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中的家庭文化解读

2018-03-01 10:22盛军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重建解构

盛军

【摘 要】《饮食男女》作为李安“家庭三部曲”的终章,同样探讨了家庭这一主题。在这个缺少母亲的家庭中,父女之间的代际伦理存在一定的冲突,但父亲的话语权利渐趋弱化,最终和女儿达成和解。片中的两位老人,以及三个女儿也展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家庭观、婚恋观。通过一次次的“饮食”,一个家庭结构逐渐解体,重组为新的家庭,“饮食”和“男女”重新融合,实现了家庭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代际伦理;婚恋伦理;解构;重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014-03

一、代际伦理观念

(一)父女话语权利的冲突与和解

在中国家庭中,父亲通常被称为“一家之主”,作为家庭的权威人物,具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几乎可以统治儿女的一切。《饮食男女》中的家庭是一个缺少母亲的家庭,因此父亲的角色较之“家庭三部曲”的前两部《推手》《喜宴》中的父亲显得特殊一些。老朱既要承担三个女儿日常生活琐事,又要面对女儿的反叛,作为父亲的他力图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饮食男女》中的代际冲突比较微妙,一个父亲和三个女儿,他们通过每周一次的家庭晚宴维系感情,解决问题。每周日的晚餐则是父亲话语权的象征,三个女儿谁都不敢反抗。老朱是台湾少有的中国菜大师,厨艺精湛,在家就有自己的厨房,但二女儿家倩说“那是他的禁地,如果我在里面大烧特烧,他会过来阻止我,好像怕我抢了他的饭碗。”一桌丰盛的菜肴是老朱可以向儿女们展示、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是他费尽心思维系家庭的手段。

然而三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心思。表面上看是四个人一起吃饭,其实都各怀心思。三个女儿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家”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部影片对于“家庭三部曲”的一个升华和总结。父亲的话语权体现在多方面,如“仁义”“尊卑”“忠”“孝”等,而父亲的权威一旦对子辈构成抑制,就会导致子辈的反抗和突围。[1]大女儿家珍隐藏了自己大学的情史并扬言终身不嫁要一辈子照顾父亲,但爱情似乎来得很突然, 在一次晚宴中匆匆宣布了自己的婚姻已成,离父亲而去。二女儿家倩任性、开放而又倔强,遗传父母各一半的性格。在第一次家宴中,家倩首先发难,提出要投资房产自己搬出去住,如她所说:“不过想到要离开那个家,一切都值了。”一句话道出了父女之间的代际冲突和反抗。小女儿家宁看似是最省心的一个,却发生了未婚先孕的事情。按照父亲的想法,家庭晚宴原本是他和家人联络感情、维护自己权威的方法,然而一次次事件的发生,女儿们一个个地离去都在反抗着他的权威。但不管三个女儿给父亲的权威造成了什么压力,父亲仍然包容原谅她们所做的一切,如家倩投资失败后赔光了所有财产,父亲仍然答应让她在家居住。

所以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的权威虽然存在,但是受到了女儿们的挑战,代际之间的家庭伦理存在矛盾冲突。不过在最后一次家宴中可以看到父亲和二女儿家倩的和解,家倩最终繼承了象征父亲权威的厨房,父亲的味觉也恢复了,父女话语权达到调节和平衡。

