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 云南普洱 666500)
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它为我们指明了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代职业教育应以“蓝金领”的培养为己任。所谓“蓝金领”,是指能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为自己赢得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更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会学习、能自立、有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想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除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加强教学、课程改革外,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职生生源结构比较复杂,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和不同知识层次(初中和高中),且学生年龄在15至18岁之间,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和积极的探索。
中职生由于中考或高考失利,父母的抱怨、内心的愧疚,悲观消极,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但同时他们又会觉得不甘心,总想做一些“成功”的事,得到别人的认可。基于这样的心理特点,我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个个人成长记录袋,引导学生将日常学习生活中自己认为“成功”和有“成就感”的事记录和收集起来,每个月打开记录袋自己总结或与人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可一点一滴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成就感,为将来的自我实现奠定基础。
新生入学初始,我带领学生参加了野外拓展训练,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游戏,让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集体”“我可以为这个集体做什么”。训练末,有一个叫“毕业墙”的游戏,同学们因别人积极帮助感动到哭、因自己失误连累队长受罚愧疚到哭,进而大家同心协力全部翻过五米高墙,那一刻直至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学生没有了个人主义、没有了小团体、心中只有一个集体,相应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也进行得非常顺利。当然,时间一久,拓展训练的效果逐渐减弱,我带领学生共同制定了班歌、班级口号、班服,要求学生每天唱班歌、每次班级活动穿班服、喊班级口号,每周组织不同主题的班级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班级凝聚力。
中职生的身心特点是生理发育活跃和心理变化迅速。随着生理的发育和成熟,中职生的性心理也由“异性疏远期”发展到“异性接近期”,并逐渐向“恋爱期”发展。但中职生生理、心理,特别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不够成熟。因而,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需要,缺乏健康的异性交往心理,甚至会有部分失常行为。这一时期,中职生逆反心理特别强,传统的“谆谆教诲”只会让他们更加反感。对此,我组织了班级辩论会,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现阶段谈恋爱的利弊,现场辩论,然后集体讨论现阶段是否适合谈恋爱,如何理性处理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剖析,比长辈们“规劝”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学生普遍反映对他们的帮助很大。
随着4G通讯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使很多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有资料显示,近八成的中职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既不利于学业,又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老师讲课情绪。学校对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要求学生上课前将手机放入讲台旁写着自己名字的袋内,但收效甚微。有的学生用模型机滥竽充数,有的学生只留一个充电号码牌。鉴于此,我在班级中和学生共同制定了一个“抓鬼”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谁就是“鬼”,被抓到的“鬼”罚扫教室一星期,然后去抓下一个“鬼”。如果被抓的“鬼”不愿意去抓另一个“鬼”,学期末将代替其他“鬼”接受每一个“鬼”3个俯卧撑的惩罚。刚开始玩这个游戏,学生还比较松散、不愿开罪同学、不配合,在班主任和班委的大力监督和强力执行惩罚之下,学期末的时候,班级里几乎没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了。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时期普遍的心理特点,但中职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把许多的不顺利归结于某种“不公平”,如学习不适应、考试失利、人际关系紧张等,进而选择用过激的言行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内心的平衡。另外,中职生往往自控能力差、贪玩、在学习上不肯付出,但他们的年龄和积累的社会经验,让他们对社会现实和将来可能面临的困难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他们又常有想“努力一博”的心理。但他们长期以来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欠缺使他们“无从下手”,加上自控力差无法长期坚持、又不愿主动寻求父母师长的帮助,挫败感更加强烈,“自暴自弃”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和懒惰。他们这种“对抗式反应”,是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引导工作很大的阻碍。因此,教师要采取“主动沟通”的手段,再施以“同理心”,消除或减少学生的“逆反效应”。对此,我采用的是书写“周记”和鼓励学生使用QQ、微信来进行沟通。“周记”不限题材不限字数,每一次周记我都认真阅读、认真书写评语,学生看到评语后大多会使用QQ、微信与我及时交流。有一个男生,上课总在睡觉、班级活动从不参加、成绩也比较差,面对面找他谈话什么都不愿意说。在开始书写周记时,每次都是三言两语,有一次终于写下了他的心事:与父亲关系紧张,父亲生病不知该不该回去看望,我以“同理之心”循循善诱,学生看到评语后,马上拨打了我的电话,哭着说:“谢谢您,老师!”从此,该生上课认真听讲、参加班级、学校演讲,变得努力上进了。虽然这些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不愿配合,但实践下来,大多配合的学生不管从心理还是行为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总之,中职生的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随着班级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学情的不断变化,作为管理者,应当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在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蓝金领”的强大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