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皮肤慢性溃疡门诊活检临床病理分析

2018-04-04 02:04:03万晓洁周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切片溃疡门诊

万晓洁,周洁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苏扬州 225000)

皮肤慢性溃疡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难愈合、病程长等特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均造成严重影响。下肢皮肤极易因外力作用导致损伤,尤其是脚踝、足跟处,多因摩擦受损[1]。如患者下肢皮肤慢性溃疡久治不愈,极容易发生感染、癌变等情况,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患者应及时查验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该文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为研究时段,简要分析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患者在门诊进行活检的临床病理结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门诊收治的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患者108例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其中男性72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为 2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3.6)岁。 其中小腿皮肤溃疡28例,脚踝皮肤溃疡46例,足部皮肤溃疡 34 例。创面面积(0.4×0.3×0.2)~(6×6×0.6)cm2,病程时间最短3周,最长7年,平均病程时间(1.4±0.3)年。临床表征为表皮溃烂、流血,少数患者出现隆起结节。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活检,包括制作活检样本、石蜡固定样本后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检查。

制作活检样本:选择患者下肢溃疡创面与正常皮肤交界处取样本,获取病变组织及少许正常组织,样本大小约1.5 cm×1.5 cm×0.2 cm。应保证切取角度垂直与病灶表面。

石蜡固定样本后切片[2]:(1)将活检样本以固定液浸渍,使样本迅速凝固,终止其代谢过程,预防组织变化或细胞自溶,且尽量留存样本活体结构。固定液选用浓度10%的福尔马林溶液,用量为样本块体积的20倍。固定时间为3~6 h。(2)样本组织固定完成后去除内结晶沉淀及多余固定液,防止对下一步染色效果造成影响。使用浓度不一的酒精进行脱水,通常从低浓度至高浓度,使组织块内的水分缓慢脱出。将组织块放于二甲苯透明剂内,以此将内部酒精替换出来。(3)将组织块放于溶化后的石蜡内,后放于溶蜡箱中保温,直至组织块被石蜡完全浸没后包埋,待石蜡冷却后自行成块。(4)把制完成的蜡块使用切片机切制5~8 mm后的薄片,浸入热水除皱后放于载玻片上,进行恒温烘干。

苏木精-伊红染色[3]:(1)将切片以蒸馏水浸润后使用苏木精水溶液进行染色。(2)在酸水、氨水内进行数秒分色。(3)以流水冲洗切片后浸入蒸馏水2 min。(4)放入浓度70%的酒精中脱水10 min,后放入浓度90%的酒精中同样脱水10 min。(5)使用酒精伊红染色液对切片进行染色,时间约2~3 min。(6)染色完成后重复切片酒精脱水步骤,使用二甲苯透明剂使切片透明。(7)已完成透明后的切片滴入树胶,覆盖玻片后封固,做好标注。显微镜检查:使用光学显微镜对患者样本切片进行检查,开展病例分析。

2 结果

2.1 巨检

患者下肢皮肤损伤处均为浅表性溃疡,患者早期皮肤出现红斑、小结,逐步增大为不规则创面,25例患者溃疡面有鳞屑,62例患者为暗红色斑块。溃疡面积不一,平均溃疡面为4 cm×5 cm×0.3 cm。38例患者溃疡增生为菜花状,51例患者溃疡增生为疣状,12例患者溃疡增生为蕈状,7例患者溃疡增生形成结节息肉。