(二)老人的家庭伦理观念

1.传统父亲形象的颠覆。中国素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但在这部影片中没有出现儿子,而是女儿。由于妻子的过世,老朱独自抚养和教育三个女儿, 缺乏母亲的关怀呵护,父女之间的情感隔阂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老朱每周日都要做一桌丰盛的晚餐让一家人团聚,借此机会和女儿沟通交流。然而现实的情况就像二女儿家倩所说:“反正他最近怎么看我都不顺眼,见了面话也说不了几句。”对于老人来说,膝下儿孙环绕、安享晚年,是求之不得的。对老朱来说,妻子的早逝、和女儿沟通的障碍,以及好友的离世,都给他的生活添上了孤独的色彩。苦心准备的饭局得不到女儿们的理解,父亲也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心中的困惑和情感的压抑日积月累越发使女儿们感到父亲行为的反常、脾气的古怪。女儿一个个出嫁、离家,父亲的身后之事由谁料理,二女儿家倩认为她应担起责任。可就在她放弃优越的外调机会,准备照顾父亲和父亲一起生活时,父亲却突然公布了和锦荣的婚姻,这让晚宴上的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原来父亲早已为自己的将来做好了打算!锦荣的妹妹锦凤和大女儿家珍是同学,被看作是朱家的第四个女儿,这样两个人的结合在今天看来同样是对传统伦理的一次挑战。因此老朱这一形象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定义的传统老人,因为他没有按捺住寂寞,和一个与女儿们年龄相仿的女人再婚,从中国文化上讲这是反道德的。[2]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即老朱味觉的缺失和恢复,这其实是一个隐喻。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内心的夫妻之情、父女之情,以及友情方面的空洞与缺失,这为影片最后父亲所做的令人惊愕的决定埋下了情感的伏笔。[3]影片最后老朱和锦荣搬到了新居,锦荣也怀了老朱的孩子,父亲的生活走上了正常的轨道。正是他超越时代伦理,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在最后一次晚宴中,老朱尝到了味道,恢复了味觉。这一恢复显得意味深长。老朱已从大饭店退休,摒弃了做菜这一传统,作为传承纽带的人是与他最为相像的女儿家倩。在这里,父亲的权威再次被打破和否定。

2.梁母所代表的传统家庭伦理观。除了老朱,影片中还有一位老人——锦荣的母亲梁伯母,她是个急性子,爱唠叨、多管闲事,被朱家的三个女儿称为“老巫婆”。作为母亲,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组建一个美好的家庭,生活幸福。然而两个女儿锦凤和锦荣的婚姻在梁母看来都是失败的,锦凤跟老外结婚,锦荣在打离婚官司,看着朱家三个女儿乖巧漂亮,想到自己的女儿确实不让人省心。

梁母频繁地来往朱家,与老朱谈家庭、谈女儿,认为体贴的老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梁母看来,独自一人抚养孩子实属不易,等孩子长大成人,自己也该为以后的养老打算。在和锦荣聊天时,梁母似乎已经认定老朱就是他未来的老伴,“话虽不多啊,跟我还蛮谈得来。”其实老朱和梁母在理论上是很相配的,他们年龄相仿,一个鳏夫一个寡妇,女儿都已长大成人,没有多余的负担,所以家倩也想把他俩撮合在一起。在晚宴上,梁母以为老朱要向自己表白,通过镜头可以看到梁母娇羞窃喜的表情。然而结果是大家都没有预料到的,自己喜欢的男人突然变成了女婿,平日泼辣的梁母一下子晕厥了过去。这种超越伦理的老夫少妻是她不能接受的,更何况这夫是自己看中的男人,更何况这妻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所以影片中的两位老人,老朱和梁母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家庭伦理,老朱传统的父亲形象已经破灭,梁母则是固守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

二、婚恋伦理观念

“饮食是台面上的东西,可以发展成一种令人羡慕的艺术;男女则是台面下的东西,个中滋味只要自己知晓。”[4]这部影片名为《饮食男女》,其中“饮食”代表的是家庭的物质生活;“男女”则代表了人的情感。将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两性关系结合在一起,两者组成了一个家庭成立的必要因素。

(一)作为父亲的婚恋观

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婚姻观念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年龄相仿,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所以当老朱宣布和锦荣的关系后,在场的人无不大吃一惊,以为是父亲酒后的疯话。其实在此之前,老朱对于锦荣和姗姗的感情,都是含蓄而内敛的。影片中有两次老朱和锦荣的交流,第一次是开场时老朱接到的电话,他在教锦荣做饭。第二次是锦荣发现了老朱和姗姗的小秘密,跑去告诉老朱让他今天不用给姗姗送便当。这两次交流都是短短几句话,但可以看得出他们之间的小幸福,虽然在世俗的眼光中这是一种不伦之恋。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老朱在第一次家庭晚宴时就要说明自己和锦荣的关系,但后来一次次地被打断,隐忍到最后两个女儿陆续出嫁,老朱在晚宴上终于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其实三个女儿有心撮合父亲和梁伯母,认为他们才是般配的,但父亲的宣布结果倒使她们变成了传统思想的守护者,因为父亲的行为超越了时代伦理、世俗之见。

