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阶级合作思想探要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2018-02-27 08:38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阶级资产阶级

郭 超

(1.皖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1)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代表共产党人公开宣布“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的纲领性文献,发表170周年以来,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长期以来,后人在解读《宣言》蕴含的基本“观点”、根本“目的”、主要“意图”时,普遍的看法就像当年毛泽东说的那样,归结起来就四个字:“阶级斗争”。人们一般将《宣言》视为革命的宣言书,阶级斗争思想被当成“普照之光”,指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黑暗走向光明。然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告诉我们,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阶级斗争不可能离开阶级合作。其实,《宣言》在阐述阶级斗争理论的同时,也表露了阶级合作的思想,只不过由于人们的“偏见”而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聚焦”。拨开误解的“雾霾”,让《宣言》中阶级合作的思想光芒不再被“遮蔽”,本文力图抛砖引玉,希冀学界同仁深入研究。

一、《宣言》澄明阶级合作的动因

《宣言》鲜明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400如果阶级斗争存在于不同形态的阶级社会中,那么阶级合作是否也存在?是偶发性存在还是必然性存在?阶级合作形成的根源、条件是什么?尽管《宣言》没有直接回答,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利益、阶级关系、生产力的视角论述了阶级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一是利益的视角。马克思曾经精辟地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187,追求利益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本动因,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本质上都是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逆向的利益追求导致阶级对立关系的形成,引发阶级斗争。与之相反,同向的利益追求导致阶级同一关系的形成,促成阶级合作。《宣言》开篇就说:“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1]399旧社会与新社会的不同势力、不同派别、不同国家的阶级之间之所以联合起来,是因为在欧洲游荡的共产主义“幽灵”对他们各自的利益形成了潜在威胁,将共产主义扼杀于摇篮中是他们的共同利益所在。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始终处于阶级斗争的状态,有时也会进行阶级合作。无产阶级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为了实现最基本的物质利益,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被迫与资产阶级以劳资结合的方式进行合作,因为“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1]407。同样,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会主动加强与无产阶级的合作。《宣言》中提到,在反对贵族、反对同工业进步有利害冲突的那部分资产阶级、反对一切外国的资产阶级等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1]410。除了阐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合作的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分析了中间等级改变原有立场加入无产阶级队伍的原因,“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1]411。显然,中等阶级经过利益权衡,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最终选择与资产阶级决裂而选择与无产阶级合作。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11因此,无产阶级的队伍会不断壮大,以无产阶级为首的阶级同盟最终会战胜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反动阶级同盟。

二是阶级关系的视角。马、恩在《宣言》中着重强调的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关系,但没有说过对立与斗争是阶级关系的全部。先结合马、恩在写作《宣言》之前的两个重要论断加以分析。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35什么是社会关系?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界定为:“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1]160这说明合作也是阶级关系的要义。再回到《宣言》本身进一步分析。“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1]400-401马、恩比较详细地划分了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阶层结构。值得追问的是:划分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目的何在?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全面、客观、真实地揭示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除了根本利益冲突的对立阶级,还存在其他阶级和阶层,他们同对立阶级以及相互之间肯定存在着不同于对立关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合作关系。其一,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对立关系不是绝对的、不变的,而是随着相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彼此的关系有时会由对抗走向合作。其二,中间阶级的大量存在使得整个社会的阶级关系不只是单纯的两极对立关系,而是复杂的多边制衡、博弈关系,任何阶级要成为社会统治阶级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必须寻求和其他阶级的支持、合作。其三,实现阶级与阶级的整体合作的难度很大,但是一个阶级与另一个阶级的部分派别之间以及阶层与阶层之间比较容易形成统一战线。《宣言》提到,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1]411,充当反革命集团的走狗。相反,“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1]410。

