了刘知远所受的欺侮,李、张二人先是逼他写休书,后又施计让刘知远去铁面瓜精出没的瓜园看瓜,企图害死他。刘知远难以忍受这种屈辱,与李洪一发生冲突,后在三叔的建议下去并州从军。接着,从第十三出《分别》起便开启了李三娘悲苦的命运。③

新编婺剧《白兔记》共八场戏,第一场《算计》便是张丑奴与李洪一商量如何陷害刘知远。婺剧《白兔记》将南戏前十出的剧情尽数删去,刘知远如何被收留又怎样与李三娘成亲,在此剧中都没有呈现。在第二场戏《瓜园》中,刘知远打死的铁面瓜精是被张丑奴收买,并要取其性命的前村张二楞假扮的。刘知远伤人性命,为了躲避牢狱之灾而不得不与李三娘告别。这一情节设置与南戏不同,但是这样就使得剧情变得更加合理,刘知远的人物形象也就不像之前那般冷酷。

南戏剧本当中,《投军》、《强逼》、《巡更》、《拷问》、《挨磨》等几出戏都是将刘知远从军的故事与李三娘在家遭受兄嫂折磨的剧情交替展示。这在形式上有点类似于影视剧中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在婺剧《白兔记》中,自第二场刘知远从军走后,第三场《逼嫁》、第四场《产子》都没再出现刘知远的身影。直到第五场《送子》中刘知远才再次出现,这时刘知远已经是大将军,岳氏也已经与其成亲。这段情节的改编,笔者认为并不成功,虽然故事更加简洁紧凑,但是削弱了刘知远从军途中的磨难,逻辑性被大大减弱。在南戏中,岳氏在第十七出《巡更》中就已经出场,她心地善良地给在寒风中巡逻的刘知远披上了外套,这既刻画了岳氏知书达理、宅心仁厚的性格特征,也给日后她与刘知远的结合埋下了伏笔。婺剧中刘知远再次出场的时候,岳氏就已经在其身旁,这样的情节设置略显突兀,对岳氏的人物形象塑造也过于简陋。再者南戏第二十一出《分娩》,是李三娘磨坊产子,没有剪刀便用牙齿咬断了脐带,故为其子取名 “咬脐郎”。第二十二出《岳赘》,刘知远与岳氏喜结良缘,洞房花烛。一边是李三娘孤苦伶仃咬脐生子,另一边是刘知远大喜之日宴摆酒席。这种对比的手法能够给观众产生视觉冲击力,烘托出李三娘的痛苦、难过和坚贞。婺剧的改编和删减起不到这种效果。

二是对关目“白兔”的改动。此剧命名为《白兔记》是因为白兔是一个关键线索。在南戏当中只交代了咬脐郎在追赶白兔时遇见三娘,进而询问她的遭遇。而婺剧加强了白兔的情节内核意味,在刘知远要离家潜逃之际,将祖传玉兔赠送李三娘留作念想。《送子》中窦公不远万里将咬脐郎送到刘知远府邸,咬脐郎的胸前就挂着信物玉兔。除了咬脐郎追赶白兔遇见李三娘之处,这两处的添加更加契合题目,并且也使故事的发生发展更加合理。

除此之外越剧《白兔记》共七出,剧情与南戏《白兔记》基本相同,演绎了刘知远和李三娘十六年的悲欢离合之情,但主题与线索较南戏旧本更为清晰。改编后的越剧将剧情更多的放在李三娘的身上,戏剧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李三娘与其兄嫂之间。新编婺剧《白兔记》在这一点上与越剧不谋而合,这样设置就使整部剧变成了一部大女主的戏。情节的发展故事的走向都围绕着李三娘展开。

二、人物形象稳中求变

在新编婺剧《白兔记》中,较之于南戏剧本,人物形象有极大改变的就是主人公刘知远。人们通常将南戏《白兔记》归为“负心婚变剧”。在第八出《看瓜》中,三娘到瓜田送饭,刘知远“远远望见一个妇人,好似三姐,不免躲在一边则个。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很明显, 他对三娘心存疑虑。在与三娘分别时,他说此去有“三不回”:不发迹不回,不做官不回,不报得李洪一冤仇不回。并且还说道:“妻,你有半年身孕,养下女儿,凭你发落;养下男儿,千万与我留下,是刘皓骨血。我若去后,无知哥嫂定然逼你嫁人。不强似刘知远,切莫嫁他。胜似我的,嫁了也罢。”从这些言语中都可以看出刘知远并不顾忌李三娘的感受,对李三娘也并非真心。这也为之后刘知远欣然接受与岳氏的婚姻埋下伏笔。

