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无所息

2018-02-27 13:32冯梦阳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机缘三观教育工作者

冯梦阳

时值年末,到了该总结一年业务、反思一年经验的时候;鉴往知来,感恩从前种种机缘为今后事业的成就塑造了条件。其实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止每到此时才整理自己的工作心得,而是随时随地有思想、随时随地有体验、随时随地反省自己,随时随地践行着治学的宗旨——不放逸懈怠。子曰:生无所息。

教育工作者能够随时自我完善,使得教书育人的事业永远不断发展、万古常新;今天某个学派认为是如此,也许明天又有新发现、新认识,科学观点必然不断更新补充,即便推翻过去的自己也未可知——但到今天为止,被发现的普遍规律如此,相应的理论就具有最大的解释功能;和价值规律一样,学术理论的效用也有其“边际”,所有实证科学的主旨绝非追求颠扑不破的形而上学,理论暂且没有被现象推翻,就是“证实”——被时事证明了;学海无涯,学术思想会因为新的发明而不断螺旋攀升,学者就应当具备与其相应的上下求索、破旧立新的精神,否则就要落后;与此相对的“心灵鸡汤”则属于套套逻辑(tautology)——正因其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针对任何具体问题没有实际价值。

当然,一个现象可以有多个理论解释,这就涉及不同理论的取舍问题,这也是做学问的人要首先准备一件事,所谓“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即使一个时代物质充裕,三观未定等于教育事业没有起步,不能解决其他属于更上层建筑的社会问题;而今天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就到了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解决观念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归根结蒂还是老生常谈,用现在的教育理念解释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传统研究学问的方法“经史合参”——“经”不是人为塑造其不准变动的理论,而是真实世界本来如此;“史”是记载时代环境变迁而得到的经验。“经”与“史”来配合发展核心素养,也就是我们本来具备的潜能必须在具体环境中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其与众不同的价值。“玉不琢不成器”,核心素养若脱离了时代和环境的不断砺炼,美玉和顽石就体现不出差别。

是故君子为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學术越研究到尖端,功夫就越用得精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个人事业的成败难免掺杂运气,但社会大势绝非偶然,也不会是瞬间就能形成的;即使对于个人,机缘能使人乘势成事,断乎不能“成功”。道者导也,德者得也,兼具正直的三观并在特定领域得出成果,才叫“道德”。所谓“三王之治在道德,五霸之志在事功”。王、霸之业不同于此,等而下之连实际事业都谈不上,用某些手段剽窃和鼓吹而已,乃至事情稍有起色就得意忘形,往往会与曾经的亲朋好友脱离关系,这是当今不少科技、人文领域的遗憾,当为我辈所不取。反之,过分标榜自己的清高那也脱离了内心安乐的初衷,不是真正的平常心。学高身正,才是名副其实的“师范”;教育工作者对于自己选定的事业,必须要先能在磨练中自得其乐,才能后天下之成就而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机缘三观教育工作者
未能复合的圆形结构 “ O ”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历史重叙的缺失和反思性重叙的机缘与价值
浅析艾丽丝·门罗小说《机缘》中“无法看清的现实”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