三是生产力的视角。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本越来越变成一种“社会力量”,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1]415。“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当然包括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合作,资本家要想扩大生产,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加强与无产阶级的协作。因此,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性质不发生根本改变,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合作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404。为了缓解国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资产阶级到处寻求合作伙伴,这样就使得阶级合作的范围超越了民族、区域的限制,阶级合作的空间更加广阔。生产力不仅影响不同阶级之间的合作,而且影响同一阶级内部的合作。“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它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它的力量日益增长,它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量”[1]409。这个论断说明,伴随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大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无产阶级是世界历史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阶级”[3],这支庞大的阶级队伍在合作规模上不断扩大,在合作层次上逐渐从“自在”状态走向“自为”状态。另外,“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1]409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交通工具的改进为阶级合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宣言》内蕴阶级合作的类型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没有直接使用阶级合作的概念,而是用“联合”“同盟”“统一”“集中”等概念来表达阶级合作的寓意,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隐含地谈及了阶级合作的类型及特点。透观全文,认真加以分析和梳理,《宣言》全文蕴含的阶级合作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合作和政治合作。经济合作主要是指不同阶级共同进行社会生产活动。“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1]412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与劳动力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掌握资本的资产阶级和能够自由支配劳动力的无产阶级相互需要,双方必须在生产领域相互合作。资产阶级如果不能购买到资本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本的“资本化”无法实现,资产阶级就难以维系经济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和政治领域的统治地位。反过来,如果劳动力不为资本增值所需要,无产阶级就会失业,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政治领域的阶级合作主要是指为了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或者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敌人。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击退外国敌对势力的进攻,清除内部“异己分子”的政治斗争中,“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时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1]408。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也要积极争取与其他阶级的合作,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不同阶级之间的合作与同一阶级内部的合作。马、恩认为整个阶级社会存在不同的阶级及阶层。无论是阶级与阶级之间,还是阶层与阶层之间,普遍存在阶级合作。经济层面资本与劳动力的相互结合,特殊情况下结成政治联盟,这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合作。“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1]408,这是中间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合作。在《宣言》中,马、恩多次提到阶级内部的合作,比如“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1]408。这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合作;“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1]411。这是中间阶级内部的合作;“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1]408。“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1]409这是无产阶级内部的合作。

第三,国内的阶级合作与国际的阶级合作。在利益的驱动下,资产阶级首先要立足国内,以表面合作的形式,最大限度压榨和剥削本国的劳动人民。为了进行扩大化再生产,资产阶级还会在国际范围内寻求合作,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狼狈为奸,利用别国的资源和劳动力,共同开拓世界市场,实现利益双赢。无产阶级要将资产阶级送进“坟墓”,首先必须联合本国的其他阶级向资产阶级宣战,“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1]412。当取得局部胜利后,共产党人要“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1]435,还要“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435。只有建立稳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联盟,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都联合起来,才能彻底打倒资产阶级,真正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第四,虚假的阶级合作与真实的阶级合作。马、恩在批判封建的社会主义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丑陋本质。“为了激起同情,贵族们不得不装模作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1]423“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1]423他们打着为了工人阶级利益的幌子,欺骗劳动人民,企图借助工人阶级的力量与资产阶级进行“垂死的挣扎”,他们与无产阶级的这种合作显然是虚假的。当人民发现他们臀部旧有的封建纹章时,之前的阶级合作关系就会破裂。在批判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时,马、恩同样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核心论断“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1]430是虚伪的,以此为基础建立的阶级合作关系也是不真实的。只有共产党人才是真正代表和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因此共产党人与无产阶级的合作才是真实的。

第五,被迫的阶级合作与自愿的阶级合作。在资本主义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与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的地位相差悬殊,劳动者为了生存不是自愿而是被迫与资本家结合,因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生产中的合作是不平等的,并不是双方都心甘情愿的,最终会导致阶级冲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还提到,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1]404。在开拓国外合作空间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凭借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迫使其他民族的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参与合作,共建“世界工厂”。这种在强权和霸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阶级合作、民族合作,显然是被迫的、不公平的合作。是不是所有的阶级合作都不是自愿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当双方境遇相似,根本利益一致,有着共同的敌人和奋斗目标,相互认同,就有可能自然而然走到一起结成阶级同盟。比如,部分中间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竞争中深受压迫,处境艰难,慢慢认清资产阶级的本性,认同无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就会自愿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再比如,“已经提高到能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1]410。当资产阶级当中的一部分人能够把握历史运动的必然性,科学预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就会“背叛”、脱离统治阶级而自愿归附于革命的无产阶级队伍。

三、《宣言》精析阶级合作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合作双方的发展。阶级合作是双方基于利益互补、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的,一方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必然有助于另一方利益的实现,一方获得发展必然带动另一方的发展。《宣言》中明确强调:“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1]407无产阶级起初不到资本家开办的工厂里面工作,在生产上不跟资产阶级合作,就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在社会中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发展。随着资本积累和扩大化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资产阶级在壮大自己的同时也给无产阶级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使得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阶级合作的双方可以相互学习,从对方那里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积极因素,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1]410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旧世界,创造由自己领导的新世界,必须接受部分资产阶级的积极教育,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在合作中向资产阶级学习,无产阶级能够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少犯很多错误。无产阶级的发展离不开与资产阶级的合作,反过来,资产阶级的发展也离不开与无产阶级的合作。在经济领域,倘若没有国内雇佣劳动者的配合,资本增值的目的就无法达到,剩余价值就只能存在于资本家的主观臆想中;倘若没有国外各地工人阶级的协作,资本增值的空间就无法拓展,资产阶级就不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404。在政治领域,离开无产阶级的广泛参与,资产阶级最初就难以打倒封建贵族而成为统治阶级;离开无产阶级的积极支援,资产阶级就难以应对外部敌对势力的侵略,无法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其次,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1]400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一是阶级斗争引起社会革命或改革,导致生产关系变革,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然而,阶级合作与阶级斗争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任何阶级很难以一己之力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有的生产关系,往往要联合其他阶级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斗争中曾经联合过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要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也要与其他阶级合作。离开阶级合作,单靠阶级斗争是无法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进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这个角度而言,阶级合作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动力。二是阶级斗争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调整或者消亡,新的阶级合作方式可能会取代旧的阶级合作方式。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的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1]160当原有的共同活动的方式,即阶级合作方式不能协调合作双方的利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就会引发阶级斗争。当新的阶级同盟战胜反动统治阶级同盟后,就会通过新的阶级合作方式,尽力缓和阶级矛盾,使生产力在新的阶级合作关系的推动下得到发展。马、恩在评价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时认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405。资产阶级为什么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呢?重要原因就在于资产阶级采用了高超的、特殊的、新型的阶级合作方式,以自由买卖、劳资结合为主要形式,使得阶级合作关系表面上看起来是自愿的实则是强迫的,表面上看起来是平等的实则是不平等的,并且阶级合作突破领域、国界的限制,延伸至一切生产活动,扩展到世界一切民族。于是,资产阶级将资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利用全球范围内的人力、物力、财力,像魔法师一样用“法术”创造了生产力的奇迹。

