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

2018-02-27 07:49史可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发散铺垫启发

史可琳

摘要: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知识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提问;发散;铺垫;启发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设计一些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下面介绍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形式。

一、发散性提问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如果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发散性”总是不追求唯一答案,答案是开放性的。对学生来说,解答“发散性”问题不能依赖于回忆某一个实践和知识,而是需要整理,对一个问题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去思考。因此,提发散性问题应注意几个技巧。

1.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他们能够理解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知识也少,很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提问的情景中必须是真实,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提出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事例。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认识了人民币,如果你有8元钱,你打算买什么?”学生听到问题后反应积极,有的说买文具,有的说买书,还有的说买食品等等。回答特多,还有学生说出准备买的东西所花的钱,自己还剩多少钱。像这种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挑战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提出的问题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交流

由于发散性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同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环境、知识水平和能力造成的,有了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2、4、6、7、10这五个数中,找一找哪个数与众不同?”一个数与众不同,要看他选择的标准,标准不同,就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出现了以下的结果:(1)7与众不同,理由是2、4、6、10都是偶数,而7是奇数;(2)10与众不同,理由是2、4、6、7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3)2与众不同,理由是其他数都大于3,而2小于3等等。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种或两种答案,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老师的模仿者。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铺垫性提问

在讲授新知识前,我们常常提问本课所要用到的旧知识或本课有关的问题,为新知识的传授打下一个伏笔,这就是铺垫性提问。如果教师在新课授课前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我在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后,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喜洋洋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结果喜洋洋获胜了,灰太狼不服输说:“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呢!”没有人帮他们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提问吗?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周长的含义,充分唤起学生们已有的学习经验,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三、 诱导性提问

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通过变换角度,引导学生寻找多方面的答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既带有诱导性,又带有浓烈的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来迎合小学生的“好奇”的心理特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通过精心设问,层层设疑,一次又一次掀起教学高潮。首先,利用课件,先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周绕一圈,然后闪烁圆周。这时提问:同學们,你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吗?(学生回答)。那么如何测量和计算圆的周长呢?你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滚动法、绕绳法)“你能把它立起来滚动吗?”还有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四、启发性提问

启发性提问要遵循两个原则,(1)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得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例如:教学应用题:“某粮店运来小麦50吨,运来大米的吨数是小麦的3倍,运进小麦和大米一共多少吨?”提问:要求小麦和大米一共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学关系:大米是小麦的3倍,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启发性提问还要考虑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例如:在教《找规律》一课时,出示情境图:为庆祝元旦,学校要求各班组织,为同学过一个喜庆的节日,于是在老师的安排下,买来了各种气球布置教室。有什么颜色的气球,按什么样的规律布置?你是怎么样想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从找图形的摆放规律到找数的排列规律,进而创造规律,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众所周知,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提问也绝非千篇一律,不管利用什么形式的课堂提问,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多方向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J].都市家教,2015年第06期.

[2]任伟良,科学提问,有效引领[J].课改探微,2016.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关第二小学 812100)

猜你喜欢
发散铺垫启发
铺垫
画与话
下雪了
浅析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动态平衡的点滴做法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
《透镜》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