新编婺剧《白兔记》则增强了刘知远对李三娘的情谊。刘知远瓜园分别留玉兔于李三娘,语气痛苦地唱道:“我走!我走!三娘,我这里有祖传玉兔一枚,留与我妻,见玉兔犹如见我刘知远一般。罢!罢!罢!辞别三娘逃生走,你,你,你……千万珍重莫担忧。”从这些话语里就能感觉到刘知远对于李三娘是有感情和不舍的。在《送子》一场中,窦公因过于疲惫而气绝身亡。刘知远唱道:“你千里送子情义重,你是我,刘氏一门大恩公。孩儿、玉兔藏深意,三娘定在危难中。我不解救谁解救?扬鞭一马离军营。”这些细节的改动和处理都将刘知遠塑造成了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早期的南戏作品中,有一大批类似的因男子负心而导致的婚变剧。其中另一部经典南戏作品《琵琶记》中的主人公蔡伯喈也是一位典型的负心汉。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便进京赶考高中状元,之后与牛丞相的女儿牛小姐喜结连理。

细看之下不难看出,《琵琶记》与《白兔记》不论是在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都是男主人公背井离乡发迹之后迎娶富家小姐,女主人公独留家乡为丈夫守住贞洁痛苦度日。最后的结局也都是二女共侍一夫,实现大团圆。

当然这种情节的设置具有极大的时代局限性,因为中国古代实施的是科举选拔制度,这是现实中负心婚变悲剧普遍出现的首要条件之一。所谓“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正是这时的知识分子升迁状况的生动写照,而这又为他们负心抛弃糟糠之妻提供了机会和资本。其次,宋代理学的兴起使女性对婚姻的依附性增强,从而加深了“婚变”后女性的苦难。“当礼教被当作天道视为天经地义的时候,人民也就较易回避乃至忽略这种不可改变的现实限制,而专门从那极狭小的范围内献出自己对女性不幸的深深同情,并发出对负心汉的愤怒谴责。对于戏曲说唱这类基于民间下层社会爱憎情感的文学体裁来说,尤其是这样。”④

进入新时期以后,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戏曲作品的展演也不再是为了教化百姓。因此古代的戏曲作品再被改编的时候,其传达的思想不能再是愚昧腐朽的。不仅故事的情节要进行改动,而且主要人物的形象也要稍加润色。不论是《白兔记》中的刘知远还是《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在当代的戏曲作品中都不再是遭人唾弃的负心汉形象。他们的人性和对女主人公的感情都在剧中被展现了出来。《白兔记》中的刘知远在与李三娘分别之际依依不舍,后来发迹之时因为连年征战所以未有时间找寻三娘。后来得知三娘的消息,便与其子刘天佑连夜快马加鞭赶去与她相见。刘知远见到李三娘的处境之后痛心疾首羞愧不已,他惩处了李洪一和其妻张丑奴,为李三娘报了仇大快人心。刘天佑与李三娘母子相认,一家团聚。《琵琶记》中的蔡伯喈性格懦弱,于是在父亲的逼迫下告别新婚妻子进京赶考。高中状元之后得牛丞相招婿,蔡伯喈起初是拒绝并去面圣欲辞官归乡。奈何皇上不准加之牛丞相的威逼利诱,不得已蔡伯喈才与牛小姐成亲。成亲之后的蔡伯喈还一直思念着远在家乡的赵五娘。第二十一出, 绿荷池边, 魂系故里的蔡伯喈为牛小姐抚琴, 但琴音却一再地“宫商错乱”,于是夫妻两人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白:

贴: 怎地害风么那!我却知道你会操琴,只管这般卖弄怎地?

生:不是,这弦不中弹。

贴: 这弦怎地不中?

生: 当原是旧弦,俺弹得惯,这是新弦,俺弹不惯。

贴: 旧弦在那里?

生: 旧弦撤了多时。

贴: 为甚撤了?

生: 只为有这新弦,便撤了旧弦。「生介〕

贴: 怎地不把新弦微了?