最后,有利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为了壮大自己,征服世界,资产阶级在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进行殖民掠夺的同时,也要通过和平的方式建立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联系。在寻求国际合作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404。“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404彼此孤立、互不往来的世界格局被颠覆,在“世界市场”的推动下,各个国家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1]404,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合作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资产阶级用坚船利炮打开落后国家的大门,给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灾难,但是在无意中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包括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促成民族意识的觉醒,还“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1]404。这一切使得人类世界在整体上从孤立走向联系,从分散走向集中,从落后走向先进,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而开启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四、《宣言》指明阶级合作的归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当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就不存在了,阶级斗争和阶级合作自然而然会走向灭亡。“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22在马、恩看来,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阶级合作的最终归宿。

何谓自由人的联合体,马、恩在《宣言》中并没有展开说明,需要我们追寻他们的思想轨迹,捕捉字里行间散发的思维火花。“自由人的联合体”由“自由人”和“联合体”两个部分组成,前者指的是个人,后者指的是群体。因此,这个概念既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反映,又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类群关系的反映,个人自由和群体联合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根本要义。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各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199品读这段精辟论述,不难理解个人自由和群体联合是辩证统一的,个人的自由只有在联合组成的共同体中才能真正实现,群体联合要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在阶级社会中,只有少数人是自由的,处于被统治地位的绝大多数人是不自由的,他们拥有的所谓的“自由”仅仅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虚假的自由,个人是“异化”的自我、片面发展的自我,而不是“真正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个人。因此,过去各个世纪的阶级合作都是建立在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个人自由联合的产物,结成的共同体都是“虚幻的共同体”。“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制度的最高形式和最终形式,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由人联合体”[4],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剥削的根除、阶级的消亡、国家的祛魅,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个人自由联合成“真正的共同体”,人与人的关系真正走向平等、和谐。

如何才能建立起自由人的联合体,马、恩在《宣言》中明确指出,消灭私有制是必由之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解放是根本前提。私有制是剥削产生的根源,也是导致劳动异化、人的异化的根源,只要私有制存在,一些人就无法摆脱被剥削的“魔咒”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在阶级社会的政权更替中,总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因而总是一个新的“虚幻的共同体”代替旧的“虚幻的共同体”。未来社会要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在经济形式上就要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所有自由的个人联合起来共同占有、支配社会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各尽所能,各得所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人的本质的复归、超脱必然王国进而实现自由王国清除障碍,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奠定最坚实的经济基础。对共产党人来说,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最重要的就是废除作为私有制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资本主义所有制。

要想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要求无产阶级发动革命,打倒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统治。面对强大的敌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1]419。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需要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争取各个民族的支援和合作,共同“剥夺剥夺者”,逐步瓦解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基础。在《宣言》的结尾处,马、恩深情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435团结就是力量,实现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是通向未来“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必然选择。

从综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原本蕴藏着丰厚的阶级合作思想,只不过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足够的重视。《宣言》只是窥探马克思、恩格斯阶级合作思想的一扇窗户,需要我们结合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汲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智慧去“改造世界”。阶级合作在阶级社会中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当今世界阶级依然普遍存在,妥善应对“由一体化浪潮而引发的战争、贫困、核威慑、生态失衡、地区差距等全球性问题”[5],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谐世界,发展合作共赢的双边和多边关系,需要积极寻求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国际阶级合作。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关系错综复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心同力共圆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国内不同阶级阶层的合作是我们昂首阔步前进的有力保证。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张爱武.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是世界历史性阶级的思想[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孔川,胡渠.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整体性逻辑[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5]李植,于衍平.《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及现实意义[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阶级资产阶级
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理解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