(二)女儿们的婚恋观

除了老夫少妻,这部影片还展现了多样化的婚恋形态,有闪电结婚、分手后的性爱关系,以及未婚先孕等,这些则分别对应着老朱的三个女儿们。三个女儿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比较接受外来文化,她们的婚恋观也比较崇尚自由开放。

大女儿家珍信奉基督教,这本身就是一种西方文化,她的性格比较清高古板,在家中自觉把自己定义为母亲的角色。有趣的是,她向家人隐瞒了自己大学的情史,事实上那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她将自己的“男女”之情封闭起来,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然而老实忠厚的体育老师周明道的出现激起了她心中久违的爱。她一开始谨小慎微地跟周明道接触,在受到学生的调戏之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当着全校师生喊出积压在心中的愤怒和无奈。家珍的爱情来得猝不及防,她迫不及待地找牧师证婚,当晚在家宴中宣布了自己的婚事。虽然家珍的想法是一辈子照顾父亲,但这种闪电结婚的方式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二女儿家倩热爱“饮食”,喜欢烧菜,却遭到父亲的阻止,厨房是父亲的“禁地”,是任何人碰不得的。在“男女”方面,家倩对待感情更自由、个性,完全按照个人感觉。她和前男友虽然分手,但还保持性爱关系,在她看来,婚姻和性是两码事。同时,她和公司的同事李凯之间也存在着性别吸引和感情纠葛。但在自由选择中,也有些是不被她接受的。比如前男友将要结婚时问她:“我们的朋友关系是不是还维持跟过去一样?”家倩的反映有些慌乱,立刻走开了。之前之所以和前男友保持关系,是因为双方都没有家庭,但是当另一半组建家庭之后再继续保持这种关系恐怕就要受到道德的考量。

三女儿家宁是最乖巧的一个,不像家珍那样冷漠,也不像家倩那样倔强。在对待爱情时,她的做法是主动出击,不惜从快餐店的好朋友手中抢到男朋友。虽然年龄最小,却是最早出嫁的一个,而且是未婚先孕,做法也最离经叛道。

三、家庭的解构与重组

李安曾经说过 “家庭三部曲”是关于“一个家庭解构和重新建构的过程”。这一点在《饮食男女》这部影片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一)故事主线:六次家庭晚宴与家庭的瓦解

一部《饮食男女》,展现的是人类自从进入家庭生活时代以来就必须面临的问题——旧有生活秩序的必然断裂和新生活秩序的终于形成。[5]“饮食”是这部影片的主线,影片用六次家庭晚宴贯穿始终,每次晚宴都有所谓的“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家庭结构变动的分界点,这六次晚宴把一个完整的家庭逐渐拆分。

第一次晚宴交代的比较详细,我们可以看到老朱的大厨房里各种食材、各种厨具,以及他娴熟精湛的厨艺,杀鱼、宰鸡、剁肉、洗菜、切菜,一切信手拈来。就连在突如其来的电话中,老朱也谈起了怎样做鱼。一桌丰盛的晚餐,色、香、味俱全,三个女儿各自奔回家中,然而却食不知味。老朱想要通过美食维系一家人的情感,这种吃饭的仪式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了对家庭的重视。但二女儿家倩首先发难,提出要投资房产,搬出去住,这给看似和睦的家庭笼罩了不和谐的氛围。二女儿家倩的地位比较特殊,长相最似母亲,也最得父亲疼爱,她最先提出离家,给原本濒临解体的家庭重磅一击。其实在家宴中,老朱原本想要公开和锦荣的关系,但家倩对食物的挑剔以及说父亲味觉退化触怒了他,再加上大饭店突然打电话过来找老朱应急,第一场家宴不欢而散。

第二次晚宴中主角仍是家倩,家人都非常关心她的房产投资失败,赔光了所有积蓄。但她想说的是公司的人事调动,自己可能要去阿姆斯特丹任职,她在考虑是否离家。在接下来的两次晚宴中,三女儿家宁和大女儿家珍分别宣布了自己将要结婚的消息,虽然事出突然,但父亲也没有反抗,在家门口看着自己的两个女儿離家而去,离自己而去。这时,家庭结构由于突发事件逐渐瓦解了。

