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 在社区舒缓疗护病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护士需要扮演多重角色,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多重支持。本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行为和制度建设,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舒缓疗护;人文关怀;思考
目前,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以及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多数患者也希望在疾病诊治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人性化和舒适的治疗和护理服务。所以,人文关怀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文关怀服务的应用。
医学是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人文关怀护理是在整体护理的模式上发展而来的。它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人文关怀是护士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据报道,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开展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有机构住院和居家服务两种,能够利用现有医疗资源,让一些无法入住二、三级医院的晚期重症患者有地可去、有人可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医难的问题。有研究者认为,舒缓疗护服务以护理而不是积极治疗为核心,关怀被普遍认为是护理的核心。
在社区舒缓疗护病房中重视人文关怀护理的运用,使得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常规护理工作的良好完成,更应该关注采用何种方式来对待患者,从而能够更好地尊重患者的疾病和心理行为的变化。人文关怀的应用能帮助临终患者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感,使他们平静地面对死亡。
护理人员是多重角色扮演者
在舒缓疗护病房,护理人员是照顾者、心理咨询者、教育者、研究者,扮演着多重角色。她们以患者实际需求为重点,尽可能减轻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使患者感到舒适,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注重舒适护理:疼痛往往是临终患者最需要解决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指数,除了酌情给予止痛剂外,还可以适时指导患者用非药物的方法来减轻疼痛,如深呼吸、按摩、与亲友交谈、聊天等方式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护理人员要做好多重心理护理:①针对患者:在临终患者中,直接地面对死亡威胁使多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悲观心理。此外,家庭和工作也会使他们产生深深的焦虑和担心。护理人员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家庭和工作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减缓临终患者的心理负担。②针对家属:在临终患者感到焦虑、抑郁、恐惧、悲哀、孤独、无能为力、愤怒、绝望的同时,患者亲属也有一连串痛苦的心理反应,这不仅会影响到亲属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使患者更加悲观和绝望。所以,在面对这些患者家属时,护理人员同样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沟通。这与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同样重要。③针对自己:护士必须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对临终关怀有正确的认识,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克服不良心理,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
提供合理的社会及家庭支持
社会支持:确立护理教育的人文理念,秉承“突出护理,加强人文”的原则,着重社会、心理、行为护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唯一真正要做的是让人文理念在日常护理活动中体现出来。关怀在护理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同。护理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才具有实践性。国内外学者均注重将关怀要素与临床护理程序或内容实际相结合,但国外重点关注护士关怀实践,我国则重管理者关怀实践。人文关怀护理已经引起护理研究者的重视,但仍然存在护士对人文关怀理论认识不足、人文关怀护理教育落后及其研究不足等问题,护理管理者需予以政策引导和支持,以提高我国护理人文关怀水平,逐步建立起足够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庭支持:家庭作为患者主要的支持系统,对其心理及身体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舒缓疗护中,家属如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并能与医务人员通力合作,就會使舒缓疗护取得满意效果。
患者信心和勇气来源于家人陪伴,让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临终生活护理,陪伴患者,了解患者的要求及对生活的安排。同时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也要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深入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亲切和被关爱,重燃对生活的信心和渴望。
存在的问题
缺乏关怀性的行为和制度:在临床工作中,某些以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者的要求为准则的行为较少具有关怀性。制订的职责、制度没有全面考虑以人为本。
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模糊:在现实工作中,还有不少护理人员缺乏人文素养,对人文精神缺乏足够的认知,表现为服务态度生硬,言行不顾及他人,工作不够耐心、细致,主动服务差等。建议
加强制度建设,营造人文关怀社会氛围;加强人文关怀教育,促进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实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