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2501)
高职院校中的五年制教育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对象为参加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学业期满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我校在2017年以前采用传统班主任及辅导员交叉配合的管理方式。现我校为了提高管理水平,采用精细化管理,即双班主任制度,教学班主任主管学生教学,生活班主任主管学生日常生活。本文将对实行双班主任制度以来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疏导所起的作用做一些探讨。
近几年各地高校陆续出现了高职院校“生源荒”的困境。高职院校出现“生源荒”,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源减少招生计划增多、高职教育体系不完善、招生录取批次靠后等外部因素,也有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不高、专业设置重复、特色不鲜明、管理水平低、缺乏吸引力等内部因素。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生源荒”还将继续出现[1]。教育部早在2002年《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教职成[2002]2号)中明确承认五年制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2]五年制教育针对普通初等中学的应往届学生招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高职院校出现的“生源荒”的困境。另外五年制学生入学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的,可以有效改善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教育质量下滑的局面,有利于高职院校持续高效的发展。
五年制学生的入学年龄普遍在15、16岁,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叛逆心理重,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学习上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学习懒散,部分甚至存在厌学退学的现象。生活上生活习惯不规律,课余生活单调,缺乏劳动积极性。五年制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心理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因素。家长采用极端教育方式,过分溺爱或过分严格。过分溺爱学生的家长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提出的要求无条件满足,没有帮助孩子树立规矩意识。过分严格要求学生的家长缺乏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没有帮助孩子制定合适的目标与计划,导致孩子对自己人生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对未来很迷茫。且家长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成长关注不够。
2.学生个体因素。学生的年纪普遍处于青春叛逆时期,不喜欢约束,自我意识强烈,不愿服从管理。且部分学生初中以来学习成绩差,心理上易产生落差感,对周围事物很敏感。一旦世事不如自己所想,就开始产生剧烈的排斥抵触情绪,变得暴躁易怒。做事缺乏持之以恒,且不考虑后果,一些学生总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3.学校管理因素。目前五年制教育管理方式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高校管理模式,即辅导员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针对的是经历过高考选拔的成年人,而五年制的学生都未成年且经历学识尚浅,自制能力弱。在高校管理这种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就出现很多不良习惯。
通过对五年制学生的心理分析,笔者认为实行班主任制度很有必要。班主任在管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班级日常管理规则,督促学生执行遵守。教师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班级,针对班级学生常出现的问题组织班干部依据出现的问题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不允许发生的,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另为了提高管理力度,开始实行操行分管理制度,把学生的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后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意识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能够很好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五年制学生不良性格偏多,学生难以把控情绪,做事不考虑后果,随性而为,爱钻牛角尖,偏执不听劝告。这就需要班主任关注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多走近同学,与他们聊天做朋友,才能很好地了解他们的思维和想法。另外很多同学不善与人打交道,宿舍摩擦不断,这就需要班主任耐心仔细地帮同学疏通人际矛盾,并就待人处事方面给同学们教导。这种教导可以在课内以典型的人际沟通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给同学以参考借鉴,也可以放在课外与同学多交流。
3.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大部分五年制学生在入校之前都有很多不良习惯,作为班主任必须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首先规范作息学习时间,强调遵守的必要性。有错必究、有错必惩能够很好地督促他们纠正不良作息。其次班主任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制定成绩优秀的奖励机制,促进全班形成良性竞优的氛围。另外五年制学生活泼热情,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敢于表现自己[3],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多设计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参与PK,这样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和建设者,五年制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需要班主任的引导与呵护,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班主任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领路人。所谓引路人,指的是班主任在五年制学生成长道路上带领他们走向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之路。[4]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非常需要老师引导,明确告诉他们对与错、善与恶。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有班主任的督促,双班主任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督促改正不良行为,同时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会举行班级活动,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每一个正常发展的学生都必然要面临着发展自我的诸多人生课题,特别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5]尤其五年制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弱,在远离父母实行全日制住宿的新学校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营造者。有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生活越感到有趣、对班级越喜爱、在校人际关系越好,心理健康水平越高。[6]学生普遍比较喜欢讲究公平公正民主,人性化管理的班级。一个班主任工作时要注重公平公正民主,与学生建立良好地关系,这样建立起的班集体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作用。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营造者,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管理方式,学会科学有效地管理好班集体。
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管理起来更有成效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以上的分析在加上个人做班主任的一些经验,现为提高五年制班主任管理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认清五年制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五年制教育工作一直被认为是高职院校中的“老大难”,学生普遍难管理,管理起来成效低。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面对五年制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班主任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在接触班集体时班主任就要全面深入的了解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自己观察、与科任教师交流、走访家长等多种形式进行,对于班级内出现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做好记录,建立心理档案。其次针对班级成员的心理特点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五年制学生在人际交往上会出现不少的障碍,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他人感受。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通过搜集一些社会上与人交往的真实案例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分享,让他们从别人失败的案例中找到原因继而启发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讨论分享不少同学都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出现了问题,找到正确解决的方法。最后针对班级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班主任除了密切关注,还要多给这些学生鼓励和关爱,必要时可以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不断充实自己,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开拓自己的眼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通过定期参加培训了解近期流行实用的教学方法。针对五年制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但思维活泼,乐于参与,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采用积极教学法实施分组教学以后能够很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作为班主任还应不断丰富创新自己的管理方式。例如云南国土学院今年开始引入新的管理方式即精细化管理,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方方面面纳入管理监督中,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督促学生科学作息,要求学生参加劳动,开展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总之,在五年制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对于五年制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方面面进行指导,因此班主任肩负着巨大的使命,也承载着巨大的压力,班主任要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把五年制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