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军,龙远兵,郭辉祥
(四川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遂宁 629209)
陈香型白酒,是沱牌舍得酒业公司契合本地二十四节气的独特性,经多年工艺探索,结合基酒优化贮存,着眼于陈香型白酒的酿造源头,从工艺上开发的一个新型白酒。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会将“陈香型白酒”理解为具有“陈香味”的白酒,当然,“陈香味”是一个评价酒体质量等级的重要因素,因为“陈香味”难以定量和生产控制,所以具有“陈香味”的白酒通常就是高档酒的代名词。在现有技术下,多数企业采用对基酒进行贮存的方式来提高基酒的“陈香味”特征。本文所述的“陈香型白酒”是从粮食种类、原料配方、酿造工艺、参数调整着手,所酿基酒不但具有幽雅的“陈香味”,还具备“陈韵雅致、甘美协调”的口感特征,从源头上解决消费者对陈香型白酒的口感质量的需求。
课题组通过多年生产实践研究,形成一套较完整的陈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以高粱、大米、糯米、小米、玉米、小麦为原料,以陈香专用曲、浓香大曲为糖化发酵剂,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通过优化各种原料的配比,采取复式拌曲和窖外堆积的特殊工艺,适时调整生产控制要素,确保糟醅“平衡”发酵,所产基酒具有典型的“陈香型白酒”特征。
陈香型白酒“二十四节气酿造法”,强调酿酒生产随气温变化而动,随节气变化而行,通过对生产要素的科学调整,实现酿酒与自然节气无缝对接。
射洪县沱牌镇,地处川中盆地的丘陵地带,位于北纬30°40′、东经105°10′~105°39′之间,西北高、东南低,涪江从北向南穿县而过,海拔最高674.4 m,最低299 m,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从前一年秋分至次年大暑,日均气温6~25℃,适宜酿酒有益微生物群落生长演替,为陈香型白酒依节气酿造提供了极佳的生态环境。
采用高粱、大米、糯米、小米、玉米、小麦等6种原料,以44∶16∶16∶12∶6∶6为基准配比,具体则随节气变化而适当调整。酿造的陈香型基酒口感具有“丰满细腻、醇厚沁润、绵软甘洌、协调融合”的特征。
经过多年生产摸索和工艺磨合,已形成完整的陈香型白酒酿造工艺,见图1。
图1 陈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 陈香型白酒各节气窖池发酵期调整
随着节气更替,对酿酒影响最明显的是环境气温,伴随的还有气压、水位线变化。生产中通过调整发酵期(图2)、单甑投粮与入窖淀粉浓度(图3)、入窖水分(图4),以及单甑熟糠耗量等,实现“平衡”酿造。
图3 单甑投粮与入窖淀粉浓度关系
图4 各节气平均气温与入窖水分关系
全年窖池发酵期保持相对稳定(正常生产时75 d,热季停产压窖后的转排期135 d,图2);单甑投粮量控制在200~220 kg,转排和冬季投粮量相对较高,其后随着生产节气变化,气温越高,相应降低入窖淀粉浓度(图3);全年生产的投糠量18%~23%,入窖淀粉浓度控制在20.5%~22%;入窖水分52%~56%(图4)。相对固定的生产配比和控制方式,保证了窖池内的“平衡”发酵,为生产陈香型基酒奠定基础。
图5 各节气生产配糟及入窖酸度控制
陈香型酒采用续糟发酵、混糟混烧的生产方式,通过在配料时控制配糟比例来控制入窖酸度。
在生产的各个节气交替过程中,续糟比随季节而变,温度越高,配糟比也越大,相应入窖酸度也越大。整体来看,陈香型酒全年配糟比在4.2~4.5,入窖酸度在1.8~2.2之间(图5),高酸入窖为陈香型白酒中呈香呈味前体物质的生成提供了条件。
陈香型白酒采用“两次拌曲·一次堆积发酵”的独特生产工艺。在降温、堆积阶段,分别使用陈香专用曲和浓香大曲,堆积发酵时间为24 h。
第1次拌陈香曲,用于原粮纯粮堆积发酵。全年用陈香曲为投粮量的13%~16%,堆积后的原粮再拌和取酒降温后的粮糟;第2次拌曲用浓香大曲,用曲量随节气的变化而变化,全年用浓香曲为投粮量的8%~17%,拌曲后及时入窖,按“脚挨脚”的方式进行紧实踩窖。
从全年均衡的角度看,总用曲量保持在投粮的23%~32%,且两种曲用量具有高度互补性(图6),此种生产方式的曲耗总量比浓香型白酒多,但利于窖池发酵生香。
图6 各节气生产陈香曲与浓香曲用曲量
一般来说,在不同季节,拌曲温度不同,总体入窖温度控制为热平地温冬20℃(图7)。其中浓香曲拌曲温度为20~25℃,用于原粮堆积的陈香曲拌曲温度为24~28℃,堆积时间约24 h,堆积温度呈现出前期较缓,后期升温快的特性,堆积净升温10~17 ℃(图8)。