生: 便是新弦难撤。「介] 我心里只想着那旧弦。

贴: 你撇又撤不得,罢罢。

蔡伯喈以琴弦作比喻可以看出其内心强烈的纠结与自责,以及对发妻赵五娘深切的思念之情。创作者将蔡伯喈的再婚都归咎于外在的客观原因,这样能够将其人物形象保持在一种正面的方向,也因此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原谅,一石二鸟极为成功。

人物形象的改动与故事情节相辅相成,都更加符合新时期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态。时代在进步,文艺作品的创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人物形象的设置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这样才能使经典的戏曲作品经久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舞美设计独具一格

《白兔记》极富民间文学特色,文字上质朴通俗,剧情自然流畅,人物形象生动清晰,一些古代农村的风俗也在剧中有所体现,吕天成在《曲品》中评其曰:“词极古质,味亦恬然,古色可挹。”⑤祁彪佳也认为它“口头俗语,自然雅致。”⑥也在近世被今人所大量改编排演。现有越剧、婺剧等多个版本。

越剧《白兔记》⑦由顾颂恩改编,杨小青导演,顾达昌、陈国良作曲,何礼培担任舞美设计,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首演于1998年。在舞美设计方面,越剧中的道具布景仍如传统般简练。导演杨小青以诗化的艺术手法,将剧中人物之间的心灵感应在舞台上放大。特别是刘知远与李三娘相见的最后一场戏,李三娘在推磨前无言地倾诉其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次见面折射出的是她十六年来的悲欢离合,人物情感在舞台上不断地冲撞、宣泄并外化,杨导通过舞台行动和调度,营造了诗意盎然的舞台。⑧在新编婺剧中,导演石玉昆更是将灯光、道具及舞美运用的出神入化。整部剧几乎都是用蓝色的灯光来处理,冷色调更能突出李三娘的悲剧人生。李三娘担水之时,步履蹒跚,石玉昆导演更是让舞台上下起了大雪。所以一种肃杀的气氛更能烘托出李三娘凄苦的内心。

新编婺剧《白兔记》在吸取越剧及其他剧种优点的同时,也很好地保留了婺剧音乐丰富,旋律优美的特点,同时全面展现了婺剧文戏武做、武戏文做的表演特色,唱念做打俱全,音乐婺剧风味浓厚,尽显婺风婺韵。表演上身段、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手指、手腕的运用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包括变脸、耍牙、滚打、红拳、飞叉、耍珠等多种具有婺剧特色的表演技巧。剧中刘知远在瓜园与假扮的铁面瓜精交手时,刘知远手拿长枪前后左右来回行刺,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李三娘十六年来“日担水,夜推磨”受尽兄嫂的欺辱,她站在舞台之上向观众哭诉内心的凄苦以及对丈夫和儿子的思念,情至深处李三娘舞动水袖跳起了舞,引得台下观众一众叫好。笔者认为新编婺剧《白兔记》的改编是成功的。

四、结语

传统的戏曲作品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如曾经那样有影响力,同时普通大众对戏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低。不仅仅是婺剧,其他的所有剧种都亟待改革和创新。由新编婺剧《白兔记》的演出可以看出婺剧创作者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在故事情节上编剧不再盲目地遵循南戏剧本。于是删繁就简将时长控制在一小时左右,就成为了一个极为明智的选择。此外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要适合如今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解放意识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极其重要。最后就是多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去包装戏曲,舞美、灯光、道具尽量做到逼真引人。就像是戏曲3D电影的产生就吸引了一大波技术流走进电影院,因此外部包装对于戏曲推广来说也极为重要。

注释:

①翁敏华.《刘知远白兔记》纵横表里谈[J].艺术百家,1994(4):93.

②朱恒夫.刘知远故事流变考论[J].南师大学报.1995(2):95-98.

③姚晓芳,高扬励.试析越剧《白兔记》对古典南戏的改编[J].2015(11):60.

④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A].汤显祖诗文集:下[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093.

⑤吳书荫.曲品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175.

⑥祁彪佳.远山堂曲品[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86.

⑦越剧《白兔记》:在剧中,何炯华饰李三娘,董柯娣饰刘知远,蔡浙飞饰刘承佑,洪瑛饰岳氏,孔立萍饰窦老,俞会珍饰张丑奴,陈伊娜饰李洪信。

⑧浦晗.论《白兔记》的现当代改编[J].文化艺术研究,2015(8):75.

参考文献:

[1]毛晋主编.六十种曲[M].影印本.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

[2]翁敏华.《刘知远白兔记》纵横表里谈[J].艺术百家,1994(4).

[3]朱恒夫.刘知远故事流变考论[J].南师大学报,1995(2).

[4]姚晓芳,高扬励.试析越剧《白兔记》对古典南戏的改编[J].2015(11).

[5]吴书荫.曲品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6]祁彪佳.远山堂曲品[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7]浦晗.论《白兔记》的现当代改编[J].文化艺术研究,2015(8).

[8]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A].汤显祖诗文集:下[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婺剧南戏创新
瓯剧高腔与南戏渊源关系考
关于婺剧的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印度戏剧输入说”的生发与南戏研究的专门化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论表演者在浙江婺剧传承中的价值
婺剧《穆桂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