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8-02-28 02:19高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粘稠度下肢血栓

高波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

下肢骨折患者常常卧床,可降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出现患肢肿胀和行走时疼痛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生活质量[1]。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较好[1],但术后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要求护士应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为此,笔者随机选择该院手术治疗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手术治疗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在21~74岁之间,中位年龄48.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20~75岁之间,中位年龄48.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中位年龄、下肢骨骨折部位比例、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病情护理。加强辅助检查,定期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是否出现异常改变,根据医生的建议完成各种护理操作[2]。(2)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当被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时,要加强早期治疗。在日常护理中,有必要减少运动次数,促进静脉回流改善,抬高患肢。(3)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锻炼计划。鼓励患者在术后第2天适当地运动踝关节,如行小腿关节伸展和屈曲,通过主动运动促进静脉回流改善。对早期肢体肿胀者,使用湿毛巾热敷,定期按摩下肢肌肉,逐渐增加运动量。(4)日常生活护理。多吃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戒酒,加强康复锻炼。

1.3 观察项目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血液粘稠度、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比例)。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下肢血液粘稠度、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计量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计量指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5±0.47)mPa/s,护理干预后为(1.75±0.24)m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6.22±5.23)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8.20±1.45)d;观察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8±0.45)mPa/s,干预后(1.20±0.17)m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9.55±5.29)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5.20±1.28)d,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计量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计量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下肢血液粘稠度术前 干预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对照组(n=40)观察组(n=40)1.95±0.47 1.98±0.45 1.75±0.24 1.20±0.17 56.22±5.23 39.55±5.29 8.20±1.45 5.20±1.28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组术前和护理干预后、两组干预后的下肢血液粘稠度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和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构成比的比较

对照组有10例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00%),观察组仅有3例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50%),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构成比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长期肢体不活动,导致血液处于静止和(或)高凝状态,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导致血液淤积,继而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肺栓塞概率非常高,危及患者安全。因此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2]。这需要加强临床预防性护理干预,避免和控制这种并发症的发生[3-4]。通过病情观察,加强静脉血栓预防、早期运动和加强生活护理,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促进功能康复,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5]。

在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还应做好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干预。(1)健康指导。患者入院后护士要进行健康指导,使之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升患者警惕和配合度。指导患者尽快适应在床上大小便[6-7]。入院后要护理评估其各项功能、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2)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创伤严重,疼痛剧烈,会引发焦虑、烦躁等情绪,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降低治疗依从性。患者入院后护士要详细评估其心理状态和情绪表现,针对情绪变化予以适当安抚,情绪过于激动者可予以镇静药物使其保持安静。术前增加与患者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术后还要评估患者情绪,尤其针对疼痛明显者予以相应的心理学技巧帮助其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疼痛,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3)饮食护理。患者术后饮食十分重要,应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为主的饮食,尽量避免进食易胀气的食物。可摄取适当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但既往胃肠功能减弱或胃溃疡患者要避免食入纤维素。多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进食海鲜类发物食品。

功能锻炼要视患者实际而定。先行被动运动,股骨骨折先行足趾和足踝关节活动,胫腓骨损伤先行足趾关节活动,而后行肌肉收缩练习。患者紧绷肌肉10 s后放松,反复操作20~25次。保持患肢中立位,协助摆放体位和翻身,告知正确的翻身方式。抬高下肢高出心脏水平面,促进静脉回流,休息时不可在膝下放置软垫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当逐渐康复后,护士要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早期可行站立而后扶床行走,当扶床行走可达3 min后可尝试采用助步器或拐杖行走,促进血液循环。

该研究随机选择该院手术治疗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5±0.47)mPa/s,护理干预后为(1.75±0.24)m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6.22±5.23)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8.20±1.45)d,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为25.00%;观察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8±0.45)mPa/s,干预后(1.20±0.17)m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 (39.55±5.29)d, 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5.20±1.28)d,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为7.50%,两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组术前和护理干预后、两组干预后的下肢血液粘稠度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对下肢骨折术后实施积极的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切实降低下肢血液粘稠度、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预防和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粘稠度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流变检查一般可查出哪些疾病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睡前一杯水预防脑血栓
漫画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