图7 各节气生产拌曲温度及入窖温度控制
陈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各轮次发酵升温不同(图9)。在秋分开班的第1轮,窖内从第4天开始升温,到第10天时达到顶温,前期升温速度缓,中期顶温保持4~5 d后缓慢下降至26℃左右维持平衡,净升温12~13℃;第2轮由于环境温度低,升温更缓,后期下降也更多;第3轮生产从雨水节气开始,万物复苏,微生物活力更强,窖内发酵从第3天开始升温,第8天达到顶温,升温12~13℃;第4轮立夏节气开始,环境温度基本达到25℃以上,窖内从第2天开始升温,至第5天达到顶温,升温13~15℃。在生产的20个节气时段里,窖内发酵升温曲线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规律。
图8 糟醅堆积发酵温度变化曲线
图9 窖池内发酵温度变化曲线
生产实践表明,陈香型白酒蒸馏取酒,采用30~35℃的流酒温度,让低沸点的小分子物质在前段充分挥发。这种蒸馏方式会有部分酒蒸汽挥发(出酒率下降),但馏出的基酒更具有明显的陈香型白酒品味特征。
陈香型酒生产具有独特的工艺要求,从全年生产周期看,契合季节时令变化。在二十四节气中,除最热的大暑至秋分以外约300 d,均可安排陈香酒生产,符合生产控制发酵期75 d(热季压窖后转排期135 d)、年均生产4轮次的要求;每年度相同轮次(相同生产节气)保持相类似生产控制措施,实现“衡、稳、准、匀、适、勤、细、透、净”的陈香型酿造“九字法则”。
在每个生产年度,从秋分开班,随着气温降低,通过确定粮、糠、曲、水数量来控制入窖的淀粉浓度、酸度,同时控制入窖温度和“脚挨脚”的踩窖方式,实现“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平衡”发酵(表1),其余节气对各生产要素控制的方法与此类似。
窖泥是基础、曲药是动力。陈香型酒生产采用两次拌曲方式,曲药种类、数量比例、拌曲温度及下曲模式,是陈香型酒酿造的关键。陈香曲采用高温拌曲、高温入堆的方式,全年拌曲参数变化见图10。
表1 陈香型酒转排生产第1轮控制要素表
随着气温升高,适量降低单甑投粮,同时减少糠量(图11),增加入窖糟水分,增加糟比,降低入窖淀粉浓度(图12),并增加入窖酸度,辅以“脚挨脚”踩窖,从而调控窖内初始发酵速度,实现均衡发酵。
图10 陈香型白酒生产各节气用曲控制图
图11 陈香型白酒生产各节气用糠控制
图12 陈香型白酒生产各节气入窖淀粉控制
在陈香型白酒生产中,其出酒率有相对下降的趋势(基本符合行业正常产出基酒范围),但优品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见表2)。
在陈香型白酒生产中,其母糟柔熟不腻、疏松不燥、肉头和水分适中,酒香、糟香、陈香、酱香复合。黄水涩味明显,发酵液体中呈香呈味物质丰富,为优质陈香型白酒的生产打下基础(表3)。
表2 不同酿酒生产方法产出率对比 (%)
在各轮次生产时,陈香型酒生产出窖母糟的酸度偏大、出窖残淀粉含量偏低、残糖含量偏高、出窖水分较低(表4),说明发酵正常,淀粉利用率高,生成的香味成分更多,与产出结果对应,出酒率相对偏低而优质率较高;从入窖粮糟看,入窖酸度更高、淀粉含量更低、水分更少(表5),有助于发酵过程中生成陈香型酒的前体物质。
陈香型工艺所产新酒,具有较明显的陈香浓厚口感,接近浓香型基酒贮存5年的质量特征和陈香曲在浓香型白酒贮存3年的质量特征(表6)。
表3 不同生产方式的母糟、黄水感官质量对比
表4 不同生产轮次出窖母糟理化指标检测对比
表5 不同生产轮次入窖粮糟理化指标检测对比
表6 不同生产方法产出基酒口感质量对比
表7 不同生产方法产出的基酒理化指标对比表 (g/L)
基酒在贮存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酒中的有机酸含量升高、酯类物质逐年降低,而戊酸乙酯、吡嗪类物质有明显的增加。陈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生产的基酒中戊酸乙酯、吡嗪类物质比其他生产工艺更多,接近于传统浓香型白酒贮存5年的标准(表7)。
通过调整原料的品种,优化各种原料的配方比例,采用新的“两次拌曲、一次堆积”再入窖发酵的方式,根据一年中各个节气的更替适时调整各项生产要素,确保“平衡”发酵,形成完整的陈香型白酒“二十四节气”酿造工艺。
该工艺生产的基酒丰满细腻、醇厚沁润、绵软甘洌、协调融合,酒体质量接近传统浓香型基酒贮存5年的质量标准,提高了陈香型白酒生产质量和效益,从源头上解决了传统白酒需要贮存3~5年后才能呈现高品质陈香口感的技术难题,为提高基酒品质的创新性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