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江苏徐州 221131)
2005年教育部提出工学交替育人模式的培养方案,中职院校要把学生的理论实践和企业的用人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学习的更加扎实,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最近几年,各个学校都在大力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但一直没有统一化的标准,各个学校开展的过程也是形形色色,没有真正的把工学交替模式落实到实处,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适合中职学生的并且符合企业用人模式的工学交替管理模式。
作为中职院校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实习滚利模式的研究,在顶岗实习方面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管理模式,这些方法是长期工作管理积累下来的经验,更好的培养适合学校发展,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中职学生。所谓实习就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实现一定的工作要求及学习目标,采用的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
工学学交通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资源,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经验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好多学生在学校长期的理论学习下,感觉自己很茫然,面对书本枯燥的知识,部分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工学交替的管理模式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中职院校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相结合的技术型人才,产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道路,要想在培养模式方面有所创新,实现双赢,工学交替的培养实习是重要的载体。学校积极组织此类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各个学校为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积极地开着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某些方面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作为学校在问题方面我们要积极迎难而上,多方面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就业环境,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技术知识。
在大多数学校,学生学习的技能落后于企业的用人的技术要求,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企业,学生进入企业只能从事一些底层产业链的工作,对于一些技术方面的工作上手难,企业培训成本较大,加大了企业有人成本,造成中职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养成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和企业的交流较少,教师接触先进技能的途径较少,工作之余不能深入企业,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动态,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的了解会发现大多数发达国家,中职院校的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在我们国家中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多沿袭一些大学的课程学术性较强,虽然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没款化的教材、任务书。但大部分都是换汤不换药,没有针对性,是的结构不够完整,所学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异,教材的编写和实际的教学有所偏差。这些方面都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差异。
目前很多学校针对工学交替模式,开展了“2+1”模式这样给学生带来机会的同时却让学生失去了和老师联系的机会,学生用两年的时间学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离开学校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不是很强,这样离开学校后所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是很多。在进入实习单位遇到的问题很难解决,也无法和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我们现在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在学生上到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可以到企业去实习,在学生了解了企业用人需求后在会学校,这样学生既能整完知识,又能开阔视野,也可以组织老师跟班实习,这样在锻炼学生的同时,学生的管理也能得到保障。
针对目前工学交替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管理模式,让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既能够满足学校的需求又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融合,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目标。
学校建立完善的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参加工学交替前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培训,邀请企业在职人员加入培训的行列。
要想学生更好的服务企业,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是顺利完成工学交替实习的基础,现阶段实现中职院校常规化实习,需要企业的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开展专题教育,加强思想沟通,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准备,让每个学生都能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制定岗前工作计划,个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文化。
另一方面,开展德育专题教育,在学生工学交替前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可以通过系部大型会议,班级会议等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为学生圆满完成实习工作做好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让每个学生做到思想上重视,同时也为以后指导教师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利于学生的管理,对于企业要出台相应的奖惩规章制度、每月的绩效工资水平要和每月的考核挂钩,用企业用人单位的制度约束每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现实工作的不容易,让学生学会珍惜自己辛勤付出得到的一切,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编制一套适合工学交替学生的管理手册,来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的需求,更好完成实习工作,更好的适应现实社会环境。
在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下学校要想更好地发展,学生要想有更好的就业实习岗位,我们师生要共同努力,完善工学交替模式,不断地反思、沟通,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岗位进行细化,建立详细的责任体系,搭建合理的梯队,把职权分配到每个人的手中,一旦出现了问题,可以迅速响应。作为实习的学生应该建立三级以上的责任制度,设置基础岗位、班长、组长等责任人,每个岗位层层递进,相互监督,对于每个级别的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落实到每个人的考核上面。
教师是企业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学生刚刚离开学校对学校和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感,学生在面临问题时往往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这些问题包罗万象,涉及工作、情感、生活等方面,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有效地和学生沟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要服务于就业,再好的教育没有好的就业也是空谈,只有良好的就业才能推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越办越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更需要能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的飙升,实现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
要想留住人才,学校和企业需要积极探讨,制定优惠的政策,政府应该给予企业专项的补贴资金,对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资金的扶持,在一些补助上面优先考虑这些企业,学校和企业之间加强沟通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企业要向学生支付合理的经济报酬,在岗在职的学生企业必须给学生购买相应的责任保险,确保学生的权利能够得到保障,开展企业学校的深度融合,加快双方优秀资源的整合。
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江苏省按照产权制度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在现有的办学基础上优化办学形式,采取多元办学模式,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发展,努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
综上所述,工学交替模式的探索,是为了学校企业多方的共赢,工学交替将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良好的工学交替模式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用人环境,但工学交替模式也为学校的办学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校要创新就必须改革,抛弃陈旧管理模式,大胆的探索。新形势下,我国的工学交替模式一等会飞速发展,同样我国的职业教育也会迎来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