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军
摘要 目的:对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有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喜炎平;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且死亡率比较高,一般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16与肠道病毒EV71)所引发的,<3岁幼儿为高发病人群。患儿临床症状主要有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等,少数患儿会出现各类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等,对于患儿的生命健康会构成一定的威胁。在本次研究中,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0例,对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进行详细探究。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生部)中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标准。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及观察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12岁,平均(5.3±0.9)岁;发病时间1~8d,72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29期平均(3.1±0.6)d。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7岁,平均(4.2±0.7)岁;发病时间1~8d,平均(3.2±0.5)d。两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给予患儿利巴韦林静脈滴注,10mg/(kg·次),1次/d,连续用药1周。②观察组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首先给予患儿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另外给予患儿喜炎平静脉滴注,10mg(kg·次),1次/d,连续给药1周。
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患儿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各类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②有效:患儿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有所好转,各类临床症状均好转;③无效:患儿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无好转,并且各类临床症状均未好转。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通过研究所得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0%(17/2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20/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儿童尚未建立完全的免疫机制,因此易感染手足口病。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消化道及接触传播为主,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CV16)是常见的主要病原。对于手足口病患儿,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才能够改善预后。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能够对多种DNA及RNA病毒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对于EV71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细胞免疫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利巴韦林对病毒腺苷激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利巴韦林的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耐药性,可能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喜炎平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泻火的效果,是一种由中药穿心莲提取制作而成的中成药制剂。穿心莲内酯能够有效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最终实现抑制病毒的合成和复制的效果。与此同时,穿心莲内酯还能够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且减少炎性渗出。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0%(17/2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20/20);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