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表演艺术风格

2018-03-01 10:22李林洲
戏剧之家 2018年34期
关键词:秦腔表演风格

李林洲

【摘 要】我国的戏曲是在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戏曲的日益成熟,秦腔表演艺术也相应积累了一套具有观赏性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秦腔;表演;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035-01

一、秦腔音乐的风格

说到秦腔表演艺术风格,首先不能不谈秦腔音乐的风格,因为它是秦腔表演艺术风格的决定因素。秦腔音乐是在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广大人民所具有的开阔豪放、慷慨激昂的心理素质。人们常用高亢激越来形容秦腔音乐的风格,应当说是符合实际的。

从历史上看,在清代乾隆年间,当秦腔还处于初期阶段时,严长明在《秦云撷英小谱》中,将秦腔与昆曲从风格上做了这样的比较:以故叩律传声,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平端若贯珠,斯则秦声之所有而昆曲之所无也。……至于英英鼓腹,洋洋盈耳,激流波,绕梁尘,声震林木,响遏行云,风云为之变色,星辰为之失度,又皆秦声,非昆曲也。

这里说的“秦声”,指的是秦腔。因为这段话完全以形容修辞的手法,说明秦腔声腔给人的一种感觉,所以不大容易理解。但总的意思还是能明白的:前面一段说,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是说秦腔的声腔能高能低,能屈能伸,即此前所说“其擅场在直起直落,又复宛转关生”;后面一段话,所谓“英英鼓腹,洋洋盈耳……”,是说秦腔的声腔高亢激越,有强烈的震撼力,特别是其中“声震林木,响遏行云”两句,几乎成为此后形容秦腔风格的定论。这与昆曲的“启口轻圆,气无烟火”的特点,完全是不同的。

联系明末李自成的一段故事,更能看出秦腔与昆曲风格的迥异。李自成打进北京以后,有人给他进献名歌妓陈圆圆,她就演唱了一段昆曲。结果,李自成很不高兴,说她“为什么长得这么好而唱得这么难听呢”?就命群臣唱“西调”,以阮、筝、琥珀伴奏,自己还拍掌和着节拍,“繁音激楚,热耳酸心”。

西调,是流传于陕西一带的民歌,是秦腔声腔来源的重要曲调。有人将西调等同于秦腔固然不妥,但其节奏和风格确实与秦腔十分相近。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的李自成,不爱听昆曲而特别喜欢西调,除去陕西家乡的欣赏习惯之外,也与他所处的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有关。也就是说,雍正平和的昆曲远离这个时代,而繁音激楚的西调却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清末重刻《秦云撷英小谱》的叶德辉在序言中说得好:“夫昆曲雍和,为太平之象;秦声激越,多杀伐之声。”然而从审美的角度看,这“繁音激楚,热耳酸心”的西调,与“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秦腔,却是一脉相承的,作为其风格也是十分相似的。因此,后人也常用“繁音激楚,热耳酸心”来形容秦腔的风格,应当说也是十分贴切的。

秦腔的高亢激越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音乐唱腔上,特别是苦音音乐唱腔上。秦腔各种苦音板式,无不具有高亢、悲壮、慷慨、雄浑、苍劲的特点。在唱腔行腔中,加上彩腔托腔,特别是文武场面的伴奏与烘托,更能给人以一唱三叹、慷慨激昂的震撼。京剧艺术大师欧阳予倩也说:“秦腔的主要成分是广大平原上的牧歌,其声高亢激越,有莽莽苍苍的气概。适宜于表现康慨激昂或激楚悲切之情。”

二、秦腔表演艺术风格

与秦腔音乐风格相适应,它的表演艺术风格同样表现出慷慨激昂的特色。一般在秦腔的伴奏音乐中,文场面即弦乐,多为演员歌唱伴奏;武场面即打击乐,多为演员的表演伴奏。但是,文武场面合奏的牌子曲,更多的则是特定的场景和人物的伴奏曲。牌子曲又叫曲牌,是秦腔音乐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特定的场景和表演方面,有独特的戏剧功能。常用的曲牌如[点绛唇]、[朝天子]、[普天乐]、[水龙吟]、[番王令]、[哪吒令]、[柳青娘]、[跳门坎]等,用来表现神仙上场、国王登殿、将军升帐、番王起兵、行兵破阵、迎宾参拜、排宴饮酒、设堂祭灵等场景和人物,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气氛,与秦腔表演艺术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

秦腔的表演艺术,在历代艺人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表演程式、表演技巧以及绝活。如各个行当的表演身段、手势、台步、亮相;摩捶子、拉架子、踏三缍、抖马、搜门、二凡等程式;髯口功、哨子功、翎子功、帽翅功等表演技巧;吹火、耍牙、鞭打灯花等绝活。秦腔的表演艺术,无疑继承了包括杂剧、南戏和昆曲在内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剧种的好的东西;但是,根据秦腔音乐高昂激越的特点,秦腔剧本多表现忠臣义士的优势,秦腔的表演艺术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如秦腔的须生纱帽戏,包括《杀驿》、《放饭》、《打镇台》、《广寒图》等,其动作之夸张,节奏之急促,气氛之紧张,为其他剧种同类剧目难以比拟。旦角表演一般平和自然,但也有如《黄河阵》的三霄那样火爆,《游西湖》的李慧娘那样刚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腔表演艺术的风格。

跌打动作的武打。秦腔的“把子功”“毯子功”都属于打的范畴。不同的打功有不同的作用,根据剧情发展、人物性格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打功。

三、结语

总之,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主要形式,在具体的表演中紧密结合,是戏曲艺术的主要标志,同时又表现出各种戏曲类型自身的艺术特质。

参考文献:

[1]胡星亮.论二十世纪中国戏曲的现代化探索[J].文艺研究,1997(01).

[2]何為.戏曲剧种与戏曲现代化[J].文艺研究,1991(06).

猜你喜欢
秦腔表演风格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