2.2 镜检

108例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患者镜检结果显示:26例患者溃疡处发现肉芽组织。23例患者确诊为鳞状细胞癌疾病,表现为:溃疡边缘结成团块,细胞核内染色质数量增加,相邻细胞间胞质连接消失,角朊细胞分化不良,存在核分裂情况。12例患者溃疡边界处鳞状上皮出现异型增生,不排除癌变情况,建议二次进行活检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9例患者因慢性骨髓炎致使瘘管周边皮肤组织发生溃疡,鳞状上皮细胞局部可见增生癌变。14例患者病因为恶性黑素瘤,皮肤表面可见单一或多个黑色素细胞,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胞内染色质数量较多,可见核分裂情况,分化后的细胞内有黑色素,真皮、表皮交界区域大量增生瘤细胞,部分与真皮色素瘤细胞发生融合。5例患者病理诊断为鲍温病。角朊细胞过度分化,同时存在角化不完全、棘细胞增厚情况。多数细胞核可见成簇、多核、巨大等,少数细胞核具嗜酸性。鲍温病患者表皮细胞与基地细胞相对完整,如进行PAS染色,可清晰可视基底膜区。4例患者诊断为皮肤结核病,可见代表性结节、干酪坏死细胞。5例患者病理结果为转移性腺癌。样本切片可见形状不一的瘤细胞团,不与表皮相连,存在纤维变性情况;4例患者病理结果为皮脂腺癌。切片内存在小叶状瘤组织,皮脂腺细胞明显,瘤细胞分裂较多,间质内存在炎细胞浸润问题。3例患者为横纹肌肉瘤疾病,切片样本内含大量带状细胞、梭形细胞,巨细胞瘤形态多样,如蜘蛛状、网拍状、蝌蚪状等。4例患者为黏液脂肪瘤,样本瘤细胞显微镜表现为小梭状或星芒状,同时脂肪母细胞瘤多为泡沫状或印戒状。经统计,共出现65例患恶性肿瘤及合并增生恶性病变患者,占比为60.19%。

3 讨论

下肢皮肤慢性溃疡属于浅表性溃疡,如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仍存在不愈情况,需要尽快进行活检,根据病理结果选择治疗措施[4-6]。此次实验结果中,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患者中男性占比较高,且此两类疾病发病人群以40岁以上为主。此次检验中约27.07%患者溃疡处发现肉芽组织,经一般临床治疗后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属于皮肤结核、炎症等情况,经针对性治疗后也可愈合伤口,约60.19%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及合并增生恶性病变疾病,需要立刻对患者进行治疗,告知患者疾病危害,强化患者防控、治疗意识。

此次门诊活检患者中,患鳞状细胞癌疾病约为21.30%,且多数患者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据相关资料证实,鳞状细胞癌指的是存在于表皮、附属器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角化程度不一。其能长时间于真皮层进行浸润作用,如浸透真皮层,则会快速转移至淋巴结内,通常下肢鳞状细胞癌转移位置为股骨沟淋巴结[7]。临床多根据其浸润情况分析癌症程度,因此,病理报告上应标出癌细胞的浸润程度、范围等信息。5例患者病理诊断为鲍温病。该病出现频率较低,病发区域为曝光肢体,又可称为“日光角化病”[8-10]。其临床病症为:红斑面积较大,边缘不规整,斑块处发生溃烂,结痂苦难。治疗该疾病措施多以局部切除为主,可辅助放疗治疗。经相关人士统计证实,约10.00%以上的患者多年后可病变为浸袭性鳞状细胞癌。如该细胞癌浸润真皮,极容易向内脏器官转移。14例患者病因为恶性黑素瘤,位置分别为小腿、足跟处、趾甲下等,该病程时间相对较长,发展速率较缓慢。9例患者因慢性骨髓炎致使瘘管周边皮肤组织发生溃疡。另外,4例患者病理结果为皮脂腺癌,3例患者为横纹肌肉瘤疾病,4例患者为黏液脂肪瘤,因为就诊及时,均得到良好治疗。

该文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该院门诊收治的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患者进行门诊活检,包括制作活检样本、石蜡固定样本后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检查,对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患者108例中共出现65例患恶性肿瘤及合并增生恶性病变疾病,占比为60.19%。由此证实,下肢皮肤慢性溃疡病因较多,患者应及时查治,门诊活检对早期疾病诊断、治疗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切片溃疡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怎样预防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都是“溃疡”惹的祸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电信科学(2016年11期)2016-11-23 05:07:58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