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的重要性

2018-02-28 07:34刘仁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本内容小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在心理上和思维上不够成熟,因此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举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解释阅读的内容,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了解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和能力。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中都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呈现阅读内容,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改革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不够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新的学习理念或者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和学的模式,教师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理念去引导小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小学阅读方式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以学定教的理念下进行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接受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小学中段学生自读自悟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研究探索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的习惯,有效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在学校学习阶段的自我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导师,根据课堂阅读内容的不同设置相应的任务,提出适合文章阅读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细读文本内容。这种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形成师生互动平等协调的教学氛围,同时,最关键的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本身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量的增加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案例分析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他们的阅读理解需要教师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一些细读才能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阅读内容。

(一)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字词及句型结构

小学生认识的字词和句型结构还比较少,因此在阅读中,字词及语言的案例分析是最基本的,教师带领学生从字词角度进行阅读,即不是字典里解释的意思或者客观实际意义,有可能是作者赋予的,或者是读者的理解。联想意义可以从作者选词或用词的角度去解释,有时候可能不同的读者理解的含义不一样,教师在给小学生阅读时可以按照符合小学生能理解的范围去解释。例如在阅读卞之琳的诗歌《古镇的梦》时,其中有好几处用了“敲”字。例如:“……敲不破别人的梦……,敲沉了别人的梦”“敲不破别人的梦,敲梆的过桥,敲锣的又过桥”。在这些句子中都有一个“敲”字,其中前两句中的“敲”是同一个意思,指的是那种敲钟的声音陪伴着人们进入梦乡,安逸而沉稳,也有人解读为半夜梆子的敲更声是人们从现实的名利中解脱的途径等。而后一句中的“敲”是具体的含义,“捶打”之意。从这些字词的解析来看,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实际意义或象征意义都是不一样,但是不管是在哪种语境,其本质是不变的,只是在本质上进行了延伸或虚拟。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语文阅读中的语音语调之节奏是艺术的生命。”刘大樾《论文偶记》中说:“阅读内容最要有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文章的节奏是多种多样的。从语言的角度看,文句的长短、整散,语势的疾徐、直曲,字音的响沉、抑扬,它们错杂相间,使文章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和谐流畅,构成声音的节奏。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作者交替使用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例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三)学会不同的修辞手法

语文阅读内容中修辞的应用是为了增加表达文本的效果,像排比、比喻、拟人等都是为了增加阅读内容的语言效果,使得文字更加对仗,易于理解,而且生动形象。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就很巧妙地使用了上述三种修辞手法。

首先是排比,排比的目的是为了句子之间的呼应和对仗,使得文字更加朗朗上口: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勾画出春景的轮廓,为具体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其次是比喻,比喻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形象的表达事物:

例如“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因为有阳光,所以野花才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所以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

写花色艳,不直接说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那火的燃烧炽烈、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些比喻句整散结合,交错使用,形成了轻松、舒展、纡曲、迷人的节奏,使得语言仿佛具备了音乐一样的节奏美。

另外,拟人也是文本中的修辞之一。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将无生命的事物变得像人一样生动活泼,具有各种各样的情感。

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拟人修辞手法表现鸟儿呼唤朋友、招引同伴的快乐情状,这时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短笛的声音、鸟的声音,四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成了一支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里“静默”二字用得極妙,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气象。那样一种静态的美,着力渲染了春雨的温馨,写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四)使学生了解阅读内容的写作风格

小学语文阅读十分注重阅读内容的风格,从语言的角度去分析阅读内容。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从词语的角度分析,一些学生说,这里的“恰恰”就是刚刚好的意思,但实际上,這个解释并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意境,这种解释较为生硬,准确的解释应该是“接二连三,一个接一个”的意思。从修辞的角度,对比一下诗句中也出现的“恰恰”的遣词造句学生就可以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例如:王绩《初春》中“年光恰恰来”,是说一年连着一年时光流逝:杨万里《赠写真刘敏叔秀才》中“冰鉴传神若未工,传来恰恰五秋风”,是说一阵连着一阵秋风吹过。

(五)挖掘学生的情感内涵

很多语文阅读内容的情感描绘隐藏在细节里,教师若能关注这些细节,便可突出重点。例如《将相和》这篇文章中,阅读内容中包含了深刻的情感内涵。具体分析如下:廉颇由于误解了蔺相如,心怀愧疚,主动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文中的叙述是:“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我们常常以“负荆”来说明廉颇请罪的诚意,表达他内心的忐忑不安之情,但是为了表达真诚,他“脱下战袍”,众所周知,这一身战袍,对于战功赫赫的廉大将军而言,意味着什么?是名利、是地位、是荣誉……而今,廉将军脱下战袍,又意味着什么?从内心深处他的情感上是多么希望得到蔺相如的原谅,因此脱下战袍就意味着他放下了自己的名利、地位荣誉,这就使得读者能更准确把握文本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较好途径,这不仅帮助教师拓宽了教学内容,而且也帮助小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主的阅读可以使得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同时也能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掌握,为学生未来的阅读及终身阅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夏.构建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模式的策略.科学咨询.2014,03.

[2]王艳春.浅析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策略.都市教育.2016.09.

[3]车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2.

刘仁霞,山东济南市官庄中心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文本内容小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