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明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江苏 苏州)
“十三五”莲花学校倾力“品质课堂”教学变革,推进品质课堂变革工程,着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时空保障,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品格。
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要有整体性的策略指导,针对课程的实施,我们提出了“尝试为先,结构整合,高效反馈”的总体性策略,这是对已有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对教学改革方向的前瞻思考。
“尝试为先,结构整合,高效反馈”总体描述是:
学习力——以“尝试”为导向,指向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关注学习手段、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力——以“结构”为载体,指向教师教学力的彰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方法程序的建构,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关注学科思维的培养,提升关键能力。
课程力——以“整合”为路径,指向教师课程力的关注,强化教师课程意识,通过学科跨界与综合让课堂焕发更多元的活力。
高效反馈强调教学评价手段及方式的多样性,基于对学习吸收率金字塔认知规律的认识,关注学习反馈的深度。
基于“尝试为先,结构整合,高效反馈”这个总体性策略,莲花学校初中部以“结构化教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小学部以“尝试化教学”为主题,积极推进课堂变革。
为有序推进“品质课堂”教学变革,我校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师训实践。学校不仅每年寒暑假都开设以“品质课堂教学变革”为专题的教师培训,而且每学期还会开展有针对性的领导报告、专家培训、示范教学、评优竞赛、主题论坛、读书交流、参观学习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方式和专业发展途径。通过多样化的专题系列培训,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进行结构化教学探讨,各学科教学模式初具特色。尤其是依托Moodle平台的校本化网络课程体系初步形成,精品化校本教学资源正在动态化、生态化生成,逐步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共发展的教师网络团队文化。
莲花学校以“尝试为先、结构整合、高效反馈”为整体教学策略,整体策略中的要素在各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及排列顺序有所不同,在莲花学校初中部教学中“结构整合”这一要素相对独立,成为各学科钻研对象,同时它也融于其他环节,与其他环节连成一体,指导教师进行“品质课堂”的实践研究。小学部以“尝试为先”为重点,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习力。
在整体性策略指引下,各学科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提出了个性化的主张,如“数学组:尝试为先,夯实基础,关注后进,提优精练”;“英语组:合作创新,夯实读写,频现重点,延伸拓展”;“化学组:勾联嫁接点到面,导学结构凸主线,激趣课堂微创新,整体教学小循环”;“政史组:热点承载,体系构建,滚动扫盲,训练提升”。这些个性化的“一科一特色”诠释了良好的学科基本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尽量将基本概念的学习概括化、结构化,利用“知识树”“Inspiration概念图”“思维导图Mindmanage”等形式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编码组织,直观呈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结构保持长久,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
基于对课程实施策略的思考,各学科在课型整体设计、教学手段与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资源准备、学科及课堂时间管理、作业管理、学生管理、质量检测反馈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思考与探索,同时,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在课程建设上进行一体化的反思与设计,在学科知识体系、学科素养培养,教学技能方法各个层面充分对接融合,不断加强团队协作,逐步打造学科特色,最终实现“一科一特色”,做出自己的品牌。
各教研组在学校整体教学策略的指引下,围绕各自学科特色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加强教研活动向规范化、深度化发展,让“一科一特色”真正起到引领教学研讨的作用。学校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教研,一是日常的备课组活动,二是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深化课改理念,落实课改举措。各学科组本着“强化过程意识,抓实过程管理”的教研要求,将“尝试结构化”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日常教研、理论学习、业务研修等方面。各备课组、教研组定时、定点开展务求实效的集体研讨,就“尝试结构化”教学的实施、具体学科知识的建构、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甚至课堂检测、作业布置、考试考查等,开展研讨,达成共识。
在“尝试结构化”教学模式中,各学科自主开发“尝试结构化”教学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形成学科基本能力。学科组教学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网络下载、外界购买、教师自编。然而,海量的网络和书籍资源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实际教学要求。所以,学校鼓励教师围绕结构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编制出更适合教学的资源。同时,要求教研组做好收集、整理,建立三年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学科组内教师人人参与资源编写,每份教学资源的编写都是备课组内老师共同协商,由主备老师备出初稿,发给其他组内老师,提出意见,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围绕“尝试结构化”视域下“品质课堂”建设,学校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将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以展示课、研讨课、评优课为抓手,为教师搭建好学习、展示、成长与交流的平台,探索总结莲花学校“尝试结构化”的一般模式,不断优化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和质量。学校每学期都安排一系列的课堂展示活动,如骨干教师高效课堂示范课、青年教师整合课比赛、学校对外公开课、中小衔接课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共同体学校”“江、浙、沪五校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以及与各友好学校的校际合作交流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互补性,促进教研活动焕发新的活力。通过这些教学赛事活动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承办园区、苏州市各项教学活动,通过专家把脉,引导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快速成长。
学校依托Moodle课程管理平台,不仅面向教学为学生开发了系列课程,而且也为教师校本研修开发了在线课程,其中高效课堂课程最受老师欢迎,它汇集了2011年以来学校每一学期对外公开课、整合能力竞赛及专题论坛的精品资源,它不仅为广大教师激发教育灵感、分享教育智慧搭建了一个跨时空的平台,丰富了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做好了结构化教学经验固化提炼,见证了教师及校本化精品资源生态性成长的印记。
此外平台还提供了在线培训课程,其中概念图的应用成功入选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在线培训课程,思维导图应用和使用Inspring制作交互微课两门课程,还被纳入教育部中国电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课程。共建、共享、共赢、共发展的教师网络教研与管理文化已逐步形成,并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影响力。
2015年,我校物理组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初中物理在线课程》基地项目,物理在线课程的目的是能实现线上线下未来教学、实验操作教学、模型作品展示体验相结合的物理空间,能让学生体验现代化教学趋势和现代科技。在线课程中有大量本校老师上传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家进行登录学习。在线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学结构化、模块化与可视化的特点,窗口与界面显示比率可自由调节,各级概念可以动态层层展开,关键节点建有注释或超链接,以备随时调用,满足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双轨呈现的需求,有利于师生在结构化概念图导图引导下,有序学习,有效避免多元化资源呈现对知识结构化建构及思维发展的干扰,为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提供了可能。2016年10月,苏州市、区两级领导到莲花学校视导物理在线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时,调研组专家以“高端的课程基地,温暖的认知驿站”对学校物理在线课程做出了高度评价。
“尝试为先,结构整合,高效反馈”这一整体教学策略地提出与实施,给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课堂充满了智慧的张力和生命的活力,尝试结构化教学法的研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切实的载体。结构化教学法要求教师研读教材,寻找教材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及呈现方式,对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通体透明”。
在提升课堂教学价值和效率的同时,发展了教师和学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近五年来,教师中,获得江苏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7人,多位骨干教师赴全国各地,上观摩课或示范课,在全国性的课改研讨会上展示我校“结构”教学的课堂理念,获得了广泛好评,让人耳目一新。三年中,有近百名教师在区级及以上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赛课活动中共计晒课192节,县优课138节,市优课31节,省级优课11节,部优课6节。参与面之广、入选课之多,均位于园区前列。发表、获奖的论文、课件、教案总数近400项,有超过15篇凝聚教学研究智慧的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省级奖超过300项。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的等次和人数都有新的突破,造就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
教学改革试验任重而道远,莲花学校“尝试结构化教学”是基于对已有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提炼,是对学校教学文化的萃取和提升,通过课堂变革实现全体师生在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时空里幸福成长,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品格和教育品质,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