第五次晚宴人数最多,场面也最为壮观,一家九口团圆。和第一次晚宴中展现的娴熟厨艺不同,这次老朱在做菜时错误百出。因为这次晚宴是老朱宣布重大决定的机会,他的内心也充满忐忑和不安。这也为后来晚宴在闹剧中收场作了铺垫。在作了一番不知所云的讲话之后,老朱终于借酒壮胆,说出了自己要把房子卖掉并和锦荣结婚的消息。至此,父亲一直努力维持的家也被他亲手破坏掉了。

最后一次晚宴只剩下二女儿家倩和父亲。随着新生活的开始,父亲终于尝到了滋味,奇妙地恢复了味觉。父女两个在最后的晚宴中也达到了和解,一碗热汤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戏剧化的是,家倩是第一个提出离开家庭的,最后她却守住了这个旧宅。家倩小时候没有实现的大厨梦想如今也如愿以偿,她最后继承了父亲的禁地——大厨房,成为家的新主人。然而家倩是三个女儿中长相最漂亮的一个,最后却没有嫁出去。六次晚宴,其中三次的主角都是家倩,这也可以看得出她在家庭中的地位。

六次晚宴,以“饮食”维系的家庭逐步瓦解,一次次的“饮食”,见证了一个家庭的解体。

(二)隐含故事线:老朱和锦荣的结合

关于老朱和锦荣的婚姻,影片通过一些隐含的细节一步步展开。影片一开始老朱在做饭时接到电话,他们谈到了怎样做鱼,而且老朱很可惜地说那条鱼不要红烧,最好清蒸。这通电话虽然奇怪,但通过后来姗姗第一次去朱家时说到“妈妈今天把鱼煎糊了”可以看出打电话的人是锦荣。而且老朱还提到“今天不说,要等到哪天说呢”,指的就是向女儿们说出自己和锦荣的婚事。随后在晨练时,老朱正好遇到等公交的姗姗,看着姗姗挤公交时的神情,那完全就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深切的爱意。为了能让姗姗在学校吃到自己喜爱的饭菜,老朱亲自为姗姗做饭并送到学校。这样一个国宝级的大厨为一个邻家女孩如此煞费苦心,犹如对待亲生女儿一般。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家倩去医院看望温伯伯时发现了父亲也在医院检查,她以为是父亲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好,为此替父亲担心,其实这是老朱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健康进行的体检。在第五次晚宴中,老朱拿出了那份体检报告,并要求梁伯母成全他和锦荣的婚事。在此,回顾影片中的其他细节,如老朱积极进行晨练、锻炼身体,研究补肾之方,可以说都是在为自己的新婚做准备。

旧秩序、旧家庭被打破,新的家庭必然也随之建立。家珍、家宁和老朱都按照自己的家庭伦理观念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开启了新生活,“饮食”和“男女”重新融合。

四、结语

《饮食男女》反映了李安这一横跨中西的国际化导演对中国家庭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呈现衰弱之势,传统和现代应怎样进行对话?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下去?影片中所展现的传统家庭在一步步瓦解、破坏之际,也迎来了重建和传承。正因为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包容和自省,《饮食男女》才能够在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同时给我们一个重新审定自己和家庭的機会。[6]家庭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延续,这是父辈与子辈的共同愿望,将传统的基因注入现代中去,这是时代所需。

参考文献:

[1]高媛媛.喜剧性中父权、文化的平衡———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探析[J].电影文学,2007(14).

[2]邓延庆.从《饮食男女》看中国电影中老人的伦理道德[J].戏剧之家,2014(04).

[3]杨浩.李安家庭三部曲中传统文化的失落与变奏[J].电影文学,2016(19).

[4]陈宝旭.饮食男女——电影剧本与拍摄过程[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

[5]田卉群.经典影片读解教程(中国化戏剧——饮食男女读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程丹蕾.饮食男女与中国传统家庭文化[J].电影评介,2012(24).

猜你喜欢
重建解构
解构“剧本杀”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高校大学生网贷需求解构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二孩时代,人口生态重建的理性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解构德里达的语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